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红颜的概念,红颜图说作品

2023-10-31 23:44 作者:岑岑 围观:

文/纵观人间事

编辑/纵观人间事

前言

现实主义电影的内在性质需要,使其具备三个特性:一是叙述机制的现实主义,二是人物的现实主义,三是时空环境的现实主义。

李玉是一位以记录片为主的导演,她的所有工作都符合她的“写实”体系。而《红颜》则是李玉前期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影片,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真实感的影片。

本文从从《红颜》的叙述机理来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川一个小城镇的一名高中生小云,由于生活习惯不佳,与她的男朋友一起被学校开除。

毕业后,男朋友外出工作,小云把男孩带回家。

小云参加了本地的川剧队,男朋友家姐偷偷把小云及云母带回家中,偷偷带回了男婴。当小勇和小云在成长过程中相遇时,二人之间产生了一种跨越了年纪的亲密感情。

小云所在的歌舞伎队一天不如一天,她自己也被人包养,日子过得很是狼狈。

云母在一次聚餐中,找到了小勇,她的孙子,不禁对小云说,想要把孙子找回来。

小云不肯接受妈妈的请求,也不肯承认自己的亲生父母,在知道自己曾经的男朋友已经死了之后,她便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

在《红颜》中,一位乡村少女面对现实的冷酷无情,从迷茫到无助,从迷惘到无助,展现了她内心的无助。

而女主角最终离开了这个城镇,也是她在一次次地面对困难之后,对她自己的一种呼唤。在李玉的所有作品中,总有那么几个视觉标志是他一直关注的焦点。

而《红颜》,则是将这一类的象征意义,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玉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表示,《红颜》之所以会特意选在邛崃这个色彩比较暗淡的城市,也是有原因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她想要通过这个城市传递的信息。

因此,“创造主体不满足于只是对事件的讲述,也不满足于在讲述的过程中,用叙事方式、叙事态度去影响听众对事件的评价,而尝试用一种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来直接装载自己对事件的理性判断,这就是象征在真实影像系统中,作为局部修辞手段的存在”。

《红颜》中经常使用的图像标志,都是对影片的主题和内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水——沉闷的社交

人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比空气更重要的了,正如鱼类离开了水一样。人又如何能够在水里如鱼得水?

在李玉的影片里,那些可以杀死一个人的杀人犯,每天都能逃脱,就是因为他们隐藏在黑暗之中。

而在她的影片中,“刽子手”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水”是中国古典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象,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在这个传说中,大洪水就是神灵对人类犯罪进行制裁的标志。

在李玉的影片中,“水”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但却像是一条缓慢流动的河流,就像是一柄锋利的匕首,要将人的身体一点点的淹没。

《红颜》里面,有十三个镜头都是用到了“水”这个词。影片一开始,女主角小云就在一条奔腾的河流里慢慢地倒了下来,河水淹没了她的面庞,让她暂时失去了气息。

影片讲述的是小云意外怀孕的故事,作为一个高中女生,她不知道该怎么去接受这个突然发生的事实。

在电影里,每一家发生了什么事,整个小镇都会知道。

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小孩,以及对全社会议论的畏惧,这条河流的形象,仿佛“闲言碎语”的来临,小云在这一刻,选择屏住了自己的气息,把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埋入了水中。

主角小勇家的背后,就是镇上的一条大江。在影片中,他从来不会从家里的大门进入学校,他会穿过露台的栅栏,然后跳到河边的石头上。这条隐蔽的小路,揭示了小勇的不为人知的出身。

由于主角小勇是小云的亲骨肉,所以在小勇生下来不久,小云的妈妈就将这个小孩给带走了。小勇的房子后面有一台冲水机,在影片里,这个冲水机一直在向外喷射着河流。

这条河流,代表着影片中小勇和赵云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只是隐藏在了房子的后面,而不是大路上。

在影片中,小勇和云姐的见面,都要经过这个大坝。

在文章开头,“流水”这个词,就如同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云姐与小勇,作为一对母亲与儿子,可以说是世间最亲密的亲人,但他们之间,却有一道“道德之河”,阻拦着他们。

如果你说得太多,你就是和这个世界作对,如果你不说,你就是和这个世界作对。影片中,小勇始终光着双脚,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性格,他从来没有为自己会不会有一日掉进水里而担忧过。

小勇不知道自己的来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这个世界所感染的,所以他对“奔腾的大河”一点也不害怕。

在影片中,小勇甚至会因为云姐的一言一语,跑到河边为她叉一条鱼。在李玉的影片中,“鱼”也成为了另外一种形象标志。

二、鱼——逃不掉的两难境地

李玉曾在一次接受访问时说:“鱼和女子一样,美丽的女子是供人欣赏的,也是供人蹂躏的。”古人说:“人是砧板上的肉,我是鱼肉。”鱼的存在,也代表了女子面临的两难境地。

电影一开头,就是云母在小云的日记本里,看到了一个装着一条金鱼池的书架。此时,小云提着一桶清水,准备进卫生间冲个澡。

金鱼池中的鱼池,小云池中的鱼池,相互辉映。此时的小云,宛若砧板上的鱼儿,任人摆布。

云母知道小云已经怀孕了,愤怒的她拿着鸡毛掸子疯狂的拍打着小云,将桌子上的水族箱砸得四分五裂,而那条鱼已经脱离了水面,出现在了视频中。

在这个时候,小云和她的妈妈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妈妈不情不愿地答应把她的宝宝生下来,可是宝宝出生后,小云就跟小勇分开了。

