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国土安全》第一季,国土安全最终大结局是什么

2023-11-04 10:10 作者:岑岑 围观:

文淑牧草

国土安全部昨天就结束了。

改编自以色列电视剧《战俘》(希伯来语原标题为《被绑架者》),2011年首播时就受到了空的关注,并因剧情打破了原著谍战悬疑反恐政治剧的所有套路而获奖无数。

国土安全第八季

作为Showtime的拳头作品,该剧收视率名列前茅。开播之初,人们担心《24小时》原班人马很可能会复制反恐局的创作。没想到,这部打破了流派界限的反恐新剧集,以口碑好评创造了收视纪录,成为划时代的剧集。

《国土安全》作为一部后9.11时代的谍战剧,试图跟上现实政治局势的节奏。第一季到第三季的背景是基地组织和美国的意识形态斗争,但实际上是以各种人物的经历和成长来展现个人在现实冲击下的身份之争。

前几季每个角色的刻画都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就连阿布·纳齐尔这个反派也是一个有着执着信念的人,大家在信念的碰撞下推动着现实格局的演变。

第八季,故事遵循现实节奏。2019年,川普突访阿富汗,重启与塔利班的谈判。剧中的总统也是在卡丽的提议下突然去阿富汗和谈的。

不同的是故事中的这个节点被直接放大了。美国和阿富汗的两位总统都在直升机事故中丧生,接管政权的两股势力偏执而冲动,仿佛在刻意推动剧情,使得事态升级。

好像《国土安全》里刻画的反派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基地”组织的指挥官阿布·纳齐尔,还是塔利班的头目海萨姆·哈卡尼,他们都是把个人命运投入到为信仰而战的人,就像卡丽、索尔甚至布劳迪一样。

他们有亲情的情怀,有迷茫的彷徨,有人性的高光时刻,有被现实绑架的人特有的悲凉感。

第八季,反派匆匆上任。美国总统去世,副总统匆忙接任。他很快就变得盛气凌人,把两国乃至世界的局势推向了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哈卡尼成为政治游戏中的一枚棋子。到了第八季,他突然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象被判刑。作为一个“恐二代”,哈卡尼的儿子承担了直升机事故的“责任”,一下子成了领袖,加入了搅局大战。

这种形式的反派显然没时间好好刻画。人物在单一动机下冲动行事,主角凯莉、索尔等各路人马也在这种情境下步步为营。

上一季为了大局牺牲自己,凯莉在俄罗斯被囚禁了七个多月。第八季开始时,她还在接受治疗,被索尔赶到前线支持和谈。

在前几季中,《家园》的创作者显然对嘉莉的描述颇有野心。她是后9.11时代身份政治中焦虑的化身,也是少有的有心理疾病的女主角——一部公开揭露女性心理疾病的电视剧,最近两年才刚刚成气候——此外,她还是一个直接反抗“母亲”身份的女性人物。

要知道,《纸牌屋》中的克莱尔在第四季(2015年)才被问到“你后悔没有孩子吗?”她反驳道“你后悔生孩子了吗?”。

纸牌屋第四季

卡丽的躁郁症和她对“母亲”身份的抗拒也在匆匆的第八季中被挤到了后排,这一点在介绍俄罗斯GRU高级情报员叶夫根尼时只是略有提及。

卡丽在之前的故事里一直是个迷宫探索者。她的信仰和使命就是寻求真相,不断拷问自己的灵魂:“为了得到真相,你愿意做出什么样的牺牲?”她就是靠这个信念支撑着,直到第八季的故事。虽然她还是一个人寻求真相,但这一次,她身边理解她的人不多了。

大部分追这部剧的人都知道“铁卡丽,流水男配”的路子。有贯穿三季的布罗迪羁绊,有不自觉的告密者阿扬·伊布·拉西米(也爱上了卡丽),再有不堪割舍本剧却又无比珍惜的彼得·奎因。认识并爱过她的男人,似乎都没有好下场,这种只有在007故事里才有的跑腿配角套路,在这部剧里被发扬光大。

到了第八季,取盒饭的任务落到了之前一直默默跟着嘉莉的麦克斯身上,但他的牺牲却显得格外卑微和反高潮,在没有留下任何像样的遗言的情况下被草率地枪杀了。

新反派和男搭档叶普盖尼接下了杀死对方的任务。他是卡丽在那几个月失去的记忆的见证人,也是唯一知道卡丽抗拒母亲身份而记不起来的人(连索尔都不知道这段往事),但被空匆忙地铸造成这样一个角色,显然让人无法有布劳迪和奎恩那样深刻的感同身受。

第八季的高潮和之前故事的发展差不多。嘉莉坚持寻求真理,但这一次寻求的道路是特别孤独的。她几次寻求女特工帮助的出发点都特别单薄,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代价也因此特别OOC(跳出角色,不符合角色性格)。

索尔和凯莉这么多年积累的友谊在这一季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家园》的主创之一亚历克斯·甘萨(Alex gansa)在接受Deadline采访时表示,虽然他无意追随其他优秀剧集的脚步,但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争议,这是他们能想出的最好的答案。

所谓最佳答案就是把卡丽写成双重间谍。她虽然背叛了导师,但也牺牲了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代代相传的可靠线人。

在故事的结尾,两年后,索尔收到了自传《秘密的暴政》,该书在《嘉莉革命》之后出版。这里多少影射了现实中出版自传的著名争议人物斯诺登(而且,主创人员是在拍摄这一幕的24小时前才写下这个桥段的)。

然而,凯莉和斯诺登之间显然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故事的结尾,似乎是向冷战致敬,投身于谍战剧的感情源泉。

冷战时期著名的双重间谍金·费尔比有一句名言:“要想背叛,你必须先有归属感。」(要背叛,首先要有归属。)

凯莉一直没有归属,CIA和她的关系堪比一对分分合合的恶毒夫妻。凯莉属于影片开头的那个小女孩。她是一个戴着狮子面具走迷宫的人,是一个反抗自己被“绑架”身份的斗士,是一个寻求真相的孤独者。

给嘉莉一个现实的归属,一个爱国的结局,就《国土安全》而言,显然是一份相当保守的答卷。在名为《战俘》的最后一集,开头就出现了布劳迪的最后告白,回归之心明显。

故事的最后一幕也出现了爵士乐,但不再是托马什·斯坦科那种冰冷的前卫爵士乐,而是卡马西·华盛顿演绎的复古风味的大乐队爵士乐。

你可能不知道,托马斯·斯坦科在2018年去世了,特朗普时代和斯诺登时代之前的政治和信息/间谍战也去世了。

今天的政治家已经失去了感觉,间谍不再是有专业背景的精英,掌握信息的人有改变世界格局的可能。这样,嘉莉这样的悲剧反英雄就属于过去,回到过去的双重间谍生活可能是她最好的归宿。

甘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土安全》永远是一个关于美国如何应对9·11的故事:“我们将以安全的名义做些什么,我们会牺牲什么价值观,反恐事业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一事业如何与我们作为公民的自由和平共处?」

卡丽和其他情报人员成了这些思想的化身,在“如果9·11回来了”的假设下,为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过时的现实趋势。

为了制造张力,剧集中的各种戏剧性事件几乎与现实中上演的戏码难分伯仲,甚至还成了真正国际新闻的预言家,让我不禁怀疑是造物主太厉害了,还是地球太疯狂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