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知否原著,康姨妈和康姨父的悲剧告诉人们,有一种婚姻叫相互毁灭

2023-11-01 05:12 作者:岑岑 围观:

多年前,我看过一部这样的电影,电影里的夫妇婚姻破裂,男人自尽没了命,女人吃苦受罪一辈子还被儿子赶出家门,

新房子的位置面对辐射状的多条街道,按风水的说法这叫“万箭穿心”,是最不好的。李宝莉的新房正好是个死角,也许这就预兆了她悲惨的命运:自搬进新房后,丈夫有外遇,后因李宝莉跟踪并报警而跳水自杀身亡;儿子长大了,却不认李宝莉这个母亲,虽然她视儿子如命根,为了儿子上大学,她还去卖血;可当儿子参加工作并独自买了豪宅之后,却将李宝莉赶出了新房。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节选自《万箭穿心》

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婚姻,我们可以称作是互相毁灭!

是的,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婚姻,就是在互相毁灭,

例如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里,康姨妈和康姨父的婚姻,就是在互相毁灭,

晚上散席,盛老太太怕明兰吃酒吹风后,小丫头们照料不妥,便着房妈妈亲自把明兰接到寿安堂睡,灌了一碗醒酒茶再一碗姜汤后,明兰舒服许多,便稀里糊涂的让人梳洗脱衣,最后挺着吃撑的肚皮,搂着祖母的胳膊晕晕地睡下了,躺了会儿后,不知为何并未立刻睡着,反有些精神,祖孙俩索性聊上了。

“我第一次瞧见康姨父呢,怎么……和听到的不大一样呀,与爹爹差远了。”明兰想起适才问安磕头时的情景,康姨父年轻时应该和盛紘一样,是个翩翩俊秀少年,可如今盛紘还是个仪表堂堂的中年,康姨父却一副酒色过度的模样,眼神浑浊,态度倨傲。

老太太叹气道:“你爹小时候经过人情冷暖,知道如今的日子来之不易,便多了几分诫慎之意,可你姨父是家中独子,是康老太太宠溺着大的……”没有说下去。

明兰暗暗补上:慈母多败儿。

“康姨妈生的真好,和太太不大像呢。”明兰想起那憔悴的中年美妇,忽然心头一动,撑着圆滚滚的肚皮趴在老太太身边,“当初,您为什么不娶她呢?”

盛老太太就着地上微亮的炭火,拧了把明兰温热的小脸,骂道:“你个小东西,外头装得老实,到我这儿什么都敢说,这话是你问的吗?”明兰撒娇的拿脑袋往祖母怀里蹭,只蹭得老太太痒地笑起来。

“当年我只是上门求亲,并没说准了求哪个,是王老太爷的意思,也是你康姨妈隔着帘子瞧了,然后自个儿挑的。”老太太淡淡道,“王家老太爷和康老太爷都是先帝的股肱重臣,两家门当户对,那时你康姨父刚考中了进士,也是意气风发;而咱们家,你祖父早逝,于官场上并没有什么根基,她也不算挑错。”

明兰跟着点头,忽又觉得不对,脑中一道亮光闪过,心里有个念头,凑过去轻声道:“祖母,莫非……你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康姨妈?”

康王两家交好,且早有口头婚约,不过也没定是哪个姑娘,不过大家都知道王家最出挑的是长女而不是自小养在叔父家的次女,所以没意外的话,王家会把大女儿嫁给康家,然后二女儿嫁给根基较浅的盛家。

昏暗中看不清盛老太太的表情,不过她伸手拍了拍明兰的头,似乎嘉许:“又想门第高,又想姑娘十全十美,哪轮得到你?且我也打听过的,你母亲虽性子鲁直,脾气又冲,可究竟心地不坏,且会理家管事,真正阴毒狠辣的事儿她也做不出来,这便很好了。若没有……,咳,咱们家也算和睦了。”

明兰大为点头,王氏度量狭小,喜欢斤斤计较,待人也不宽厚,但着实不能算个坏人,什么下药打胎诬陷挑拨,这种坏主意她也操作不来,……所以当初才会被林姨娘算计。

“你那康姨妈,瞧着慈眉善目,手段却厉害,这些年你姨父屋里的,不知出了多少人命;发卖了多少妾室。”老太太又道。

明兰这次没急着接口,沉默了会儿才缓缓道:“若不厉害,如今康家怕更不如了;康姨妈算是官逼民反,难免背上‘妒恶’之名,那些屋里的算是殃及池鱼,也不免被指狐媚活该,可真正有过错的那个,世人却不见得多责怪他。”

