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以罗西尼为主,19世纪的歌剧《灰姑娘》 ,为意大利做了什么贡献?

2023-10-31 16:33 作者:岑岑 围观:

在这华美的时刻,罗西尼不仅丰富横向的旋律,在灰姑娘第一次唱完“我多年来的惊恐,转瞬间变成幻梦!”之后,加入了克罗琳达、蒂丝贝、丹迪尼、唐·曼尼菲科的四重唱作为伴唱,使得整首咏叹调在纵向的和声方面也更加丰满。

这样,这首咏叹调的气势更为宏大,也使灰姑娘这一人物的形象更具震撼力。而后,灰姑娘的旋律变得更加多彩绚丽,一串串连续几小节的之六分音符的跑动,和快速的长音阶演唱,加之以合唱的和声支持和气氛烘托,在第124小节至128小节将这首咏叹调推向了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b2。

后奏八小节,灰姑娘和王子热情相拥,这也是人们期待的结局。全曲在热烈辉煌的气氛中结束。罗西尼将这一咏叹调安排在整部歌剧将要结束的时候,由此可见此首咏叹调的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它将全剧推向了高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部歌剧更具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此首咏叹调虽然是为了次女高音或者是女中音所写,但是音域却从g~b2,篇幅也比较大,而且随处可见华彩乐句,有的甚至音域跨度接近或超过两个八度。这十分考验演唱者的技巧和演唱功底,可以说这首咏叹调是女中音的试金石。

演唱这首曲目时,气息和声音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演唱者随时需要应对每一次的跑动、华彩、大跳的旋律。

国外歌剧院对于演唱罗西尼作品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选择他的作品,对于演唱者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演唱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功底,还需要准确的视唱练耳和其他音乐能力,才能在极快速和音域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唱准每一个音符。

国内的学生达不到国外演唱罗西尼作品要求,往往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不是速度跑不起来,就是音符唱不准确,一带而过。如果不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多下功夫,很难在极快的速度下将每个音符唱准唱清楚。

在平时基本功训练之外,在演唱之前分析研究作品也是演唱好作品的重要环节。上文笔者已对这首咏叹调的旋律变化的方法做了分析,主要有五种:1.围绕主音的主和弦分解法,2.将主干音添加装饰音变化法,3.围绕主干音模仿回旋音及波音的旋律写作方法,4.包含主干音的级进音阶变化法5.八度同音重复法。

这些变化发展的旋律也是演唱中的难点所在,前三种主要是在主干音前后增加音符。那么,在学习演唱的时候,不要将其前后的每一个音符都当作重点,而是要抓住主干音,或者是节拍的重音来演唱。

重唱在西方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推动戏剧情节,表现矛盾冲突的手法,它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或表现同一内容,或表现完全不同的内容,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

在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中共有六个重唱段落:

第一幕的克罗琳达、蒂斯贝、切内伦托拉、阿利多罗的四重唱“我是如此美丽,无人能比”、唐·拉米罗王子、切内伦托拉的二重唱“所有人都离开了”、切内伦托拉、丹迪尼、唐·曼尼菲科、唐·拉米罗王子的四重唱“先生,请你带我去舞会”、唐·拉米罗、丹迪尼的二重唱“轻点,小点声”、丹迪尼、唐·曼尼菲科的二重唱“一个秘密”、唐·拉米罗王子、切内伦托拉、克罗琳达、蒂斯贝、丹迪尼、唐·曼尼菲科的六重唱“这是一个难解的死结”。

罗西尼著名的快嘴唱段也出现在本剧的重唱段落中,特点最为鲜明的是第一幕的克罗琳达、蒂斯贝、切内伦托拉、阿利多罗的四重唱“我是如此美丽,无人能比”。

快嘴唱段,是具有罗西尼典型风格的唱段,它的特点是,速度极快,节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长串的八分或十六分音符,歌词安排的有十分密集,在每一个音符下都有一个或两个音节。也就是经常演唱罗西尼作品的演员所说的“a lot of words and a lot of tones。”

他将这种写法即运用于咏叹调写作当中,也运用于重唱段落的写作当中,这样的唱段很有视觉与听觉魅力,也很有谐谑感,这在音乐史上是十分著名的。

但快嘴唱段对于演唱者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不仅是对演唱技巧的考验,更是对包含节奏、语言、音准等各方面综合音乐修养的考验。

表演,并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是要扮演角色,而是要将自己当作剧中人物,真正的投入情感,这样才真实,这才算是真正的表演。而歌剧的表演则要在熟练的掌握音乐的基础上,将自己投入到角色中,把握人物的性格、情感、内心世界来表现人物,才能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的心。

这一段四重唱是整部剧的开场,出场人物是克罗琳达、蒂斯贝、切内伦托拉和阿林多罗。其情节是这样的,灰姑娘的姐姐克罗琳达和蒂斯贝都自认为美丽无比,但心灵并不美丽。她们粗鲁的对待灰姑娘,把她当作仆人使唤。

而灰姑娘只能在灰烬的角落里唱着她的小调,但就连这样的自由都不允许,经常被制止。阿林多罗扮成乞丐来乞求施舍,好心的灰姑娘把自己的咖啡和面包给了他。但她的两个姐姐发现后,将阿林多罗赶了出去。

这时,王子侍卫队过来邀请曼尼菲科的女儿去参加舞会,并会选择其中的一位做王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两个姐姐不知所措,指挥着灰姑娘为她们盛装出席帮忙,阿林多罗看着这样的场景,觉得灰姑娘的两个姐姐近乎疯狂……