因此,在这个场景里,被打破的玻璃瓶代表了小云将来要生活的地方。被“打破”的小云,就这样毫无遮掩地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事实上,不光是小云陷入了这样的境地,连***妈都陷入了这样的境地。而这个“鱼”,就是问题的开始。

之后,小勇在戏里长大成人,因为云姐一言不合,便冒着生命危险去河里烤鱼喂她。

影片中,小勇对云姐的那份莫名其妙的感情,其实就是一份对母亲身体的依赖,让他失去了自己,却错把它当成了爱。

在这部戏里,小勇嫉妒云姐,云姐也被小勇的坦诚所打动,因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因此,影片中“叉鱼”的举动,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小勇和云姐都在跨越界限的边缘,这种模棱两可的感情,让观众潜移默化地产生了一种有悖于常理的联系。

影片中,云母正在一间茶楼里,忽然发觉小勇正是她的孙子,便前往小勇家中寻求证实。云母正向小勇的家里走去,路上一车的鱼儿被打倒在地。

街道上的鱼在扭动,这一刻,代表着云母的心也在扭动。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

但是,小云却不愿意接受她的母亲。这是小云在影片中首次主动作出选择,同时也是小云摆脱了目前的窘境。

因此,这三个场景中的鱼儿在影片《红颜》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叉鱼”与“电鱼”皆为云姐与小勇之间“情”的一种情绪反映。

三、空间——一个狭隘而又令人失望的心灵天地

李玉将影片《红颜》的取景地点选定在邛崃这个小城镇。此外,城镇独特的空间形态也为影片的叙述提供了新的途径。

它特有的空间构造与角色的心理互动,也使观众置身于一个封闭、阴暗、潮湿的环境,对于了解故事情节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电影里,王峰和小云道别的场景,就是一条比较窄的走廊,走廊上摆满了一排排的晾衣杆。

这一幕,就是藏在翠竹中的小云,和立在翠竹之外的王峰。两个人的距离,并不算太近,但也不算太近。

躲在竹子后面的小云,立在外面的王峰,同时也暗含了八十年代男性和女性身份的不公平。两人都被开除了,王峰出去工作了,女孩却躲在角落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影片中,云母与小云在确定了孩子的归属之后,一起坐在了洗衣台上。小云呆呆地立在洗衣台上,双目无神地看着远处,楼上是云母,她们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走廊。

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心灵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而他们心中的孤独和无助,则通过这种时空的联系表现了出来。

在1990年代,青少年未婚先孕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全家人都受到了心灵上的打击。

小勇前往小云的住所,小云孤身一人居住在一个带有庭院的小院子中。四面都是关着的,一座院子紧靠着一座院子,一座院子的尽头是一座圆拱。

这样的时空构造显示出小云的心灵极度孤独。童年的坎坷,青春的迷茫,与家人的疏离,与工作的荒谬,这些都使她所经受的心理负担远远超出了她的年纪。

而这其中,又以妈妈最为深刻,在全世界“抛弃”她的时候,妈妈也与她针锋相对。从小云的角度来看,云母所作的决策,与其说是对她的关怀,倒不如说是对她的一种关怀。

而小云的妈妈,则是一个孤家寡人,还生了一个“不争气”的闺女。她没有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反而让她的家人蒙羞,她视自己的孩子为最大的污点。

所以在这部影片中,她的母亲被安排在了一个比小云还要狭窄的地方。当小云不愿意收养自己的孩子,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时,云母趴在走廊上痛哭。

这条走道是狭小的,昏暗的,这也说明云母已经在压抑中度过了一生。小云从这条走廊里出来,代表她决定离开这个空间,离开这个逼仄的生活,重新开启新的一天。

至于云母,她并没有踏出那一步,而是一直呆在那里。两位女子在面临抉择时所采取的不同方式,也是两位女子在面临困境后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态的对比。

小勇的房子,不仅后面是一个大坝,其结构也非常有趣。从大门进去之后,是一条通往大厅的阶梯。这是一个隐蔽的标志,也就是说,小勇的出身被掩盖了。

小勇很少从大门出来,这说明他的孩子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出生。

小云最后还是没有把晓庸要回来,只是决定将她的身份永久保守秘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从温暖的朋友转变为只有母亲和儿子的关系,萧庸简单的情感就此被埋没。

也正是因为对影视形象的不同认识,才使“象征成为现实图像体系中的地方性修辞手法”。

李玉的影片往往带有强烈的“言外之意”,具有强烈的言语意味。亦即是从片名中充实了她影片所要表达的意蕴。

结语

在《红颜》中,符号的使用非常顺畅,非常符合故事情节。而部分符号则包含于其中,合乎逻辑。

没有刻意的镜头,也没有刻意的拉长镜头,而是像是行云流水一般,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这就是现实世界的标志,没有任何人工修饰,只是一个细节,就能让人信服。就像《电影语言》中所说的那样:

“一部影片需要的是一个具有直截了当意思的真实的总体,而这个总体又是一个辅助的可有可无的中介,来引导更深层次的意思。”

参考文献

1.《电影学原理》

2.《电影艺术史》

3.《电影中的象征问题》

4.《东窗的风景》

5.《电影语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