这是个男权社会,谁不愿意当珍珠,谁又愿意变成鱼眼珠,可生活的逼迫下,有几颗幸运的珍珠能始终保持光泽明丽。

“呵呵,看来我的明丫儿长大了。”老太太似乎在笑,“既然你明白,那是最好不过的;你要知道,再要强出挑的女儿,若摊上个赖汉便也废了,嫁人,便是女人第二次投胎呀。”

明兰靠到老太太颈窝边,只觉得一股子温暖柔和的檀香,心里说不出的亲近,便低低道:“可是,识几个字容易,识一个人却难;好些赖汉都披着画皮呢。”

这句话把老太太逗乐了,把小孙女搂到怀里,呵呵笑了一阵,才道:“小丫头,怎么你说话的口气与静安皇后有些像呢;她也极少责问后宫嫔妃,只把账算在先帝爷头上。”

明兰心头一动,还没来得及说话,盛老太太又开口了,这次口气前所未有的冷漠肃穆:“可是呀,明丫儿,你要记住,真到了那个境地,便是你死我活;你若一味怜惜别人,死的便是你自己!当年,静安皇后便是叫个所谓的好姐妹给害了,才会死得那么早!”

明兰心头一震。

她知道老太太其实说的也是她自己,当年她的亲生骨肉就是折在一个楚楚可怜的女人手里,夫妻才最终反目。

女人战争,狭路相逢,最忌心软。

明兰心里哀声叹气:她不要做鱼眼珠呀。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对于这段不幸的婚姻,康姨妈把一切都归咎于康姨父的风流好色,认为是康姨父毁了自己一辈子;反过来,康姨父也把自己郁郁半生不得志归咎于康姨妈,

一个身着宝蓝色斜纹绣团薄绸的中年男子,疾步往里屋走去,院中的丫鬟婆子无不露出惊讶神情:这些年来,若非太太有请,老爷是绝不踏入主屋一步的。

康姨妈正端坐堂中和儿子康晋说话,她神色和蔼:“你好好办差,我已与你舅舅说了,待你这任满了,就给你谋个外放。”康晋年近三十,面容白净敦厚,他闻言便低声劝道:“娘,您别再去求舅舅了。前阵元儿还来信说舅母的不是,您再这么着,舅舅又要为难了。”

“这你别管,只要你外祖母在一日,王家还轮不到你舅母做主。”

康姨妈还待再说两句,冷不防瞅见丈夫站在门口,她楞了半刻,康晋连忙作揖行礼,恭敬道:“爹来了。”康老爷瞥了长子一眼,冷冷道:“你先出去,我和你娘有话说。”

康晋素来敬畏父亲,当下也不敢多说,转身就出去了。

“真是稀客,哪阵风把老爷吹来了。”

康姨妈冷眼看着直如陌生人般的丈夫,只见他明明已年近五十,却只如三十几许般儒雅文秀,思及自己为了家里日夜操心,却早生华发,人老珠黄,她不禁一阵气闷。

康老爷几步走进来,挥手把左右丫鬟都屏退,脸色随即沉了下来:“我再不来,怕你把我的儿女都卖了还不知道!”

康姨妈心头咯噔一声,却强撑着道:“家计艰难的人家,卖儿卖女倒也不稀奇。”

说及银子,康老爷也不禁面上一臊,随即喝道:“你把兆儿弄哪儿去了?”

“她身子不好,病了几日,这会儿天热,我怕她染的是时疫,危及家人,便把她送到庄子里养病了。”康姨妈早有准备,说起来脸不红气不喘。

“放屁!”康老爷不禁爆粗口,“到了今日,你还满口谎言。康家正经的姑娘,你当是丫头奴才,说卖就卖,说给人做妾就做妾!你眼里还有我么?!”

康姨妈知事已暴露,沉下一颗心,嘴里不饶人,讥道:“老爷如今倒像个做爹的了,还知道心疼闺女,只不知老爷这十几年来见过兆儿几回,怕是父女俩当面走过,老爷也未必能认出来罢!”