在17小节的前奏时,克罗琳达与蒂斯贝扮演者从左右台口相对入场,在相遇时,彼此对视后显出一副对对方不屑一顾的神情后又相反方向而去,这样的表现的潜台词就是虽然她们对待灰姑娘是在同一立场,但彼此也有矛盾与容貌上的攀比。

克罗琳达跳着芭蕾,带着骄傲的口气唱到:“不,不,不,不,没有人比我更美丽,没有没有没有。”蒂斯贝照着镜子,为自己插带发饰。这时,要表现出一种自我陶醉与欣赏的样子演唱:“是的,是的,我是最美的。

戴在那儿好看么?不,还是戴在这里吧,这样看起来非常好。”这一对姐妹的表演无论在动作或是表情上需要一定的夸张,要演的滑稽,这样才能表现出喜歌剧的特色。

灰姑娘在两个姐姐叽叽喳喳的歌声中上场。步速要慢,要表现出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无奈,但开始演唱“灰姑娘之歌”的时候,眼神要有所变化,从忧郁无奈转变为对爱情的期待,对新生活的向往,整首歌要唱的平稳。

灰姑娘的表现无论从演唱还是表演上都要与他的两个姐妹有明显的对比,一边喧闹,一边安静。

灰姑娘的歌声刚刚落下,蒂斯贝马上要跟过来喝斥:“灰姑娘别再唱了!怎么又是这首歌!”这时演唱者需要注意的是在用声位置上要略微靠前,声音要尖锐,要打破灰姑娘的安静。

灰姑娘要表现出被惊吓的样子,但又要为自己争取歌唱的权利:“我是在灰烬中,唱着属于自己的歌”。言外之意是:“这个权利都没有么?”饰演灰姑娘需要注意的是,灰姑娘在本剧中虽然是弱者,但并不逆来顺受。她也有自己的梦想、盼望和追求。

阿林多罗是拉米罗王子的老师,他化妆成乞丐来到曼尼菲科家乞讨。灰姑娘的善良接待与两个姐姐的无情哄赶要形成对比。

乞丐身上的异味很浓。两个姐姐要表现出对乞丐的厌恶,跟阿林多罗的距离要保持的远一些。而灰姑娘的饰演者则要拉着乞丐的手,在距离上要靠的紧密一些,并将自己的早饭很甘心情愿的拿给乞丐享用。

蒂斯贝和克罗琳达发现后所演唱的乐句要近乎于惊声尖叫:“给他面包?还有咖啡?滚开!滚开!”两姐妹对灰姑娘和阿林多罗连踢带打。因为两姐妹嫌弃乞丐脏兮兮的样子,所以在表演这一段的时候扮演者不能直接用手打,要使用扫把、棍棒等道具。

这时候,王子的侍卫队(合唱)出场,邀请曼尼菲科的女儿参加王子的舞会,在舞会中要选择一位作为王后。

接下来的这一段就是快嘴唱段了。得到这样的邀请两个姐妹又惊又喜,又紧张。急忙叫灰姑娘帮她们找出盛装,帮她们打扮:“灰姑娘到这里,灰姑娘过来,我的项链呢?我的羽饰呢?”灰姑娘抱怨着:“到这来,到那去,你们要把我折腾死!”

阿林多罗作为旁观者要对两姐妹的表现感到吃惊地唱出:“这些姑娘简直是疯了。”音乐节奏的加快和唱词的增多本身就烘托了混乱的气氛,那么在表演上就不能表现的过于的忙乱,否则整个的舞台就会让人眼花缭乱。

由于本段语言速度很快,音区并不是很高,所以音量不会很大,演员要注意在演唱时要面对观众,但在表情上要表现出角色的内心情感。比较好的一种表演方式是灰姑娘在中间,蒂斯贝和克罗琳达在灰姑娘两侧拉扯她到自己的这边来帮忙。

这样既可以表现出慌张的气氛,在演唱时,又可以正对观众,控制好舞台的布局及戏剧发展的节奏。综上,这一段的表演需要表现出慌乱的场面,但在内心中要把握清晰的节奏,控制好剧情的发展。

歌剧《灰姑娘》是罗西尼喜歌剧的代表作之一,虽取材于童话,却选择了现实性较强的版本;虽然是喜歌剧的代表作,却将正歌剧的元素融合其中,带有一定的启示与教育意义;虽然剧情较为简单,却由于罗西尼出色的音乐创作手法将剧中角色刻画的栩栩如生。

在音乐创作方面,罗西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的革新,在歌剧创作的历史上首次将巴洛克时代由歌手任意加添的装饰音式歌唱法(fioritura,原意是“花开般”,和“花腔”同义),全部都指定在乐谱上,这种大胆而有意义的革新,使得咏叹调更好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加强了戏剧效果。

剧中主要唱段灰姑娘咏叹调《我不再独坐炉火旁悲伤》就是这种革新的最好例证。重唱也是罗西尼独具匠心创作手法的完美体现,在其歌剧当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剧中第一幕的四重唱(罗西尼著名的快嘴唱段)《我是如此美丽,无人能比》和第二幕的谐谑性六重唱《这是一个难解开的死结》就是罗西尼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唱作品。

歌剧《灰姑娘》的诞生对之后的歌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罗西尼将音乐语言与脚本的戏剧结构完美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使这部歌剧成为一部宏大的剧作。

罗西尼以其高超的创作技巧,完美的形式,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震撼力,征服着它的观众,也证明了它与众不同的存在方式和价值。

参考文献:

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