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孤国春秋》:国王只能凑30个农民打仗,中世纪欧洲真那么穷吗?

2023-11-03 19:11 作者:岑岑 围观:

最近在家看电视剧,偶然看到英国人拍的《孤国春秋》,被其中的一些情节深深震撼。

孤乡春秋剧照

这个故事发生在9世纪晚期。维京人入侵英国并占领了大片领土。男主乌特勒支原本是撒克逊贵族的后代,但他的父亲被维京人杀害,他被维京人绑架抚养。长大后的乌特勒支开始了夺取祖业的复仇之旅...

如果你看过这部剧,你一定会记得剧情:威塞克斯的国王阿尔弗雷德想留住那个男人,于是为他安排了一场婚姻,把一个死去的警长的女儿嫁给他——你看多美啊,既有钱又有色。其实这是一个大坑。当警长有自己的地盘挺好的,但是——已故警长欠教会钱,男方主要帮着还。再说了,这是什么破地盘?这个人自己说只有20个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我以为这是编剧的套路,就是为了给男主制造困难。结果这个可怜又疯狂的人带着人出去抢劫冒充维京人,遇到了另一个国王求助。国王说,只要这个人帮助夺回他被占领的要塞,他愿意尽可能多的付钱...

国王说:你们20个人,我可以召集30个战士。我们一定会赢。

结果那人看到要塞被强大的维京人攻占,果断叛逃,与维京人联手消灭国王和他的“士兵”。在剧中,这30名士兵明显是农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带着粪叉上了战场...

看到这里,我立刻跳出了我看过的楚汉传说。刘邦当小亭长的时候,可以带着五羊五羊的一群人打群架。不,太夸张了。也许是《孤国春秋》预算不足,或者是刻意压制大场面。

但是,从我看英剧的经验来看,没那么简单。

于是,我翻翻书架上的《企鹅2欧洲史》,找找那个时代的英属岛屿,看看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分布

该剧的主人公是撒克逊贵族的孤儿。历史上,盎格鲁撒克逊人在3世纪左右开始入侵英国,但目前的考古证据表明,他们在6世纪中叶左右建立了永久的定居点。起初,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定居点非常分散,并保持了数百年——这在后来形成了许多小“王国”。

公元6世纪以后,英格兰东部地区史料记载的王国至少有9个,有些根本没有记载。而这些有记录的王国统治着一片非常小的领土,充其量相当于现在英国的一两个县的大小。而且,这些王国本身也被划分成了更小的“单位”,有些可以称为“区域”,有些是沼泽中不知名的聚居地,甚至可能自称为“王国”。

《企鹅欧洲史2》中有一组数据:“这些小单元的面积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在100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怀特岛的四分之一,肯特郡的四十分之一……”

同时爱尔兰也是分裂的,中世纪早期至少有100多个国王。但是有的国王很穷,领地上的臣民很少。很多小王国的所有居民可能只有几户人家,国王靠这些人种田交租为生。

这样看的话,《孤国春秋》所展现的情况确实符合史实。至少在男主的领地里,只有几栋孤零零的破房子,20户农民家庭,这还不算太夸张。至于国王,宫殿是高大的木屋,布局和单王的大殿一样。难怪他只能召集30个农民去打仗。

如果做这样的比较,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真的很强。

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穷呢?

孤乡春秋剧照

《孤国春秋》所代表的时代,不仅不列颠群岛,欧洲大陆也并不富裕。中世纪的欧洲人,直到11世纪,才慢慢解决了粮食危机,可以吃饱。

贫穷,首先是没有食物。11世纪后,欧洲人才终于想出了三圃耕作法(将土地分为休耕地、春播地和秋(冬)播地三部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和牲畜。在戏剧时代,欧洲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土地。在17世纪以前,“即使在好年景,收成也可能低至种子的四五倍。他们没有收割、脱粒或烘干的机械设备,通常也没有防水的储存条件。”(摘自《欧洲企鹅史6》)

