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信条这个电影怎么样,信条 上映时间

2023-11-05 07:07 作者:岑岑 围观:

9月4日,中国内地的观众也迎来了这部诺兰同时出任导演与编剧,打磨了六七年剧本的电影。

除了大名鼎鼎的诺兰之外,影片集结了约翰·大卫·华盛顿、“暮光男主”罗伯特·帕丁森、身高190的“高妹”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阿福”迈克尔·凯恩等演员。

影片跨越七个国家取景,投资2.27亿美元(上一部战争悬疑大片《敦刻尔克》都才只花了1亿美元),是诺兰导演生涯投资仅次于《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电影。

因此这部电影从立项开始,它的每一支预告、每一组剧照都引发了影迷们的热议。

废话不多说,这里就来聊聊《信条》的几个看点。

1.烧脑?《信条》就像是诺兰版的《我的世界》(担心被剧透的请不要看第一点)

一个叫做《我的世界》沙盒建造游戏,这个游戏的核心在于赋予了玩家极高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你可以在这个游戏里创造你的规则。

而从某个角度来说,信条就是诺兰的《我的世界》。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角色是诺兰的游戏主角,观众则是观看实况直播的水友。

男主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所有的故事都围绕他而建立。

是的,男主甚至没有名字,如果你乐意,你甚至可以把他称呼为“我”。

一开局,面对敌人威胁的男主宁死不屈,成功通过了间谍组织的测试,加入了帮派“信条”。

加入了信条帮的男主在帮派NPC劳拉的帮助下学会了掌控逆粒子物件的能力。

接着男主接了一个任务,“厌世大魔王萨塔尔即将毁灭世界,快去阻止他!”于是男主跃跃欲试的踏上了冒险之路。

一路上,男主结识了一群小伙伴,正义的朋友内尔,被萨塔尔霸占PUA的卡特,还有各种各样的NPC。

随着任务的进展,男主渐渐发现萨塔尔在收集9个元素,想要毁灭世界,而此时他已经收集到了其中的8个。

于是男主火急火燎的加入了第九元素“钚”元素的争夺之中,但是最后,男主还是棋差一招,被萨塔尔成功收集到了“钚”元素。

此时的萨塔尔例行进入了反派的装X喊话时刻,意图逆转时空回到不久前自己跟卡特共处的温馨时刻,在自己最开心时跟世界同归于尽。

接着男主也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同样逆转时空,在千钧一发之际抢下了9大元素,结果了萨塔尔的性命,大家兴高采烈的一起打出GG。

最后,小伙伴内尔告诉了男主真相。

原来在未来,男主就是信条帮的帮主,一个满级大佬,而这段冒险路程只是他重走漫漫江湖路的故事。

为了方便新手村的自己升级学技能能快一点,男主特地让帮派里的人一样逆转时间回到过去成为他身边的伙伴及各个NPC,内尔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一切就像一个重复循环的梦。

而男主,也不过是诺兰梦里的一只蝴蝶而已。

2.《信条》的逆转时间以及回文叙事,让时间变成诺兰的魔方

诺兰在他的电影中一直致力于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时间”。

《记忆碎片》中男主的刺青与照片记录,《致命魔术》中两个男主的笔记本。

接着,他开始不满足于时间载体的可描述性,他开始像一位真正的时间魔术师一样影响控制时间流速,《星际穿越》拉长和压缩时间的引力,《盗梦空间》中三载即千秋的多层梦境。

而到了《信条》,他创造了有如《致命魔术》中特斯拉的装置那般超越魔术的科技力量。

他打破了此前他自己“时间不可逆转”的规矩,在诺兰的《我的世界》里,角色如臂使指的操控起了时间。

也因为时间的可逆转性,影片的叙事结构就如同回文片名“TENET”一般,倒叙+正叙,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闭环,有点像他之前的《记忆碎片》。

说到这里就谈一下影片中“逆转时间”有关的理论和具体呈现。

关于熵与逆熵:

诺兰用到了“熵”与“逆熵”的概念来实现时空的逆转,他表示:

一个物体或一个人的“熵”值是可以逆转的。

在热力学里,“熵”被用来描述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而逆熵就是其相反的存在,它可以作用在物件以及人身上,逆转时间在其上的轨迹。

影片中有个把熵变为逆熵的装置——旋转闸门。

经过旋转闸门,角色身上的熵变为逆向,而他所处的世界并未改变,因此角色的所有举动甚至于呼吸对比于世界都是相向的。

关于时间钳形:

需要事先明确的一点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

拿那段精彩的汽车追逐战举例:

男主和尼尔获得了钚元素之后,萨塔尔来抢夺。

这段剧情如果按照时间正向叙事的话是:A -->B -->C

时间A,萨塔尔派了一队人从正向时间流去抓男主,抓到男主后押送到旋转闸门。

时间B,在旋转闸门处,萨塔尔威胁卡特的性命从男主口中得出了钚元素的下落。

接着,这个时候的萨塔尔利用旋转闸门,从时间B回到时间A,与他派出的那队人完成对男主的正逆时空完美夹击。

时间C,此时得救的男主深感不妙,于是他也利用旋转闸门回到时间A,开着一辆银色小车希望扳回一局。

不过最后还是萨塔尔棋高一着,男主赶回去拿到钚元素还没捂热乎,最后还是被萨塔尔夺走了。

关于祖父悖论和单电子宇宙:

