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沂蒙颂赵静,沂蒙女主角

2023-11-05 07:45 作者:岑岑 围观:

2009年,赵冬玲的革命历史作品《沂蒙》在CCTV 8播出。该作品播出后收视率极高,收视率和口碑都不错,第二次在CCTV 1播出。赵冬玲获得了第28届飞天奖最佳编剧奖。在创作电视剧《沂蒙》之前,赵冬玲曾多次琢磨自己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革命故事,包括《沂蒙六姐妹》和《红姐》的成功。

如何讲述沂蒙的革命故事,如何表达真正的沂蒙精神,是赵冬玲思考的问题。赵冬玲凡事都讲究打破砂锅问到底。她多次走访沂蒙老区收集资料,亲身体会到沂蒙精神中那种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浓浓家国情怀。赵冬玲曾在不止一次的采访中提到沂蒙。她是一个不想被固定和贴标签的编剧,但她说“沂蒙是迄今为止最让我骄傲和感动的作品”。在他的微博简介中,沂蒙作家赫然在列,沂蒙对赵冬玲意义深远。

同年,2010年《北方有美人》、2011年《神州大地》,四部重磅革命历史作品的相继播出,让赵冬玲为更多观众所熟知。赵冬玲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与现实题材相比,历史题材的创作有更多的自由。“但是写历史题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编一个传奇故事,把历史背景放进去。这很容易。另一个是你认真学习,研究当时的历史,尽量反映真相。我觉得这需要剧作家写剧本。我希望我的作品比后者更好。”

电视剧《神州大地》的创作源于网上流传的一段话,介绍了在东北被占领的14年间,辽宁省朝阳市有一个地方,14年来一直不承认伪满洲国的统治,也从来不允许日本人长期占领。这段历史引起了赵冬玲的浓厚兴趣。在网上查了资料后,她起身去朝阳面试。在掌握了详细的资料后,赵冬玲再次将创作基地定在普通人身上,创作《神州大地》。

继《神州大地》之后,紧接着《神州大地》的新版《小飞虎》在央视一档暑期档节目中播出。因为新版《小飞虎队》评价很高,2013年上映。同年,《叶洛长安》在吉林市地方电视台播出,2012年在四家卫视同步播出。除了三部电视剧,赵冬玲还在2011年发行了三部电影,《月亮的声音》、《北川重生》和《面孔介绍》。

之后,赵冬玲的创作主要以电视剧为主。2012年的两部电视剧《雾都》《妈妈妈妈》也是重磅题材,在某种程度上与影视市场的“主流”相悖,容易流失年轻观众。面对这种来自收视率和市场的压力,赵冬玲表示自己“尊重但不迎合观众”,赵冬玲会认真思考观众的每一个反馈。然而,在向市场靠拢的同时,赵冬玲依然坚持创作每一部剧的初心。“电视剧虽然是消费品,但我想把它做得好看、有质量,一部好的电视剧应该在市场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

2013年,38集电视剧《我爸我妈的婚事》在北京卫视播出。2014年,赵冬玲改编了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60万字的剧本只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其快速的创作速度与其对创作的热爱是分不开的。赵冬玲在业内被称为“Aauto Quicker”,而在这背后,她不仅有着深厚的爱情,还有着高强度的工作模式。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赵冬玲说,她不仅在996甚至997工作,而且从来没有假期的概念。"我一天不写信是很尴尬的。"赵冬玲甚至有在大年初一还在工作的经历。她的快乐和悲伤都来自她的作品。对她来说,创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2015年,《青岛往事》、《生死场》、《三个婴儿》三部风格迥异的作品相继播出,让观众看到了赵冬玲创作的多样性。作品的风格离不开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在撰写《青岛往事》之前,赵冬玲走访了相关人员,对青岛的对外开放历史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三个婴儿》是赵冬玲对现代都市主题的探索。爱情剧不是赵冬玲的创作方向。她更多的是挖掘人的内在精神和品质。在生活和家庭的双重甚至多重压力下,普通人走出困境、获得新生的过程是赵冬玲最感兴趣的点,也是她作品中一直挖掘和表达的重点。

