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斯皮尔伯格梦工厂,斯皮尔伯格制片人

2023-10-31 20:19 作者:岑岑 围观:

史蒂文 · 斯皮尔伯格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张艺谋

2023年,“国师”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以26.06亿元票房居春节档榜首,成为他职业生涯票房最高的电影。

2023年,大洋彼岸另一位可以称为美国“国师”的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斯皮尔伯格的新作《造梦之家》,获得了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7项提名,拿下了第80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及最佳导演两项重磅奖项。

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

斯皮尔伯格本人则在2023年2月21日,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上,被授予本届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

但这也只是他万千荣誉的冰山一角。

77岁的他,两度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奖,3次摘取金球奖的最佳导演桂冠,并且荣获金球奖终身成就奖,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等。

影史票房最高导演排行榜

他从未上过电影学院,却成为了影史票房最高的导演,且远超于后列竞争者,被称为“票房之神”。

和他合作的都是各领域的大佬。

他执导的电影类型多变,如史丹利·库布里克般,在不同风格题材都留下了经典。

商业

《大白鲨》

科幻

《E.T.》

大IP

《侏罗纪公园》

严肃

《辛德勒的名单》

战争

《拯救大兵瑞恩》

大IP

《夺宝奇兵》

动画

《丁丁历险记》

科幻

《头号玩家》

步入古稀之年,他的生产力丝毫不减,《头号玩家》《西区故事》《华盛顿邮报》皆为口碑佳作。

鲜有导演能够达到斯皮尔伯格的广度和深度。然而,有一个领域斯皮尔伯格始终不敢触及,那便是他的家庭。

近几年不少电影从业人员感叹“全世界的电影都在退步”,电影气数快尽的感觉不断加深。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已经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几分钟就能看完一部电影,整个世界好像被按下了倍速键,一切迅速到来,又迅速离开。

坐在影院聚精会神观看两个小时电影,对大众来说逐渐成为一种挑战。

再加上流媒体的分庭抗礼,疫情造成的市场空窗期,大厂的创意萎缩,短视频平台掀起的碎片潮流崛起,让电影的命运从未如此晦暗不明。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作品《爱尔兰人》

达米恩·查泽雷导演作品《巴比伦》

昆汀·塔伦提诺导演作品《好莱坞往事》

大卫芬奇导演作品《曼克》

阿方索·卡隆导演作品《罗马》

或者是看不清未来,最近几年很多导演似乎都在怀旧,将他们的创作聚焦于童年,或者对电影的爱。

包括这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造梦之家》。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作品《造梦之家》

《造梦之家》剧照

故事取材自斯皮尔伯格青春期的生活经历,虽然片名叫做《法贝尔曼的一家》,但我们也能将其中大部分事件,与他童年的真实经历对应起来。

直到疫情开始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思索将那些往事拍成电影。

疫情来袭初期,我的几个孩子从东海岸回到家中,占领了他们的旧卧室,此外我和凯特还接了很多家人过来。我无法工作,这让我很不安。导演是一份社会化的工作,我习惯了每天都与人们交流接触,而我现在不是很适应通过Zoom和人见面。

我有大把的时间,我曾经自己成日开车兜风,环游整个旧金山,沿着太平洋海岸高速驰骋,去往卡拉巴萨斯,还曾来到29棕榈村附近。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

我开始不断思索,有什么故事是我必须讲述(不然我会跟自己生气)但还没讲述过的呢?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总是相同的:我7岁到18岁正处于成长期的那些故事。

据片中的演员塞斯·罗根介绍,斯皮尔伯格在拍摄期间,数次情绪崩溃,哭了好几次。

法贝尔曼一词是英语“Fabelmans”的直译,与“fabel”一字之差的“fable”,意为“讲故事、寓言、虚构”。

斯导在电影的名字里隐藏了小小的彩蛋,暗示观众会在山米的家庭录像和业余电影制作中,见证他成长为一个“讲故事的人”。

电影刚开场,父母就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对电影的理解。

父亲伯特从工程师的角度解释电影就是一秒二十四张照片的叠加,母亲米兹则说电影是永难忘怀的梦。

敢于冒险的母亲拥有梅里爱式的浪漫情怀,相对沉稳的父亲则偏向于卢米埃尔兄弟式的纪实主义。

他们的理性与感性贯穿了斯导导演生涯的影片风格——科幻与童真。

斯导是热衷视觉奇观和特效的好莱坞工匠代表人物,把取悦观众感官视为最主要的任务,但他绝对算得上是童心未泯。

纪录片《斯皮尔伯格》片段

《造梦之家》片段

他本人就有种从皮克斯动画电影角色的气质。

他的电影世界里充满了奇幻色彩,总会插入美好温馨的元素,特别是在《E.T.》《丁丁历险记》《圆梦巨人》这些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中。

梦工厂制片公司

他与伙伴共同建立的制片厂就命名为“梦工厂”。

法贝尔曼一家看的是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戏王之王》,片中火车与汽车相撞的镜头使小山米被光影魔力征服,彻底爱上了这门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19世纪末横空出世的艺术,原点就是《火车进站》,而山米与电影结缘的原点也是火车,仿佛冥冥之中山米与电影有着某种牵引。

回家后,小山米拿着摄影机与火车模型,一遍遍地模仿着电影中的情节,这种“速度与激情”是否让你想起斯导的处女作《决斗》?