因为土地基本贫瘠,欧洲人不会选择农耕,粮食产量低。当时他们手头的铁制工具很少,砍伐森林、开垦荒地都很难——大家能保证不饿死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拥有大片领地的领主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像男主这样的农民家庭,境内只有20户,应该非常多。

没有粮食,就不可能养活多余的部队。面对敌人,只能临时招募农民,训练和武器不足的情况非常普遍。

在现实历史中,很容易找到例子。美国学者拉斯·布朗沃斯写的维京传说中记载了一件事。公元868年(与本剧同时),维京人控制了约克城。威塞克斯王国和麦西亚王国联合起来组成军队,杀了约克城。维京首领伊瓦尔意识到自己兵力不足,想避免正面作战,于是决定不再坚持。

虽然维京人食物匮乏,但盎格鲁-撒克逊联军无法生存。除了粮草短缺,盟军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士兵基本都是农民组成的。随着围困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农民们开始担心他们的农活——庄稼就要收割了。

威塞克斯王国的士兵士气低落,抱怨连连。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收拾行李回家...最后,盟军不得不和维京人讲和,回家了。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指挥官拦住了一个正要逃跑的士兵,想惩罚他。这名士兵抱怨说,他要停止战斗,回家去收集食物,否则今年他将被指定饿死,领主将吃不饱。

我们来看看《孤国春秋》,穷王带领一群农民打仗。真的不是捏造。

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他们那么穷,维京人来干什么?

维京入侵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当时不列颠群岛都很穷,维京人就没必要杀人抢劫了。这说明他们还有库存。

还是那个可怜的国王,他告诉那个人他有钱,最后他真的有钱了。它被藏在他的“宝座”下的木质夹层里。结果那人被维京人耍了,没得手。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国王藏的另一箱财宝——埋在宫殿前的垃圾堆里。

当然,我们的重点不在这里,但那人在里面拿了一个银十字架,交给了自己领地的主教。记住,那个人虽然得到了这块领地,但是他欠教会很多钱!

于是,一个很讽刺的情节出现了:恨男主咬牙切齿的主教,看到十字架,眼睛都直了!好吧,看在你这么懂事的份上,你所有的债务都免了。

我不得不说,这个人手段不错。

说实话,当时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确实有些金银珠宝。但是,就像剧中表现的那样,大部分都被教会带走了。维京人来抢劫,一方面是针对大城市和国王,更重要的是针对教会。

9世纪,维京人开始从爱尔兰入侵。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在掠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克王国。根据他们的经验,修道院非常富有。比如,法国圣但尼修道院曾付出686磅黄金和3000磅白银赎回被维京人绑架的住持——这可不是一般的财富。

法兰克王国几乎被洗劫一空,维京人转向不列颠群岛。他们知道,即使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是很富有,他们的修道院里也有许多金银珠宝。所以一开始,维京人直接去了修道院。

从公元793年开始,维京人开始大规模抢劫修道院,他们几乎都是满载而归。不列颠岛上的修道院积累了大量财富。不仅如此,修道院还成了各种进口商品的销售场所。虔诚的信徒会捐出他们的财富。由于寺院的神圣地位和相对安全的环境,当地贵族甚至将财富“存放”在这里。

修道院财大气粗,没有防御能力,只能被维京人抢劫杀害。但由于人们虔诚的信仰,即使遭受重创,修道院仍能迅速恢复。

你看,在《孤国春秋》这出戏里,男的特意送了一个银十字架给主教,借此免除自己的债务。想象一下,一定还有其他人送来财宝让教会重新富裕起来。同时,即使维京人杀了很多僧尼,也不用太担心,因为会有很多人加入进来——就像男方的妻子一样,成为修女。

农民穷,领主穷,教会聚敛财富,然后维京人来抢。这就是那个时代。一个小国王和30个农民打起来了,很悲伤但却是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