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路明:不要以青春的名义——《匆匆那年》影评

2023-11-04 02:38 作者:岑岑 围观:

明路(1982 ——),大学教师、物理学博士、资深旅伴、健身教练和自由撰稿人。微博@坐在后排的哥哥。

我有点恍惚,因为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系列青春爱情片的影子,比如情书(窗帘逆光飘动,黑板上的字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大雨中呼喊)、致青春(少女流产)、同桌的你(打群架)、老男孩(一首煽动怀旧的老歌)。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对前辈的致敬。

毫无疑问,男生喜欢打篮球,女生喜欢穿白裙子,都喜欢在好之前打架,都喜欢在好之后破坏绿化(在大树上刻名字)。三男两女的经典组合:两个女孩,一个是冷艳,一个是热情迷茫;三个男生,一个负责调戏,一个负责帅,一个负责横刀夺爱。就像片中的人说的,重要的不是剧情,而是姿势。

可惜见过世面的观众是不会轻易被感动的,有过几次不该笑的时候笑了。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年头谁还需要牛奶?”

男女主角如愿考上了同一所大学,随之而来的出轨、同居、报复、流产,引人关注。不这样拍,就无法表达青春的浪漫与残酷,爱情的肤浅与失望。

按照高考的时间,主角应该是1982年和1983年出生,和我同龄,成长环境也差不多(北京上海)。然而,那个时代的爱情是这样的吗?

我认识一个男生,他把女生发的每一条信息都记下来。那时候手机容量太小。我看过他的笔记,连“恩”、“OK”、“晚安”这几个字都记到了秒。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我认识一个女生,男朋友车祸去世,在他的QQ 空房间写了几十万字。我认识一个男生,每次给喜欢的女生打电话都紧张得说不出话,只能先写在纸上。大学四年,我积累了厚厚的一叠电话卡,足够写一本书的段落。我认识一个女生,为了见喜欢的男生,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没钱住酒店。男孩陪她在食堂坐了一整夜。

这些情节太土,不够大胆,拍成电影。但那才是我们真正的青春,含蓄,笨拙,真诚。

当然也有狗血的剧情和残酷的故事。这些狗血和残忍的背后,都是涉世未深的心。

而这部《匆匆那年》所展现的青春,既不是普通人的青春,也不是特立独行的青春,而是被泛滥和形式化了的伪青春。在影片的最后,一群30岁的男人穿着衬衫和皮鞋打篮球。

找几个帅哥美女,堆一堆元素,安排几个笑和泪,请个天后唱主题曲,然后等着收钱——有那么容易吗?

不要以爱情的名义哗众取宠,

不要以怀旧的名义看自己,

不要以青春的名义炫富。

我还是比较喜欢情书,如果爱情是宿命,还有初恋这件小事。没有硬性的剧情,只有干净的画面。清澈,温暖,动人。

最后,再对导演说一句:其实你不用那么贪心,不用把两个小时填得那么满。像片中那个女朋友考上大学的男生,最后一个大问题空会好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