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连《肖生克的救赎》都要敬三分的越狱片,看完我一口气说了三个牛

2023-11-05 12:30 作者:岑岑 围观: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越狱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见。

常年高居豆瓣Top250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部经典的越狱片。在189余万人打分的情况下,评分为9.7分,影片的影响力和质量可见一斑。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会被安迪强大的毅力和心理素质所打动,依旧会因那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台词而心潮澎湃。

2005年开播的剧集《越狱》,当年可谓是风靡一时,成了很多人的入门美剧。

除此之外还有雷诺阿的《大幻影》、斯图尔特·罗森博格的《铁窗喋血》、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以及法国喜剧越狱片《你丫闭嘴》等。

而拍摄于1960年的《洞》却是越狱片中常常被忽略和遗忘的一部经典佳作。

导演雅克·贝克是法国著名的犯罪片大师,代表作有《金盔》、《红手古比》、《花边》、《安东尼夫妇》等。

而《洞》,则是这位大师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雅克·贝克曾长期担任法国电影大师让·雷诺阿的助手,所以我们在他的影片中可以找到与雷诺阿相似的拍摄手法和主题。

比如同样是越狱片,《大幻影》与《洞》之间相差了23年,但在流畅简洁的剪辑手法和运镜,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和探讨上,两部电影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

《洞》豆瓣9.2,被评论界认为是电影史上最紧张激烈、最强劲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影片,更是被誉为表现越狱的教学片,为后来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们提供越狱电影的最佳模仿范本,很多后人在拍摄此类题材时都会纷纷效仿,就连《肖申克的救赎》也不例外。

不过,《肖》是一个人的越狱,《洞》是五个人的越狱。

同样是挖洞,五个人挖起来肯定比一个人快。

但这是越狱,就像萨特说的那句至理名言一样,“他人即地狱”,人心的洞比监狱的洞更深更难挖。

影片一开场,是一个监狱长审判的场景。

一个犯人站在那里抗议,中气十足,脾气暴躁,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靠绝食抗议的犯人,可能他绝食的时间是从早饭后到午饭前吧。

监狱长先是象征性地说了两句要“保重身体”云云的话,后来就放弃了,让他饿着就饿着吧。

接下去我们的男主,盖斯帕德登场了。

嚯,好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左边)

盖斯帕德长得很清秀,身材颀长,温文尔雅,谈吐之间很有礼貌。

他被审问的原因是,他私藏了一个镀金的打火机——他忘记从兜里拿出来了,希望监狱长能暂时帮他保管一下。

笑眯眯的监狱长立马同意了,这可能主要归功于之间那位“绝食抗议”先生的粗鲁,让监狱长在巨大的反差之下对盖斯帕德的印象相当好。

问题又来了,这么好的一个小伙子,为啥来蹲监狱?

他自己的解释是,一级谋杀未遂。

谋杀谁呢,他老婆。

盖斯帕德原先继承了奶奶的一笔遗产,养尊处优,挥霍无度,后结识了一位富家女,也就是他老婆。

他还比他老婆小3岁。

盖斯帕德原先工作是卖汽车,傍上富婆之后AJ也买了,保时捷也开了,开始寻思着找女人玩玩了。

他找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老婆的妹妹——他小姨子,17岁。

啧啧啧,果然男人永远都喜欢小姑娘啊。

按盖斯帕德的说法,是他们三个在一块的时候吵架了,他老婆想开枪打他,他抢过来的时候枪走火了,就这样打中了他老婆的肩膀。

于是他老婆一怒之下告他谋杀。

就这么蹲了局子。

盖斯帕德原本是8栋监狱的,但他说8栋在装修,就只能搬来了11栋。

他搬进的这个牢房是个模范牢房,里面的四个犯人听话又能干,业余时间还给上头叠纸盒来打发时间。

一开始盖斯帕德进来的时候,并没有我们通常看的电影里要先修理一下新来的那种暴力情节。

整部电影几乎都没有啥暴力情节,唯独牢房里的水龙头坏了那次。

水管工来修,结果手脚不老实偷走了邮票和烟,后来又被叫进来重新修了一遍水龙头,顺便挨了顿打。

除此之外,就只有暗流涌动。

所谓的暗流,就是越狱,要么怎么说是越狱片鼻祖呢。

这个模范牢房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伪装,听话是为了减少突击检查和各种怀疑,叠纸盒子是为了能挡住挖洞的那块地方。

盖斯帕德的出现,让原本的四个人有了些许担心。

于是他们审问了他关于坐牢的原因,以及会被判处的期限。

得知他因为一级谋杀未遂被抓进来,十几年牢跑不掉的时候,再加上盖斯帕德表现得实在是太值得信任了,他们就热烈地欢迎了这个好兄弟的加入。

毕竟如果是因为偷了两头蒜被抓进来的,两天就放出去了,谁跟你累死累活凿石头,出去反手就是一个举报。

既然是十几年,那就好兄弟一起越狱吧!