“休得顾左右而言他!”康老爷眼色发狠,“你只说,兆儿哪里去了?”

“想来老爷已知道了,何须多问!我给兆儿寻了好前程。”

“你,你……”康老爷指着妻子,颌下三络长须不住抖动,显是气极,“你居然叫兆儿去做妾!我们康家的脸都叫你丢尽了!”

“丢脸?”康姨妈冷哼一声,提高声音,“丢康家脸面的怕不是我罢!老爷的好二弟,前年将庶出的一个闺女给人做小时,你怎么不去摆长兄的款儿,去责备他们丢脸?”

思及几个不敬长兄的弟弟,康老爷又是一阵恼怒。“何况……”康姨妈语调一转,软乎了语气,“我这也是为了康家。前阵子,老爷不是正谋着起复么?若顾侯能帮老爷一把,岂不事半功倍!”

早在决心趟这浑水起,她就备好了说辞,“以前咱们和顾家只沾了个转折亲,还得看我妹子妹夫的脸色。你不是总瞧不上妹夫么,说他圆滑,一味的钻营,丢进了读书人的风骨。如今,只要顾家收下了兆儿,虽名声难听些,但得了实惠。外甥女顾着亲戚的面子,必不会亏待兆儿,只要兆儿能生下一男半女,咱们也能和顾家直接来往,岂不两全其美?”

其实这只是一半理由,还有一半是存心给明兰难看,看那小庶女如今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她就来气,顺便出口恶气。

康老爷从头听到尾,脸色一阵青白一阵红紫,似是有些心动,又似是恼怒非常,一把胡须抖个停。“你,你做的好事!”憋半天,他才憋这句话来,然后把一张纸摔在康姨妈面前,“你自己看看罢!”康姨妈狐疑不已,缓缓拾起那纸来看,才读得几行就脸色大变。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康老爷不住的在屋里走来走去,嘴里骂道,“我本托妹夫在都察院照应些,别像上回似的又是一纸劾疏坏事!本来好好的,谁知几日前有人弹我素行不捡,昨日吏部驳了我的条陈。”

康姨妈心头一团乱麻,慌乱道:“不是说妹夫如今调任兵部管粮道了么?兴许都察院的事弹压不住,也是有的。”这是她生平头一次替盛家人说话。

“什么调任,那是高升!”康老爷又妒又恨,火直上涌,“照常例,左右侍郎要三品才能任职,盛紘这才升至四品一年哪!还主管兵事粮道,肥差又是要差,你可知这是何意?”

他深出了一口气,胸中妒火中烧,“这是上头要重用他!皇上把他当自己人呢,这才把他摆在要紧处!”至于皇帝为什么把盛紘当自己人,这个问题康姨妈倒没问。

“官场上的人都眼毒着呢,如今盛紘势头正好,又刚离任都察院,哪个不给他几分面子。倘若他有心弹压,怎会出事?!”

康老爷越说越气,走到妻子面前,恨声数落:“结了这门贵亲,盛家如今正得意着呢,哪里肯分一杯羹给旁人!你还上赶着送个贵妾去分宠?这不是挖人墙角么!偷鸡不成蚀把米,没吃上羊肉,反惹了一身羊骚!”

康姨妈又惊又惧,拿在手中的纸张不住的颤抖,无话可说之下,只能道:“你,你怎么不早说?你只说托了世交,没说又求着妹夫!”要是早知道,她也不会这个时候去撞枪口。

康老爷一窒,他素日瞧不惯盛紘出身科举皆不如自己,偏仕途比自己强,加之康王氏喜作势拿乔,便极不愿对妻子说有事托盛紘。

康姨妈重重的喘了几口气,眼中阴戾之气更盛,她切齿道:“事已如此,既已得罪了妹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定要成了这事!”她忽想起太夫人的承诺,说只要兆儿进了门,她一定助她得宠生子。忆起这个,宛若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康姨妈喃喃起来,不停的说服自己:“不怕不怕。便是眼下难些,等个几年就好了。”

反正丈夫和自己不一条心,丈夫升官发财,只会助长那几个小妖精的气焰,不如图谋以后,等兆儿站住了脚跟,还能惠及自己的儿女。

啪!一个耳光重重落下,白皙的面颊上迅速浮起一个印子。

康姨妈捂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康老爷,哑着嗓子:“你,你敢打我?!”

