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微913,《微9》:呈现亲历者的战“疫”一线

2023-11-04 04:00 作者:岑岑 围观:

年底,拳击手开始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爆发始于武汉,其强度之突然,传播之迅速,范围之广,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大灾难面前,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流行病”迅速打响。作为疫情的中心,武汉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不仅想知道疫情的最新消息,更想关心在一线的“战士”和武汉市民。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纪录片人不缺席,录制渠道也不缺席。自2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录制频道“卫9”每晚19:54连续播出系列媒体短视频《武汉:我的疫情日记》,每集5分钟。医生、护士、军人、普通市民、援外工作者、外国友人等武汉疫情的亲历者,以Vlog的主观视角讲述自己的经历。

主观视角,展现战争前线“疫情”的生活体验

疫情就是指挥,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达疫情一线的真实情况,是重要环节。香农曾经说过“信息是两种不确定性的区别”。当公共危机爆发时,只有充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减少疫情危机中的不确定性,才能为防控危机、解决危机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这个时候,新闻和纪录片就有望发挥自己的作用。前者时刻关注疫情最新动向,是疫情发展的瞭望灯塔。后者挖掘记录疫情细节,是灾难中的记忆档案。

事实上,经典纪录片如《非典十年祭》、《与非典一起吃喝玩乐》、《西站非典》、《汶川地震时的川流不息》、《1428》、《汶川我们的故事十年》等。都是在民族危机的时候诞生的,成为中国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这次的《武汉:我的战争“疫情”日记》以武汉普通人的视角记录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温暖坚持和默默付出,展现了危机时刻防控疫情的决心。

武汉市肺科医院一线护士胡学赞。2020年元旦后,她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第一病房濒临死亡,48小时内被临时改造成隔离病房。整个医疗队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开始接收医院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这一刻,她决定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最真实的一幕。

第一副对联上“三镇锐”,第二副对联上“临危不惧”,横向批判“加油武汉”。曾的母亲,注重仪式感,亲自写了这幅春联。武汉封闭后,女儿曾记录了封闭前后全家不寻常的日子。除夕夜,全家人像往常一样盛装去拍全家福,吃年夜饭。每个人都假装很开心,并没有在意,但当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房间时,曾对着镜头哭了。

还有火神山工地的建筑工人和解放军医疗队的成员...通过他们的Vlog,疫情不再是一个宏大而抽象的危机概念,而是一个生灵在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其实和你我一样,他们也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是朋友面前贪玩的伙伴。但此时此刻,他们都肩负着坚守一线,勇敢抗击疫情的使命责任。他们是此刻最伟大的存在。向他们致敬!

整合媒体理念凝聚强大抗疫精神

相比17年前的非典,12年前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在新的传播生态格局下发生的。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纪录片,都在向融合媒体的理念靠拢,以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媒体传播的形势。

在制作上,《武汉:我的战争日记》不同于以往的纪录片创作。该节目与电教新媒体中心、新闻中心、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Aauto Quicker、二更、VUE等短视频平台深度合作,联合评选作品,定向邀请潜在视频作者定制。

在传播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格局,全新改版的《微9》时段融入互联网基因,节目时长5分钟,专为移动端打造,融合新技术、新格局,以用户视角进行针对性制作和高潜力传播,符合新时代受众移动化、碎片化、社会化、个性化的纪录片内容消费特点。

除了电视台在“微9”期间持续滚动播出外,网络台还充分利用融媒平台、全网互动、融媒调度、全网传输、全球覆盖,实现融媒传播。

纪录片是民族的记忆相册,是见证时代的光影档案。当下,纪录片人用自己的专业和担当,记录那些鼓舞人心、令人振奋的人和事,尤其是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的故事,以此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国人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用爱和希望迎接2020年的春花。(赵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