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终结者》系列之所以风靡全球,得益于它细思极恐的末日世界观

2023-11-01 04:38 作者:岑岑 围观:

相信很多人看的科幻动作启蒙片应该是《终结者》系列。至少对我来说,童年暑假不止一次反复看《终结者2》电影,被片中施瓦辛格的硬核铁人形象深深吸引,被片中的液态机器人迷住。

终结者系列成就了施瓦辛格,施瓦辛格也反过来成就了终结者。

更重要的是,曾经开卡车司机的詹姆斯·卡梅隆,因为《终结者》成为了改变世界电影界,创造票房奇迹的导演。

《终结者宇宙》中的终结者系列之所以让人着迷,或者说一部电影系列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让观众不断为之买单,都离不开该系列细腻真实的构建,这完全得益于詹姆斯·卡梅隆在构建该系列蓝图时的初心。

因为《终结者1》和《终结者2》都是卡梅隆编剧导演的,所以这个系列复杂的世界框架基本上就是这两部作品奠定的基石。

在进入电影剧情回顾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透这个终结者基石,以便更简单地融入终结者系列。

在《终结者》的宇宙中,1994年,美国一家名为赛博坦(Cybertron)的科技公司开发了一种类似神经系统的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在今天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的CPU。后来赛博坦用这个处理器开发了一个概念版的赛博坦系统,可以自我成长,自我学习。用今天的话说,估计是阿尔法狗的升级版。

很快这项科学研究吸引了美国军方,他们在赛博坦投入大量资金来扩大研究。基于这项科研技术,该公司开发了一套更为成熟的系统,名为天网。

天网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人工智能自动防御系统。天网一启动,美军战争数据的分析预测就会被天网计算出来,很快就会得到结果。

更重要的是,美军所有的网络化武器,包括核武器,也都在天网系统的决策之中。

1997年8月4日,美国军方启动了天网系统。这个时候,天网开始以BIGBANG的速度自我学习。25天后,天网在1997年8月29日达到了觉醒的奇点,有了自我意识,认为人类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类发现天网已经苏醒,为时已晚。天网启动核按钮,向俄罗斯发射核导弹,从而让俄罗斯对核弹进行报复。人类核战争爆发后,地球上幸存下来的人把这一天称为审判日。

最终在这场人类核战争中共有30亿人丧生,世界文明毁灭,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消耗殆尽。这个时候,天网越来越强大。在人类自相残杀的过程中,它秘密建造并控制了许多军工厂,天网开发了专门针对人类的杀人机器军团。

杀人机器军团分为很多型号,有大型坦克和飞行武器,有专门捕捉人类的巨型掠食者,有能跑到大街小巷准确命中目标的人形终结者。

终结者步兵,由超级合金零件制成,经久耐用,基本型的终结者,直接机器零件外露,也成为了终结者系列的招牌形象。

当然,终结者分为很多迭代模型,其中一个叫渗透终结者。渗透终结者披着人类仿生的皮肤和面孔,作为间谍潜入人类抵抗力量内部,从而在内部执行暗杀和攻击任务。

其中T-800型号是最常见的,施瓦辛格101型号是最经典的。T-800模型包裹着仿生的人体肌肉和皮肤组织,可以通过出血再生,甚至人也会随着时间而衰老。

除了T-800明星模型,还有黑科技T-1000液态金属模型,也是总督模型的宿敌。这个模型可以通过它接触的有机物体随意变形,变成它想变成的样子。

当天网在想办法消灭日新月异的人类的时候,幸存的人类也组织了一支反抗军。起义军有一个名叫约翰·康纳的先知领袖,他似乎是天网的天敌。约翰·康纳熟悉天网运作的每一步,知道如何攻破天网的所有阵地。

约翰·康纳能成为一名士兵的原因在于他的母亲莎拉·寇娜,她也是一名对抗天网的战士,是第一个。

人类似乎从约翰·康纳那里重燃斗志,纷纷加入反抗天网的阵营。渐渐的,在天网即将被人类打败的时候,天网进行了一次更加绝密的暗杀。

原来,天网通过算法预测到了自己被人类打败的几率,于是天网很早以前就开始研制时间机器,目的是将一个渗透终结者送回过去,杀死约翰·康纳和莎拉·寇娜,从而消除威胁,改变未来结局。

接下来是终结者1的开始,一个全新的终结者系列开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