“愚不可及!”

康老爷脸色阴沉可怖,放下手掌,“你当我是如何知道此事的!你那得意的好女婿适才来过了,说什么不忍妻妹为妾,若得我二人的许可,兆儿的婚事就包在他们夫妇身上。我直羞的一张老脸无处可放。”他也终明白了盛紘为何忽不肯相助了,想到自己辛苦谋划的仕途再度泡汤,真恨煞人也!

“若非看在你为公婆侍孝期三年,我定一纸休书给你!”康老爷咬牙切齿。

“别笑掉大牙了!”康姨妈一个翻身站了起来,尖叫道,“你若有种,这会儿就休了我!别是舍不得我们王家的助力罢。你当我愿过这日子?!没完没了地讨小老婆,偌大的宅子都快容不下了!趁早撵了我们娘儿几个,你和你的小妖精过好日子去罢!”

康老爷大怒:“男子三妻四妾乃是常事,你自己善妒歹毒,就休说这那!妻贤夫祸少,就是讨了你这祸害,我才郁郁半生不得志!若非为着父母之命,我焉能娶你!”

“康海丰!你只有三妻四妾么!”康姨妈状若疯妇,上前扯着康老爷的袖子,“你这好色之徒,你当旁人瞧不出你那黑心肝么!倘你是个长进的,能立事当家,叫我能安生度日,别为儿女前程和银子操心,哪怕你讨上百个小老婆呢,我绝不吭一声!偏你装的道貌岸然,全无能耐,今儿求告我哥哥,明儿托付我妹夫,还要拿我的陪嫁来填窟窿!”

她用力捶打着丈夫,边哭边叫骂,“真没出息的,待我们娘儿几个好些也罢了!两头你好歹也落着一边呀!只会拿个大架子,见天算计我的陪嫁,我这一辈子全毁了!”

“不可理喻!”

康老爷叫她哭缠的心烦厌恶,一把甩开她,大步走出屋子,头也不回。

康姨妈委顿在地上,捂着脸面呜呜哭了起来,她也不知该怨恨谁。

父亲慈爱,原也不固执与康家接亲,母亲是从来看不上这个浮夸自大的康氏世家子的,是她自己在屏风后头瞧中的;当初她嗤之以鼻的盛紘却日渐出色,愚笨没能耐的妹子却愈发风光;疼爱妹妹的兄长有了妻儿后,也渐渐不那么有求必应了。

她直觉得天地无眼,明明自己容貌既美,又有手段,偏这般命苦,独自哭了半天,她忽想起一要紧事,赶紧收起眼泪,忍着心酸整顿妆容,又叫人备车要出门。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人狗咬狗一嘴毛,不管那一方的话都未免有失偏颇,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妨替他们夫妇两料理一下这桩官司,传召一些证人上庭,也就是找第三者来讲述这件事,看看康姨妈和康姨父之间,到底是谁毁了谁,

证人一:王舅母,根据王舅母的所言,康姨妈在当姑娘的时候,就已经很是刁蛮跋扈(你自小就这脾气,人人都该听你的,看你脸色,把你捧在头顶上,但凡有半点不依的,你就要发脾气),

“王家不止你一个人,母亲还有旁的儿孙要顾呢。姑姑也别太以为是了,真当自己是金凤凰,是天之骄女?”王舅母讥笑,什么东西,不知天高地厚。

康王氏恨恨抬头:“嫂嫂如今乐坏了吧,巴不得见我这般凄惨。”

“你说的没错。”王舅母坦承不讳。

康王氏大怒:“你……!”

