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刑侦剧《重案六组》重播,这位男主角曾经商暴富,90年代就开奔驰

2023-11-01 13:06 作者:岑岑 围观:

头号电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创,严禁转载)

一到暑假,从小时候开始就刷屏的那些电视剧,总会密集地重返荧屏。

今年有一部经典国产刑侦剧重映,带来了一波难得的回忆杀:那就是2001年首次播出的《重案六组》。扑朔迷离的刑侦案件,个性鲜明的刑侦警察,当年一播出就在内地创下了警匪题材电视剧的收视高峰。

现在,该剧在西瓜视频上线独家播出,又可以重温一次了。

这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国产刑侦剧经典之作,虽然已经播出了将近二十年,但是真实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接地气的探案过程,至今看来仍然颇有一番滋味。

豆瓣评分至今保持在8.4分,也说明了大家对这部电视剧长久的喜爱和认可。

不少从小看到大的观众纷纷点赞,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刑侦剧,甚至有人表示,“没想到当年的国产剧,就很有美剧的质感”。

除了引人入胜的探案情节,《重案六组》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生动到让人难忘的警察形象。

以柔克刚、沉稳持重的郑一民,为人耿直、有勇有谋的江汉,积极好学的新生力量白羚、黄涛,还有机警果敢、巾帼不让须眉的警花季洁。

在每个人都各显神通的“重案六组”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有那位不拘小节,常常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解开别人解不开难题的“大曾”曾克强。

“大曾”这个人物,可以说是《重案六组》中最复杂,也是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这跟演员李诚儒对这个角色充满生活化的诠释,是分不开的。

《重案六组》中,李诚儒饰演的大曾和剧中别的警察不同,别人都是警校部队之类的出身,大曾是一个从社会最基层一点点摸爬滚打,才进入重案六组的,也因此具有别人比不了的丰富的社会经验。

不过,因为常年在一线与犯罪分子打交道,大曾的身上不免有些“江湖气”,在侦破案件时,偶尔会剑走偏锋。

此外,大曾还有一个别人难以取代的特色:他在和同事相处中有时候妙语连珠,承包了剧中的不少笑点。

演出大曾诙谐的一面,对于北京人李诚儒来说,有天生自带的优势。难的是,他同时还要在剧中演出这个角色内心深处对于公平正义的坚守,为此,李诚儒下了不少功夫。

当年,在一场郊外追捕毒贩的戏中,拍摄时他需要从一个高土坡上滚下来,剧组为了安全,给他找来了替身演员,可李诚儒坚持要亲自完成。

结果,他忘记把手机从口袋里拿出来,从土坡上滚下来后,导致他的腰部却受了伤,最后,他是忍着伤痛完成了这场戏的拍摄。

那个年代还并非人人都有手机,而他拍戏还不忘身上带着手机,恰恰说明了李诚儒的另外一个身份——生意人。

早年间,又能把生意做得很大,又像他这样热爱和痴迷演戏的人,当时的整个中国内地影视圈估计找不到第二个。

年轻时,还是服装厂工人的李诚儒,就开始参加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他还曾凭借出色的表演被借调到中央实验话剧院 。

于是,胸怀演员梦的李诚儒,在1980年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业余表演进修班,希望可以让自己的表演梦真的腾飞起来。1981年,他还在央视文艺组工作,参与了电视剧《西游记》的筹备工作。

2017年,《西游记》杨洁导演去世,李诚儒还发文图缅怀,感慨当年的辛苦、简单和美好——

“《西游记》拍摄之初,我们只有六人,导演杨洁、摄像王崇秋、灯光孙永福、美术彭曼丽、场记李诚儒、剧务老郑。难忘的是采景及选择演员……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分两次外出,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刹道观。这段时间即辛苦又单纯,不像后来五年中遭遇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重重……”

当时因为在演艺圈成名路漫漫,加上当年“下海”大潮的出现,李诚儒在1985年选择了经商。

靠着吃苦耐劳的劲头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李诚儒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1991年,他就在北京西单黄金地段开了一家“特别特”服装商场,营业面积800平方米,开业才一个月,生意就火爆起来。

当年,李诚儒在北京开的服装商场,火爆到什么程度?

