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军过草地的水为什么不能喝,红军过草地水壶

2023-11-03 17:29 作者:岑岑 围观: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把军队左右排成一行,平行前进。右路军、、许从四川茂尔盖出发,进入草原。经过七天的艰苦奋战,右路军到达了草原尽头的班尤地区。左为林彪红军,先行;其次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学生等。右翼是许、陈昌浩领导的红三十军和红四方面军。彭率红三军团垫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本文根据老红军王定国《喜后忧天下》一书中的《草原篝火》一文整理而成。

老红军王定国是“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妻子。1913年2月4日生,四川省营山县人。老一辈有经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红四方面军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李龙长征,穿越雪山草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机要秘书、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王定国是少数走过两万五千英里长征的女红军之一。

红军长征时,大部分部队是通过刷金寺路口进入草原的。这个地区海拔3000多米,人烟稀少,生活极其艰苦。刷金寺路口附近只有几户人家,红军只能养极少量的青稞,粮食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野菜吃,我们能填饱肚子,有力气,我们就能走完这段路程。征服草原的任务始于八月。

草原纵横约600里,气候像雪山一样变幻莫测。中午阳光明媚空万里,阳光高照,让人流汗呼吸;下午,乌云突然聚集,雷声隆隆,暴风雨夹杂着一阵阵冰雹。夜幕降临时,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草地上全是带草墩子的烂泥,人只能踩在草墩子上,不小心掉进烂泥里。他们越挣扎,速度越快,越陷越深,直到完全被黑水吞噬。

沿途的水大多含有毒汁,喝了会上吐下泻。四野茫茫,无食可寻。野韭菜、野芹菜、草根、皮带都成了红军的食物。饥饿夺去了许多指战员的宝贵生命。

我们剧团的演员李荣饿了,把藏在庙里佛像肚子里的食物拿出来。做饭时被领导发现后,不让吃饭菜,还被罚挑水四天。王整天在后面,不让大家陷入困境。他经常像牦牛一样背着别人的东西。人在绝望的时候,人性的另一面往往会出现,甚至超越任何力量的约束,但我们红军以严明的纪律、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感,战胜了来自外界和心灵的巨大压力。

在草原上行军极其辛苦,但也有很多事乐在其中。一天晚上,何志芳坐在湿地上打了个盹,把随身带的食物放在身边,没有背着。当他睡着的时候,猴子把她的食物拖走了。她太伤心了,以至于哭了起来。她比我们年轻。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每个人都给了她一些。第二天,猴子又把口袋落在路上了。李微漪做了一把扫帚头的假枪。猴子来了,他就拿出来把猴子吓跑了。李汉斌用刷子舔了舔嘴。猴子看着他舔,拿起刷子逗大家笑。

就在我们看着猴子被戏弄的时候,我们的帐篷、车马突然陷入了泥潭。他们越挣扎,陷得越深。在这危险的时刻,大家都冲在最前面,迅速卸下物资。大家站在泥潭里,被前面的人抬着,被后面的人拖着,一步一步的把马救出来,费了好大的劲。

此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在草丛中选择道路,但是泥潭太多,人和牲畜多次被困在泥潭中。当所有人都想尽办法到达安全地带时,天已经布满了星星。经过检查,除了风琴等重要物件外,身上的毛毯、衣服、干粮等都是湿的。大家到处找柴火,点着了,围坐在火边烤湿衣服,用浑浊的水煮茶,吃泥巴泡的干粮。

篝火在空开阔的草地上燃烧着,我们感到温暖。每个人的心都随着火焰跳动。经过40多天的艰苦跋涉,我们终于走出了草丛,到达了班尤,包座就在前面。

一年前,我们和红军一起北上。许攻下包座后,奉命南下。今天我们终于回到了保佐,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虽然已经一年了,但战争的痕迹依然可见。

我们经过腊子口,经过哈达铺,到达周敏(今岷县)。部队在周敏战斗了几天,但没有占领它。我们绕过周敏去了周涛。敌人的守军投降了,交出了布匹、粮食和马匹。在周敏和周涛,我们已经驻扎了一个月。有了饭,煮了一大锅麦子,豌豆,蚕豆什么的,同志们放开肚皮,猛吃了一会儿。很多同志已经很久没有尝到食物的香味了。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美味的食物时,他们拼命地吃,他们中的许多人感到胃胀,胃痛。

带我们到叛逃的李司令员家里,做他家里人的工作,动员她说服丈夫跟红军走。她当时答应的很好,但是第二天一早要走的时候,他们就在黑暗中溜走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红军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和处境!我们剧团,有很多女孩子和年轻人,几乎每天都要长途跋涉,又累又困。行军时,他们经常困得撞到前面战友的背包。队伍暂时停止前进的时候,他们站着就会睡着,经常喊走就摔倒。有时候在夜间行军的路上,突然下令原地休息。我一坐下,就睡着了。一觉醒来,看到队伍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很匆忙,花了几个小时试图赶上队伍。这时,我又哭又笑。长征真是艰苦险恶。好在我们挺过来了,最后到达甘肃省会宁城,实现了红军、二军、四军的分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