“人人都说王家是好亲事,婆母和夫婿都是和善人,谁知却碰上你这么个小姑子。”

王舅母拢了拢鬓发,平静的神色下是隐含多年的怨气,“……我很早就知未来婆家有两个姑娘,我没有姊妹,总想着要当你们亲妹妹般待着,一家和乐。可从我进门起,你就在母亲面前搬弄,变着法儿的挑剔,叫我立规矩,还在你兄长面前挑拨。你当我不知……哼,我都知道。可我没法子,只好想尽办法讨好你,甚至你身边的丫头,婆子。”

想起那段屈辱的日子,王舅母多少恨意涌上心头。

“那年,我刚生了佑哥儿他大姐,你就撺掇母亲给相公纳二房,我暗中哭了多少次,夜里怕的醒过来,好在你哥哥温厚,娘也算明理,才没听你的话。呵呵,你又不高兴了吧。……你自小就这脾气,人人都该听你的,看你脸色,把你捧在头顶上,但凡有半点不依的,你就要发脾气。未嫁的小姑子插手兄嫂的房里事,真是闻所未闻,也叫我见识了。”

康王氏脸颊上的肌肉抖动了几下——她素来不把这嫂子当回事,没想到……

“千盼万盼,你总算出阁了,谁知……”王舅母讥嘲的看着她,“你瞧上我那尊白玉送子观音,那是我娘三步一叩首从枫霞山上求来的。你说要就要;还说否则就不嫁,我还得笑着双手奉上。谢天谢地,我后来还是有了佑哥儿。可是,自那日起,我心底真恨极了你。”

想起母亲担心自己迟迟未生子,到枫霞山虔诚叩拜,磕头下跪弄的满身是伤,她不自觉的扯动脸颊,露出狰狞恨意。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妈没有出嫁之前,就已经是这副鸟样,问题是,她出嫁之后,一点也没有改过来,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骇人。

证人二:盛宏,在盛宏眼里,康姨父之所以会丢官,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王氏被一语道破用心,索性一下摔了帕子在炕上,双目一立:“允儿有什么不好?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又与柏哥儿中表之亲,彼此知根知底的,我瞧着再好也没有了!”

“对!就是知根知底!”盛紘重重的将茶碗顿在炕几上:“别的不说,大姐夫这般好的家世,如今官儿还没我大,前几年为父丁忧,竟丁出了好几个孩子,御史台参了他一个孝期纳妾,遂被罢官赋闲,他不思着如何疏通关系,返朝补缺,倒日日与一般清客相公吟风弄月品评朝政!这般的亲家你要?”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给父母守孝期间居然能搞出这种事,可见康姨父这个人自制力有多差,性情有多凉薄,自制力差的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毁了自己,怨不得别人。

证人三:明兰,明兰曾经当众说出康姨妈的丑事,听得别人凉飕飕的,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如今太夫人拗到了这份上,我也顾不得羞了。请众位婶婶嫂嫂给评评理。”明兰从袖中抽出帕子,轻轻擦拭眼角。

“我祖母为人虽严厉些,但这般得罪亲戚的话,也是不会轻易说的。实在是……唉。”明兰一脸为难,“祖母说,康姨妈性子歹毒,无半分慈悲之心,只一味算计害人,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姨妈手中送掉过多少性命,真是说也说不清。只我祖母知道确凿的便四个,五年前药死一个,两年前寻衅打死一个,就在年前康府有位妾室,一尸两命的叫人抬出去的。”

厅中一片凉飕飕的,众女眷一脸惊讶,五老太太最是掩饰不住,张大了嘴发愣,她再不讲理,也不曾做过这等伤天害理的事。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妈做的这些事,到底会不会对康姨父造成影响,我们传召另一个人上庭,

证人四,长柏,根据长柏所言,康姨妈的亲哥哥王舅父之所以会官途暗淡,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康姨妈所累,康姨妈就是个烂果子,只会坑害身边人,

长柏道:“小时来外祖家顽,有回我和佑表弟爬树摘山楂,辛苦半日才摘了小半篓。外祖父却要我们将其中一半捡出来丢了。我怎么也舍不得,外祖父却教导我俩‘倘不将烂果子丢弃,那些剩余完好的,也保不住——为人处世,也是这个道理’;这句话,我记到如今。”

提起过世老伴,王老夫人肃容,艰难道:“你的意思是……”

长柏道:“姨母早就是个烂果子了,只会牵连家人。”

王老夫人怒道:“你怎可如此说长辈?!”