最火的时候,每天流水几十万元(上世纪90年代初)。后来有圈内人回忆说,“当年我们还骑个破摩托时,李诚儒就已经开奔驰满大街转了。”

据李诚儒自己说,他当时开的是奔驰560,老款126底盘的,七八万美金。此外,他还透露,自己那时还跟着香港朋友做外汇买卖,他自称,在1991年,自己在做外汇的仓里面有1300万美金。

钱一多,李诚儒整个人也跟着膨胀了。

据他后来回忆,当时遇到有电梯里专门开电梯的小姐,对方叫他一声老总,他心情一好,直接给了对方100美金小费。

然而,两年后他炒外汇便遇到了危机,李诚儒的生意后来也受到影响。经历挫折时,他扪心自问,自己最想干的是什么?最爱干的是什么?

结果,还想要当演员。

可以说,是心中一直深深埋藏的演员梦拯救了处于人生低谷的李诚儒。多年商场沉浮的李诚儒,通达人情世故,阅历颇丰,对各种社会经验丰富的角色,把握比较到位。

还好,李诚儒并未彻底远离影视圈。

他陆续演了《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下图)《东边日出西边雨》。虽然都是些谈不上正派的角色,但是他非常有辨识度的形象加上成熟的表演,还是让很多观众记住了他,

在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里,李诚儒还演了一个差点侮辱这位漂亮妈妈的角色。

所以,后来他出演《重案六组》里的大曾,还有不少老观众一度吐槽:“怎么找了这么个‘坏蛋专业户’来演警察呢?”

不过,李诚儒凭借大曾这个角色,证明了自己不只会演坏蛋,更能演好那些复杂的角色。

在年度大剧《我这一辈子》里,李诚儒饰演的刘方子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有胆识善于抓住机会,身在乱世却混得如鱼得水。一方面他又行事狠毒没有底线,见利忘义的事没少干。

作为一个老北京出身的实力派演员,李诚儒也是演艺界著名的“京圈”的核心人物。

他和赵宝刚导演是同学,1991年,他在参演《编辑部的故事》时认识了当时是编剧的冯小刚。据他后来说,自己在《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表演,给冯小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表演接地气、有生活的李诚儒,就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喜剧里出现了,最经典的当属电影《大腕》。

影片中,他扮演一位在精神病院里的“商人”,那段“疯狂演讲”不但是对某些有钱人的一种调侃,也成了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那一长串的台词,也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片段,至今被无数观众津津乐道。

多年之后,他又在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里出演了“大导”,是一个拼命想要“脱俗入雅”的导演,最后,在片中留起长发,走起了“艺术”路线,表演起了弹棉花的“艺术”。

这么多年,李诚儒始终没有离开过表演。

甚至在前两年,在《私人订制》里还没演过瘾的他,还更进一步,筹备拍摄了自己自编自导的电影《大导归来》。不过,该片口碑一般,说明他还是更适合做一个演员。

经历了人生起起落落,现在的李诚儒早已经是宠辱不惊。除了继续演戏,他也享受着在四合院里喝茶养花的日子,回归生活本身。

不过,演戏依然会是他一生不愿放手的爱好,就像他说的:“我放不下当演员的梦想,活到老,奋斗到老。”

李诚儒这样的“社会型演员”,少有,稀罕。

当有意思的人,遇到有意思的角色,就更有意思了。所以,某些特定的角色,他演起来尤其够味,能够精准把握人物神韵,很难被谁取代。

如今,《重案六组》重播,又可以再品品他演的大曾了。

第一时间推荐解读好电影、好剧、好演员,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欢迎点击关注“头号电影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