《决斗》剧照

步入校园后,山米扩大了剧组规模,拉上朋友们充当演员。

出自他之手的业余短片已经能看出流畅的镜头语言,以及天赋异禀的导演能力了。

纪录片《斯皮尔伯格》片段

《造梦之家》片段

在一次家庭旅行中,山米偶然用摄影机记录下了母亲与父亲的好朋友班尼有着婚外情,这导致父母的婚姻逐渐支离破碎。

斯导的童年经历与之完全匹配,在他的电影中,许多儿童的家庭会以一种残缺破碎的状态展现出来。

纪录片《斯皮尔伯格》片段

在《E.T.》中,埃利·奥特的父亲始终是电话另一头的未出场人物。

《太阳帝国》中被迫与父母离散的吉姆。

《夺宝奇兵》中父母双亡的小滑溜。

《侏罗纪公园》中父母均未曾出场的丽克斯与蒂姆。

纪录片《斯皮尔伯格》片段

《第三类接触》片段

《第三类接触》中一段家庭戏码基本参照于童年回忆。

《猫鼠游戏》片段

《猫鼠游戏》中更是搬出了家庭伦理的原型。

片中山米的家人们在因为母亲的出轨争吵不休,而山米却在幻想用哪个机位记录为最佳之选,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造梦之家》片段

除此之外,斯导的创作萌芽也可以在影片中窥知一二。

山米在加州沙滩为毕业典礼拍摄短片,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大白鲨》。

山米从小仿拍西部片和荒漠的生活环境经历影响了《夺宝奇兵》。

因为他是犹太人而遭到校园霸凌,引起他对身份认同的思考,由此了《辛德勒的名单》。

想为身为二战老兵父亲拍一部电影,由此有了《拯救大兵瑞恩》。

《造梦之家》片段

在影片的结尾,山米走进了好莱坞制片厂,见到美国最伟大的导演——约翰·福特,这也算是斯导对昔日偶像的致敬。

约翰·福特是奥斯卡迄今获得最佳导演奖项最多的导演,他引领着西部片的开拓与发展,甚至被视作美国的文化符号。

约翰·福特

大卫·林奇

《造梦之家》中约翰·福特的饰演者也是位传奇导演——大卫·林奇。据说斯导请了三周,期间还要有劳拉·邓恩等人不停电话骚扰,大卫·林奇才决定出山。

而大卫·林奇的要求也非常简单——片场有吃不完的零食奇多才行。大导演果然与众不同。

约翰·福特告诫了山米关于艺术的秘密:

《造梦之家》片段

“当地平线在底部,很有趣;当地平线在顶端,画面是有趣的;当地平线在中间时,无聊至极。”

豁然开朗的山米做好了所有的准备,跃向前方时,天际线不偏不倚处在画面正中央。

《造梦之家》片段

刚准备说笑一番斯导果然老了,刚说完的“地平线理论”转头就忘了。

这时摄影师好像听到了内心独白,镜头带几分笨拙几分调皮地摇晃着调整角度,把地平线放在了最下方。

电影也在斯导童心未泯的叛逆中戛然而止。

传承· 救赎

美国四大导演

美国四大导演恰好分为了两个派别,一派是更加注重影片艺术性与个人色彩的马丁·斯科塞斯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另一派是更加商业化,擅长迎合大众口味,注重票房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乔治·卢卡斯。

但这两派人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相反,他们是生活中的挚友,因为不论是单纯将商业片拍好,还是抒发强烈的个人风格,都需要对电影有着相当强的执念。

纪录片《斯皮尔伯格》片段

最后的摇摆镜头是《造梦之家》唯一的亮点,除此之外没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特效,也没有让人津津乐道的镜头语言,所有的欢乐、遗憾、焦虑都是娓娓道来。

这是斯导在电影业窘境下的克制与深思。

《造梦之家》剧照

和上文提到《火车进站》到《戏王之王》到斯皮尔伯格的传承一样,约翰·福特的教诲传给了斯导。

而斯导将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全盘托出,犹如向热爱电影的观众抛出的橄榄枝,传递给在光影中追梦或者造梦的后辈。

很多人认为《造梦之家》是私人的回忆录,或是大导演任性的传记,又或是大师送给粉丝关于他电影元素的解读文本。

不全对,若观看至影片的最后,能发现“For Arnold”和“For Leah”,这也是斯导献给他父母的电影。

不可否认,父母给了他相当优越的成长环境,也不可否认,家庭的破碎给他造成了不小的童年阴影,同时,正是这些伤痛造就了如今的他。

“在我的职业生涯之中,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讲述这个故事,《ET》和我的人生故事有关,《第三类接触》也和这个故事有关,但我一直没有勇气直接讲述它,我想我拍的所有电影让我终于能够诚实地接受现实。”

斯导早已体谅了父母,2017年与2020年,他的母亲与父亲相继离世,他选择拍下童年的家庭,与自己的过去和解,救赎自己,缅怀父母。

《造梦之家》片段

不管是电影的接力棒,还是对自己的救赎,对观众来说都透露着一股不安的气息,会不会这是斯皮尔伯格息影的收官信号?

但第73届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斯皮尔伯格在获奖感言中说:

“我想打破曼努埃尔·德·奥利维尔的纪录,在我106岁时导演我最后一部电影!”

祝愿童心永驻的斯导能够愿望成真。

文|Tea

编辑|福尔魔歌、Te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