“这些年来,舅舅不断替姨母收拾烂摊子。不论外祖母如可苦心教导,姨母依旧我行我素,刻薄庶出儿女,虐待妾室通房,在内宅动辄打骂动刑,草菅人命……这回已不是姨母头回下毒了罢!”长柏看向王舅父,“为着替姨母善后,舅舅多少次豁出脸面去求人,走路子,使银子,做了多少不该之事,依舅舅资历,早该调任京官,可这十几年始终在外任打转。”

就算平级,京官也比外官高出半等,最早王舅父比盛紘官级高,盛紘进京时两人打平,此时盛紘已比王舅父官品高出半级,加上他是京官,就更高了。

想及官途,王舅父不禁黯然,王老夫人望了眼儿子,歉疚的低头叹气。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父虽然早已经和康姨妈感情破裂,但是在外人眼里毕竟还是命运相连的夫妇,王舅父这个亲哥哥尚且会因为康姨妈弄得一身麻烦,康姨父这个正经丈夫恐怕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要不然你看看另一个人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证人五:沈国舅,这属于旁证,传召他上来就是为了证明古代男人如果家宅不宁,仕途难免会受到影响,

入了四月中,朝堂争斗愈发严苛,几名言官联名上奏疏,参威北侯沈从兴以权谋私,下列奏侵占民田,巧取豪夺,结党不轨等十一条罪状。若只是虚告也还罢了,可左都御史刘素仰为人耿直,不偏不倚,这次也竟上书发难;帝责刘正杰严查,一查之下,竟觉空穴未必无风,其中尤以沈从兴长子在外仗势凌人,及其姻亲邹家放印子钱,逼出人命为甚。

一时间,奏疏纷纷,攻讦不断。

“若是那严正不阿之人,当是对事不对人。可若是那奸邪小人,想要坏事,便要反其道而行之,对人不对事。”公孙白石摸着稀疏的胡须道。

“这便是说,其实那伙人是不忿皇上的一连串举措,可碍着君臣名分和大义道理,他们不好张口,便索性刀口对准了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我不好阻挠你的政策,那就诋毁执行的人,从而破坏既定路线。明兰捧着肚皮,忧心忡忡,皇帝这回似是动了气,已下明旨指责沈家了,小沈氏来哭过一回,她只好来请教公孙老头。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皇帝登基,当重用亲信,而朝中那些旧势力却不愿意挪位,就使了劲地对付那些被皇帝视为亲信的人,就连当朝国舅,如果家宅不宁,也能被旧势力如此攻讦,

康姨父羡慕盛宏能被新皇帝当做自己人一般对待,

“什么调任,那是高升!”康老爷又妒又恨,火直上涌,“照常例,左右侍郎要三品才能任职,盛紘这才升至四品一年哪!还主管兵事粮道,肥差又是要差,你可知这是何意?”

他深出了一口气,胸中妒火中烧,“这是上头要重用他!皇上把他当自己人呢,这才把他摆在要紧处!”至于皇帝为什么把盛紘当自己人,这个问题康姨妈倒没问。

当朝皇帝为什么会把盛宏当做自己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盛宏和顾廷烨是姻亲,

二:盛宏名声不错,家事官事都没出过什么乱子(林噙霜墨兰的算是例外),

总之就是用盛宏别人挑不出毛病,自己用着也放心,康姨父和盛宏不一样,康姨父家事官事皆一塌糊涂,皇帝用他只会给自己找骂,

其实严格说起来,年轻的时候,康姨父也不是完全没有上进的可能,我们现在传召最后一名证人上庭,

证人六:梁唅,这也是旁证,梁唅和康姨父都曾在敏感时期顶风作案,而且梁唅更糟,康姨父只是在家丧期间犯错,梁唅可是在国丧期间犯错,

“大姐夫曾说过,四姐夫并非纨绔子弟,不过是年纪轻,好玩乐,心又软,易受挑拨,可骨子却不坏,好好盯着,鼓着劲,会有出息的。”

明兰回忆华兰的话,轻声道,“即便四姐夫当初宠爱春姨娘,可若姐姐拿出道理来,谆谆劝导夫婿进取,斥责春姨娘的无理取闹。梁伯母还不欢喜坏了,能不给姐姐撑腰?往这条路子上,姐姐倒可以多使些手腕了,四姐夫焉能不听。”

“可姐姐偏不走正途,去行那歪门左道。为跟姨娘争宠,不住给夫婿弄通房美婢,以图分宠,闹的屋里乌烟瘴气。这几年下来,大姐夫给大姐姐挣下数倍的嫁妆,可四姐夫呢?娶了姐姐后,数年来于仕途上竟无半点进益!我只问姐姐,若梁伯母哪日不测了,你们分家出去,四姐夫可能撑起门户来?”