观影之前老灰做了一些预习,有些事先看过电影的人称《信条》为“冰山一角”,意思是影片150分钟的呈现就如同浮冰露出水面的部分仅为它总体积十分之一。

也有人称观影过程为裸考,意思就是《信条》没有像《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里角色对白甚至是重演梦境搭建过程那样的说明书。

但其实费脑的《信条》还是有一点说明书的,来自于物理学家内尔,他躺在床上耐心的对男主解释了“祖父悖论”和“单电子宇宙”。

“祖父悖论”其实就是一个人回到过去把小时候的祖父杀死,祖父死了之后没有留下子嗣,未来人是否仍存在的一个悖论。

“单电子宇宙”声称所有的电子和正电子实际上是唯一一个电子在时间中前行并回溯的结果。而“逆转未来”就有如这样一个回到过去再回来的一个过程。

这两个理论其实就是影片对角色逆转时间的过程以及毁灭现在未来会不会改变的解释。

当然,内尔也说了“悖论”就是悖论,它似乎并没有什么最优解,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成为了它在《信条》世界观里的自恰注解“不要试图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3. 奇妙的化学反应——间谍故事和科幻世界观的融合

此前诺兰在访谈中曾提到:

通过《信条》,我希望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小时候观看特工电影的那种兴奋感。

和中国少年对孙悟空的向往一样,英国长大的诺兰从小就是“詹姆斯·邦德迷”,在《信条》中,诺兰人为的放入了不少“007”元素。

(诺兰最爱的《007之女王密使》)

间谍们隐藏自己的身份,窃取需要的情报,并拥有相关的组织,而当这些间谍故事和科幻世界观融合在一起时,促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首先就是间谍组织“信条”。

如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般,骑士需要战斗,于是风车成了狰狞的巨人,骑士需要美人,于是村妇杜尔西内娅成了公主。

作为信条帮的帮主,男主安排了帮派的各个NPC错落有致的出现在他走出新手村后的各个时间点。

欢迎男主来到末世的维特,教会男主掌控逆熵的劳拉,印度军火贩普瑞娅......都出现了信条组织的标志性手势——双手交错,形成一个“E ヨ”的手势。

而间谍行动和逆转时空的结合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比如萨克特利用时间钳形的正逆时间差完成天衣无缝的钚元素盗取。

在旋转闸门时,萨塔尔巧妙了运用了仅有一玻璃墙之隔的旋转闸门区,向未来的自己“贷款”,从男主口中获知了钚元素的下落。

这也是男主疑惑为什么萨塔尔同样的问题问了两遍以及他疑惑有人泄露了行动信息的原因,同时这里也是男主关于“逆转时间”的理解转折点(已经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

此外就是间谍片中必不可少的动作元素了,影片在打戏中同样加入了“逆转时间”,角色在影片中呈现了不少倒着的打斗。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最早认为可能是倒放的打斗画面不是倒放,而是实拍。

4.略显匮乏的感情线中的橘里橘气

诺兰的电影中一直有一个主题——寻回失去的情感。

影片公映开启评分之后,无论是海外还是内地,都不乏批评《信条》情感内核过于平淡的声音。

影片中主要的四个角色之间存在三条情感线:反派跟老婆,反派老婆跟男主,男主和内尔。

PUA厌世反派和天大地大儿子最大的高妹就不用多说了,确实没有什么丰沛且深入人心的感情线。

倒是男主和内尔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内尔身上那个橙色的钥匙扣记载了他全程陪伴在男主旁的身影,在歌剧院拆除炸弹时、火车服药时、第一次招募时、自由港、旋转闸门、车战、最后之战......

内尔对男主的一切了如指掌,知道他最喜欢喝可乐,在他暴怒时抚慰他,又在他疑惑时为他解惑劝他睡觉。

而影片最后的那段对话也一样耐人寻味。

“你为什么来帮我?

“我是你的正义朋友啊,是你招募我的。”

“能不能不走啊。”

“你知道的,你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啦,去未来找我吧,小笨蛋。”

瞧瞧这可爱的对白,罗伯特·帕丁森在《信条》中的个人魅力一览无余。

《信条》上映才三天,评分人数就接近15万,这个热度绝对是让人羡慕的。

但是目前影片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的前景似乎并不美妙,开画当天上午还是8.4分,到第三天已经跌到7.9分,海外的口碑也如出一辙,持续走低。

票房上同样不怎么乐观,这么大的制作,上映3天内地票房仅1.9亿,甚至在第三日票房上都输给了上映半个月的《八佰》

翻开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导演履历,这对他来说倒是罕见的现象。

不过电影目前刚上映,有很多细节以及内核可能还有待挖掘。

影片口碑的未来走向也犹未可知,时间或许会给出答案。

毕竟,那可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老灰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