2016年,电视剧《安珠》延续了赵冬玲对“小人物”的关注。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一直对赵冬玲很有吸引力。2017年48集电视剧《红玫瑰》,赵冬玲在创作之初就以革命信仰为主题,在随后的修改和拍摄中,制片方将其改成了一部更具年轻化市场的谍战剧。对于这部剧,赵冬玲不想过多提及。她说“我的目标永远是下一部作品。”

2018年,《金陵往事》(原名《南京爱情》)因在地面站首播时的极佳收视率和口碑,于2018年在上星频道播出。《上星》之后,观众对该剧的反应和豆瓣评分让赵冬玲感到非常遗憾。在采访中,赵冬玲提到因为自己把男主角写成了一个坏人,所以在庭审的时候被删掉了很多,剧中男主角变坏的心理过程也被删掉了,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英雄。这也是《金陵往事》评分低的原因之一。

观众对金陵往事最大的争议来自于主人公的角色设定。赵冬玲在创作时颠覆了影视剧的创作模式,最终将主人公定位为坏人。对于看惯了英雄和正面主角的观众来说,这个设定是有争议的。对于金陵往事的争议和讨论,赵冬玲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为什么要用别人的方式写?为什么要遵循一种既定的审美?当然,作为编剧,你创造的是一种大众艺术,你应该尊重大众的审美。想要挑战,就要付出代价。我可以付出代价。如果因为观众骂我而妥协不写,我觉得我真的老了。”永远有一颗挑战未知的心,是赵冬玲及其作品“永葆青春”的唯一途径。

2019年,三部作品《我的父亲和继父》、《悬案》、《法律的事业之名》,对于赵冬玲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虽然父亲和继父的评分较低,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影响赵冬玲对剧中饱受诟病的李一生这个角色的欣赏。“我认为中国人习惯于遵循规则,就像李一生一样,他一生都过着不安分的生活,想看遍所有的地方,工作一辈子。其实某种程度上我挺欣赏他的。”

虽然《铁证悬案》定位为网剧,但赵冬玲并没有在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上打折扣。《铁证悬案》的每个故事都有现实原型。赵冬玲在原型的基础上,整合了四个互不相关的案例,在创作之初就决定不写职业罪犯,而是探索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活、爱情和各种困境中一步步走向犯罪。在采访中谈到剧中的具体人物时,赵冬玲表示希望观众能在这些罪犯(人物)身上找到一种共鸣,不是因为兴奋和好奇,而是在看剧的过程中能认识自己,认可自己。

在谈到《因为法律》的名字时,赵冬玲说她至今最得意的两部作品,一部是《沂蒙》(下面会详细提到对沂蒙的分析),另一部是《因为法律》的名字。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普通冤假错案”为题材的法律著作,《法律事业的名称》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光是提纲,赵冬玲就写了十几份草稿。“我选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主题很难啃。但我仍然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做。一个是利益,一个是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我觉得写这样的剧也是有价值的。”

《法律事业的名义》目前正在热播,剧情紧凑,主题深刻。但由于网络播放平台有限,其目前的传播和点击量远低于预期水平。对此,不仅赵冬玲表示非常痛心,连作者也感到非常遗憾。但从宏观上看,《法名》几经波折仍能顺利播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查制度对影视作品的宽容。

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感悟的体现,是一部剧的灵魂。主题的确立关系到整部作品的成败。赵冬玲是主题的先行者。在写作品之前,首先要确定作品的主题。“你写的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纵观赵冬玲的所有作品,无论是什么主题,主题都是清晰简洁的,情节和人物设定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赵冬玲有很多影视作品,其作品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彰显家国情怀和信仰,展现人文意识,反思伦理传统。

赵冬玲传记作品的主题是以传记剧的形式进行叙事,歌颂正义群体,弘扬无私奉献的品质精神。传记剧的出现受到了90年代国内环境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的市场很小,我们往往只有接受了领导分配的任务,才有机会做电视剧。”。

参考资料:

[1]张《里子》

[2]边云露:《编剧赵冬玲:错案平反是因为对法治的信心》,《法律人》,2017年7月1日。

[3]唐·:《安心·安心·安心——论电视剧》,当代电视,2017.01.01。

[4]何胜、孙立:《那些人,那些事剧情速览,走向世界,2016.02.08。

[5]周琳:《主旋律影视文化的女性书写——赵冬玲剧作传播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5月1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