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于成龙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

2023-11-05 22:22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薛晋文(太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新(太原师范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讲师)。

近年来,一代清官于成龙的戏剧创作并不少见。其中,备受关注的京剧《清官于成龙》和晋剧《于成龙》反响很大。然而,以于成龙的故事为主题的戏剧却很少。最近,由陕西省演艺集团制作的新创话剧《于成龙》令人耳目一新。该剧由编剧马连伦编剧,导演王小鹰执导,讲述了一代清官于成龙智取贪官、为民请命的感人故事。它继承了于成龙题材的创作特色,以典型人物来诠释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在推陈出新中选择了新的故事切入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说叙事的窗口。

剧中主人公于成龙从受害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于成龙一到直隶边境,就到处遇到流亡的难民,郡县遭受灾害和饥荒。为了使百姓能够生存,他不惜打开皇家粮仓私放粮食。面对粮仓被“贼”抢走后的险情,他智取贪官,历尽艰辛寻找粮食下落,不料遭遇更大考验。原来是他小舅子和贪官私藏皇粮。于成龙以大义灭亲的过程捍卫了自己的国家。当伦理与道德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维护国家利益。

在整部剧中,于成龙一直在为受害者勇敢地战斗。但是,这些人物塑造和思想交流并没有陷入概念图的泥潭。创作者将于成龙置于社会历史与伦理道德的夹缝中塑造立体形象,使典型人物在欲望与困境中来回挣扎,充分展示了一代清官于成龙忠诚、清廉、一心为民的情怀。

话剧《于成龙》由八个场景组成,叙事流畅,高潮迭起。整个剧本体现了历史剧创作的原则,将于成龙任直隶、两江总督期间的大事件和小故事有效交织,依靠小情节和小细节让大的历史故事更加丰满、扎实。

善恶对立的双线结构是该剧叙事的两条主线。在第一个场景中,有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场景。一个是饥寒交迫、赤身裸体、骨瘦如柴的直隶难民讨饭的悲惨遭遇,一个是大名县令赵与妹夫邢家良举办的豪华宴会。两个场景完美诠释了“朱门酒香,路有冻死骨”。第二个场景,关于为官之道和政绩观的争论。于成龙与政治使者齐莹在价值观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齐莹抱着“为官之道是一杆秤,重的砝码是政绩”的错误思想,而于成龙则把这个重的砝码换成了普通人,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的政绩视为粪土、粪土。民本、民本思想在他心中是不可动摇的。不难看出,两派的为官之道大相径庭。一面更关注民间的鱼水情,一面更在意官场的人情世故。政绩观不同,决定了能否坚持正确的人民立场。剧中,面对灾难,于成龙不顾杀头的大罪,开皇仓放粮救民于水火;珍珠和戚颖一派的邪恶贪官不顾百姓的死活,绞尽脑汁对付于成龙,到处使绊子想置他于死地。这两个流派上演了一场正邪激烈的斗争。

编剧马连伦为观众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悲剧结局。布政使齐莹的倒台并没有让于成龙松一口气。他知道贪官最大的明珠依然看重权力,主导国家大事,反腐之路远未结束。这凸显了一代清官在面对腐败危害时的高度警觉和自觉。

话剧《于成龙》的导演王小鹰在现实主义戏剧的基础上,保持了一贯的戏剧呈现风格,运用了多种写意手法,颇具象征性和隐喻性。首先,导演用一个多功能的14人合唱团来营造一个社会生活场景。这种方法的应用最早见于古希腊悲剧。演员可以通过简单的装扮,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组的角色,同时实现场景的自由变换。在这部剧中,合唱队扮演了受害者、大臣、官员、土匪等人物和社会群体。其次,白色口罩和“衣架子代”的设计发人深省。珍珠作为一代权臣和贪官的领袖,在剧中只出现过一次。在其他场景中,珀尔的戏换成了三个戴着衣架和白色半面面具的人,暗示着强大的邪恶势力像幽灵一样在封建王朝四处游荡空最后,舞台道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导演主要以一把紫色椅套的高背椅为媒介,来完成主角于成龙的舞台调度。这个设计挺写意的。紫色代表官职和职位,是高官富贵的象征,传达了职位由座位决定的深刻含义。于成龙的每一个重大选择,都是在这张紫色的椅子上做出的——开仓、放粮、惩治贪官、休假返乡...同时,这也类似于传统戏曲“一桌两椅”的舞美设计理念。椅子出现在很多场景中,实际上给演员留了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最后一幕,紫色的椅套突然升到了讲台顶上,讲台上只剩下一把透明的高背椅,尽显平民情怀和一代清官的本色。

当然,《于成龙》这部剧也不是毫无瑕疵的,有些台词的知名度还有点未完成,有些配角的协同还需要磨合,有些风格的典型呈现还需要加强。

《光明日报》(2022年7月27日第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