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流浪地球具体讲的是什么,流浪地球中的70个细节

2023-11-01 01:05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龚

一部以“疗愈”和“成长”为母题的电影,必然会在叙事之初制造“裂痕”、阵痛或误解,然后在叙事过程中慢慢填补空白、融化隔阂、完成顿悟。这种搭桥或升华的过程被好莱坞编剧麦基称为“弧”,即一种弯曲的轨迹。

在《流浪地球》的开头,刘启是一个孤独、倨傲、鲁莽、冲动的叛逆少年。影片放大了他和父亲刘培强之间的隔阂甚至仇恨。刘启在带着妹妹韩朵朵任性逃出地下城的时候,被动地参与到运送火石拯救地球的宏大征程中。最终,他不仅取得了个人意义上的巨大成就,也完成了对父亲的理解和尊重,重新认识了人生的意义。换句话说,影片的“弧线”来自于刘淇与父亲的和解,来自于刘淇从鲁莽自负到冷静的成熟。

电影的科幻外衣和那些震撼的特效场景,其实类似于一场歌舞表演的璀璨烟火,能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和感官刺激,但真正能达到情感沉浸和审美愉悦的部分,还是来自于电影的剧情线和主要人物的内心演变。所以,为了讨论《流浪地球》的艺术得失,我们不必过多纠结于电影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虽然这也是硬核科幻电影的基本要求),而是要从电影编剧的意义上关注电影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

刘启一成年就在做离家前的准备。这种出场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在后续剧情中补充相关信息,完成人物塑造,理顺人物动作逻辑。可惜流浪地球对这一点的处理比较草率。从画面有限的内容来看,观众最多知道刘淇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但对他的性格和内心状态一无所知。这引起了观众的困惑:刘淇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刘淇离家后的目标或计划是什么?刘启懵懂的时候为什么要带着韩朵朵?因为这些对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都非常重要的信息全部缺失,导致影片在剧情发展过程中陷入诸多“意外”,观众对核心悬念失去了清晰的情感动力和注意力。

一个“弧”的完成需要相应的机会或“刺激事件”。这些“刺激事件”的设定对编剧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和挑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一部电影的逻辑可行性和艺术水平。在《流浪地球》中,刘淇被动加入王乐妍领导的救援队后,也成为了“拯救地球”的一员,从而确立了影片的主要情节。当王乐妍带领他的团队来到杭州,随着弗林特的毁灭,阴谋有了第一个岔路口。当刘淇和王乐妍一行再次相遇并赶往苏拉威西岛时,悬念第二次移动了。当李依伊改装的点火装置失灵后,剧情的核心就转向了空 Station的刘培强如何支持地球人的行动。

正是因为《流浪地球》在剧情线上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影响了主要悬念的集中和强化,却在不经意间为刘淇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精彩事件”。简单来说,刘启离开的时候只看到了自己。爷爷的去世让他开始明白亲情,王乐妍的救援队让他开始明白责任和使命。到了苏拉威西岛后,刘启开始懂得了承诺和牺牲,也开始懂得了父亲。

在刘淇看来,《流浪地球》是一部青春成长的叙事。这部《成长》的背景非同一般,波澜壮阔,镶嵌在拯救地球的宏大背景中,人物经历的冒险和考验惊心动魄。这是电影最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成就。但影片让人物在相对平淡的时候匆忙出发,在铺垫不足的时候让众多路人出现,造成叙事基础不稳,情调不足的弊端。尤其是在王乐妍的团队中,有存在感的人并不多,观众基本不认识他们,更谈不上了解他们,导致他们的魅力和情调减弱,几乎成为空 hole的动作符号,有些人并不清楚剧情发展的驱动力。另外,韩朵朵在片中的作用也比较尴尬。她和刘淇互动较少,在剧情发展和主题表达上的作用也没有凸显出来(它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最后那段煽情但逻辑牵强的发言)。

《流浪地球》上映以来,很多观众喜欢拿它和美国科幻电影做比较,指出《流浪地球》在科学素养、剧情设置、场景呈现等方面的不足。其实,美国一流科幻电影的“标杆”意义,不仅仅指特效的逼真、场景的宏大、想象的奇诡,还指编剧意义上的“标准”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即符合经典意义上的编剧手法,能引发某种回味、启迪或警示。尤其是在被称为“弧光”的人物情感发展的设定上,美国科幻电影掌握了套路:让两个彼此分离的人在一次冒险或灾难中实现和谐,让一个懦弱自私的个体在一次奇特的经历后成长,让一个平庸苍白的生命在一次危险的经历后发光...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流浪地球》试图突出中国元素、中国特色,甚至中国的文化因素和思维方式,试图用集体主义的胜利取代个人英雄主义的英雄主义,但影片有时为了突出中国人作为拯救地球的主要形象,牺牲了更合理的情节设置和更感人的人物塑造。特别是电影主要情节的漂移和核心悬念的不断转换,往往会打断观众的情感投射和识别,影响观影的流畅性。甚至,影片在主题建构上缺乏形而上的野心,把人类的绝望命运归咎于太阳的氦闪,把拯救地球归咎于人类的光闪,未必有助于人类反思自身的行为和命运。

长期以来,我国科幻电影缺乏实用理性的思维模式,技术条件相对落后。《流浪地球》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号角,其世界观、科学原理、特效制作等各方面都可以与好莱坞一流的科幻电影相媲美。但电影优于“形式”却慢于“质量”,其粗糙的编剧影响了其成为“佳作”的潜力。(龚)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