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狙击手合集,狙击手n

2023-11-01 05:53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周忠谋,兰州大学文学批评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狙击手》和《长津湖之战》都是抗美援朝的电影,但风格却大相径庭。长津湖之战是一部宏观视角的全景叙事,气势恢宏,具有史诗气质。《狙击》从微观角度切入,以小见大。通过一场小范围的遭遇战,展现了志愿军狙击手的爱国精神、坚强意志和战友情谊。电影《狙击手》采用了高密度的叙事技巧,情节紧凑,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颇具观赏价值和思想意义。

电影狙击手海报

聚焦狙击手生死的电影有很多,比如《兵临城下》、《狙击精英》、《枪手之王》、《神枪手》等等。有了珠玉在前,如何创新就成了《狙击》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影片巧妙地将《狙击手的故事》置于朝鲜战争背景下,将同类影片中常用的“双雄对决”模式转变为敌我团队对抗,解决了推陈出新的问题。

电影《狙击手》讲述了志愿军“狙击5班”的战士们在班长刘的带领下,与约翰为首的美军狙击小组英勇奋战,解救出掌握重要情报的侦查人员。在武器装备和地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在做出巨大牺牲后,我们打败了美军,完成了任务。影片通过设置一个类似于空房间的闭环棋盘,让敌我双方的狙击小组各出绝招,正面交锋。经过多轮博弈,你死我活的战斗被渲染得惊心动魄。

影片开场不久就直接进入主题,拉开了双方战斗的大幕。美国狙击小组用受伤的志愿侦察兵做诱饵,设下网和陷阱引诱我们去救人。志愿军狙击步枪五班奉命不惜一切代价带回给侦察兵。当五班战士接近侦察兵时,敌人利用其地理优势悍然开枪,牛贵、高军、王忠义、孙茜等数名战士牺牲。肖旭和陈大勇也被对方的火力压制在一块大石头后面,陷入了困境。志愿军战士如何破局并完成任务,成为吸引观众一直观看的悬念,叙事的基本框架和张力已经建立。

然后通过“铁板御敌”、“养土诱敌”、“以命换命”、“移动狙击手”、“战车”、“终极对抗”等几轮较量的剧情安排,敌我冲突一波接一波,环环相扣。可谓层层推进,脉络分明,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密集的剧情安排,紧张的气氛,让观众的精神和心情始终紧张。正是在一场又一场的生死对决中,影片充分展现了高密度剧情叙事的强大魅力和吸引力。

《狙击手》还在很多地方运用了伏笔和关怀,增强了影片的紧凑性。例如,连长要求五班无论如何要把亮亮带回来,并保管好关于亮亮的重要信息。约翰认为刘一定会去救,并处理好报纸上刊登的刘和的照片。为韩国孩子躺在身边打亮伏笔,用贴在孩子头发末端的信息互相照顾;班长对大勇的榜样和鼓励,呼应了大勇最后独自战胜敌人。这种娴熟的手法使得剧情前后相连,血脉相连,紧密紧密,浑然一体。

影片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塑造了一个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冷脸暖心的勇敢班长刘,情绪激动枪法一流的陈大勇,扛着铁板抢救战友的胖子,在敌人枪口下捡急救箱牺牲的身负重伤,传递信息的侦查员们眼前一亮...在他们身上,不仅闪耀着爱国主义和革命意志,也体现了同志间的深厚情谊。他们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却能以坚强的信念、过硬的技术和高超的智慧顽强不屈地战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充分发挥了抗美援朝“少钢多气”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英雄赞歌。

值得注意的是,《狙击手》并没有把英雄塑造成光明崇高的形象,而是用日常对话和细节来表达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感受。片中五班的战士大多说云南、贵川等地的方言。从他们接地气的对话中,观众能真切感受到军人平凡朴实的可爱之处。班长刘很严肃,几乎从来不笑,经常批评大勇哭。然而,当肖旭死时,他忍不住流下了英雄的眼泪,这使人们看到了这位刚毅勇敢的英雄心中的柔软。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对他们既严格又关爱,体现了兄弟般的情谊。绿娃子思念妻子,一直戴着妻子织的手套,牺牲时被炸成碎片,只剩下那副手套。小胖牵挂着家里出生不久的儿子,但为了营救战友,完成任务,他背起铁板,义无反顾地冲出了战壕。当铁板被推倒的时候,小胖站在白雪世界之间大喊:“我想好了,我儿子叫铁板!””这句朴实无华的遗言,既包含了对下一代的期待和关怀,也包含了战胜敌人的豪情壮志,完美诠释了志愿军为正义而战的动力之源。影片通过以上对话和细节,将士兵英雄和凡人的两面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血有肉。

影片在情感渲染上也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当亮亮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战士们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励他顽强地活下去。桑松志愿者的精神震撼了大地,也唱出了感人的友谊。片尾,陈大勇哭着说班里只剩一个人了。连长点名时,每叫一个名字,就有一个战士回答“到”。当他把班长刘叫作时,大家都同意了。这个催人泪下的细节,既讴歌了五班牺牲将士的伟大和不朽,也表达了一种精神传承,一扫悲凉的情绪空,凸显和升华了志愿军的激烈悲壮和崇高情怀。

狙击手从“小切口”进入,从微观角度呈现一场小规模战斗的全过程。影片没有大兵团作战的人海场面,却刻画了一个鲜活的英雄和一个大写的“人”,闪耀着爱国主义和人性的光辉。影片高密度的旁白和催人泪下的情感渲染,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同时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周忠谋)

来源:光明。com-文学评论频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