明兰缓一口气,深深道:“若我是做娘的,眼看我原先还能上进的儿子,叫儿媳勾引的进取之心全无,整日厮混于花丛中,我能喜欢那儿媳么!”

在督促夫婿用功奋进这点上,柳氏属于教科书般的典范案例。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妈的没有像墨兰那般一个劲给康姨父房里塞人,她是反过来,使了劲地祸害康姨父身边的通房美妾,结果就是弄得康姨父好生郁闷,为了发泄心中的恶气,他就更加变本加厉地投入到他那讨小老婆造人大业中,康姨妈是几近抓狂,

“娘!”康姨妈终于回过神来,凄厉的尖叫一声,“您要舍弃女儿么?!”她心中惊惧之极,语音调子都颤了起来。

不会的,不会的,这么多年来,母亲说归说,骂归骂,最后总是肯帮自己的。那年丈夫最宠爱的小妖精和她肚里的孽种一齐见了阎王,丈夫几乎要请族长写休书了,母亲还不是护着自己顺当过关了么?这么多年大风大浪都经过了,眼前这关也必然能过去的!

她伏在母亲腿上哭道:“我的婚事是父亲定的,这几十年来女儿过的生不如死。如今母亲却想撒手不理,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父母呀?!若是爹爹在世……”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父是恨透了康姨妈,他后来迫不及待地签字把康姨妈送进慎戒司,

康姨父来时,他一脸蔫了吧唧,口口声声息事宁人,说总不好真叫王家出个被休弃的女儿,那叫王家怎么做人呢,还请康姨父把康姨妈领回去。康姨父吓的不轻,生怕那个极品的老婆第N次绝地重生,指天咒誓的主动要求送入慎戒司,随即一溜烟跑了。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可笑的是,在慎戒司里,康姨妈还想着康姨父会正经地休了自己,自己可以由此脱难,她那里想得到,康姨父早就出卖了自己,

王舅母打断她满口的胡言:“别做梦了,你是别想出去了。姑姑以为,自己是怎么进来的?”她冷冷一笑,讥讽道,“乍闻此时,大妹夫来势汹汹就要写休书,或一条白绫了结了你。盛家亦不肯罢休,最后,为着王家的体面,也为着你的性命,只能送你进来了。”

康王氏愤愤然道:“我就知道娘是为了王家的体面。康家要休就休好了,我离了康家也能过日子,总胜于我在这里活受罪。”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妈也算可怜人,要不是为了孩子,她早就休了康姨父,

康姨妈脸色潮红异常,忽一把扭住王老夫人,眼神发直,喘着粗气道:“娘!盛家不会为难妹妹的,妹妹儿子了得,女儿也嫁了高门,她顶多吃些苦头,不会有大事的!可我不成,那个没良心的早厌弃了我,满屋的狐狸精都恨不得我死!我若被休了,我的孩儿们可怎办呀?这是爹给我订的亲事,娘,您不能撇下我不管!布恩那个叫我随人家处置啊!”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康姨妈走到这一步,按作者的说法,婚姻的不幸是一部分,更大程度上,是她自己作的,

康姨妈的事也很容易理解。

正常的心肠不是一天就会扭曲成那样的,是日积月累的。她的不幸是从婚姻开始的,可是与她形成对比的是盛老太太。

当一个人遇到不幸时,态度是关键,是勇敢的面对,坚强的奋斗,依旧用善良的心胸去面对别人,甚至包括哪些让你不平的人;还是恶毒的去伤害无辜的人,去迁怒,去残害别人。

说起来,康姨妈毕竟是有自己骨肉的,而且儿女还比较孝顺,而盛老太太却是实打实的从一个无忧无虑的侯府千金变成个青年寡妇,最要命的是,还没有亲骨肉,在那个男权社会,这才是真正的致命伤!

她的悲剧也来源于婚姻,可人家是怎么样的?

真正高贵善良的人格,是不会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改变的。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