相比于1956年罗伯特·布列松名作《死囚越狱》的完全冷酷,和《肖申克的救赎》的完全好莱坞化,《洞》在人物刻画和越狱行动间都分配了时间,让各不相同的几个角色都丰满了起来。

马努小心谨慎,“阁下”装傻充愣,罗兰德心思缜密,吉奥凶悍狂躁,盖斯帕德文雅柔弱。

其中,罗兰德这个人物是关键。

故事是以他的口吻讲述的。

同时,他有四次逃狱的经验,成功了三次,他对各种越狱手段,以及监狱的防卫设施可以说是熟门熟路。

因此,我们在片中常常会惊叹于罗兰德的胆大和心细。比如砸碎玻璃绑在牙刷上,就成了一个简易的监视器,可以随时注意到门外的情况。

“阁下”去医务室时偷了两个小药瓶,再抓一把沙子,就做成了一个沙漏,漏一次就是半个小时。

一把铅笔大的小锯子,先是锯开了铁栅栏,又锯开了下水道的铁门,可谓是“一把锯子行天下”。

越狱手段可谓是越狱片最大的看点,而《洞》无疑是一部相当专业的越狱片。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我们还可以看到监狱里的各种场景。

开头部分监狱狱警繁琐检查每一个寄给囚犯的包裹,一块奶油,一根香肠都要切的七零八碎防止夹带。

这其实是导演要告诉观众,在如此森严的监禁下要想获取到任何一件越狱工具实属不易。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五个人发挥了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应有的智商水平,相当冷静沉着。

比如“阁下”偷了一把沙子之后被检查出来了,他脸不红心不跳,异常淡定地说出这是为了用来洗碗的。

有两个人凿穿牢房之后,准备探探路,结果狱警来了,就开始叠罗汉以躲避狱警。

为了在不同监房间传递物品,他们靠一根线绳和小棍在囚窗外犹如杂耍般地传递东西。

从计划越狱到实施越狱,如同这几位主人公不苟言笑的性格一样,贯穿在整个越狱实施过程中的同样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沉着感。

整部电影相当朴实,没有后来者模仿者那些精巧的计谋或是新鲜感,就只是老老实实专心致志地拍摄了一部实打实的越狱片,仿佛在看一部时长132分钟的越狱实录。

片中一大半镜头是描写他们凿洞的艰辛和智慧,这些和人物特写镜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

导演用反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去刻画充满戏剧性的悬念。全片从头到尾没有强烈的感情,除了大结局之外,不加渲染的手法让人感觉非常真实,这与大多数主流电影尽力渲染人物感情形成鲜明对照。

最突出的一点还在于,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甚至还放大了片中在凿洞和锯铁窗时的音效。

神啊,这可是越狱啊,结果凿石头、锯铁窗的声音在半夜的监狱中久久回荡,搁谁那里都得心惊胆战紧张的要死。

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他抓住了观众的紧张心理并放大,使我们为片中五个人的命运而担忧,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越狱的巨大风险。

那,最后他们成功了吗?

差一点。

“小白脸”盖斯帕德叛逃了。

就在五个人已经穿着体面,准备享受牢外的新鲜空气时,盖斯帕德被监狱长叫去进行了一次长达数个小时的对话。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有一句话我们听得很清楚,那就是他老婆跟地方官员有一腿,他老婆撤诉了。

这个就有意思了。

老婆出轨官员,老公出轨小姨子,老公谋杀未遂。

盖斯帕德老婆撤诉,意味着他很快就能自由了(Freedom!)

这里他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第一,不告诉监狱长,牢友要越狱——他被当作共犯抓起来。

第二,告诉监狱长,牢友要越狱——幸免于难,第二天高高兴兴出门去,不去钻那个洞。

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靠女人养活的小白脸有什么原则呢,他当然选了第二个。

于是,就在四个人准备走的时候,他们象征性地拿出了之前做的简易监视器瞄了一下门外。

这一瞄一转,就发现那块小玻璃里,反射出的都是狱警。

他们失败了。

盖斯帕德拥有了一个单人监狱,罗兰德望着他的背影轻声说了一句:“Poor Gasspard.”

意志力软弱的小白脸啊,最容易受人操控。

或许,监狱长才是最大的boss。

模范监狱里面住着一个越了四次狱成功了三次的人,罪犯们不仅听话还抢着干活,谁信啊?

反正监狱长不信。

把意志软弱又伪装性欺骗性强的盖斯帕德塞进去当突破口最完美不过了。

果然,盖斯帕德没有让人失望,真是好样的(狗头)。

一开始,我们以为五个人越狱比一个人越狱简单。

全片132分钟看完,我们才明白,五个人共处一室的狱才是最难越的,人心难测。

最后,不得不说,法国的监狱实在是太人性化了!

饭菜虽然不好吃,咖啡喝起来也像猫尿,但是外头人可以给里面人送吃的,什么奶油啊火腿啊米饭啊,只要检查过关就行。

还可以抽烟,想抽多少就多少,只要你有。

甚至狱警还会暗地里帮你教训偷东西的水管工,打一顿就当没看见。

我寻思这样的监狱,不越就好好待着呗,费那老劲干啥呢。

不过,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法兰西式浪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