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行业分析】在影视行业待了5年,我找到了国产剧拖沓的根本原因

2023-10-31 14:54 作者:岑岑 围观:

最近看了《龙陵洞鬼吹灯》,蛮喜欢的。虽然每集只有30分钟,但是节奏足够好,信息量足够大,不会出现拖沓的情况。

这几年也没人骂国产剧拖沓了。但是,无论怎么骂,似乎都动摇不了电视剧背后的影视公司和电视台的决心。他们还是要播还是不播,好像听不到群众的声音。

观众疑惑,口碑这么差,收视率怎么会这么好?到底是谁在看这些烂剧?

在影视业五年,我看到了赤诚之心的孟新,看到了灵魂肮脏的前辈,看到了投身影视业的老人,看到了被拐的小孩。

这个行业和所有行业一样,没有人值得你过分追求,也没有人值得你唾弃和贬低,包括国产剧拖沓的问题。所有现象的背后,都是资本的力量在地下涌动。

ToB的电视剧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

电视剧是ToB模式,这意味着是电视台直接为电视剧付费。

这和电影不同,电影是ToC模式,电影的票房收入是每一个走进电影院的真实观众贡献的。

ToB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剧情能拖下去卖更多钱?

电视剧和电视台的关系以前电视剧是通过电视台播出的。互联网普及后,视频网站应运而生,稍有自信的电视制作人会选择双管齐下。

先不说视频网站。毕竟和电视台相比还是新生事物,大部分还在亏损。

电视剧和电视台的关系就像员工和老板的关系。员工为老板创造价值,老板相应地支付员工工资。

电视剧为电视台提供内容,为电视台吸引观众,增加电视台的品牌价值,从而提高电视台的广告价值,而电视台用从广告主那里获得的钱购买电视剧,增加电视台的曝光率。

简而言之,电视制作人赚电视台的钱,电视台赚广告商的钱,广告商赚观众的钱。

电视台购买电视剧后,依靠剧集的收视率来销售广告。剧的收视率越高,广告主的曝光率越高,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越多。

所以,这里请记住一点:版权收入是影视公司的命脉,广告收入是电视台的命脉。

如何向电视台推销电视剧?理论上,电视剧和电视台是相互依存的。影视公司不断制作优秀的电视剧,电视台支付相应的购买价格,广告主提供相应的营销费用,大家一起走在为观众提供优质内容的康庄大道上。

影视公司、电视台、广告主、观众四赢,皆大欢喜。

但是,理论是理想的,深入现实后,每一个环节都不如预期,会带来灰色地带。

开拍前就卖光了。早些年,国内主流影视公司为了保证电视台买剧,早在策划阶段就找到电视台版权部门洽谈购买意向,拍摄前基本敲定购买合同。拍的时候,他们基本能确定电视剧能赚多少钱。

这种情况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烂老鼠屎偷工减料,拍不出承诺的质量,电视台只能自掏腰包。

毕竟资本是贪婪的。从影视公司老板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剧都卖完了,自然要在拍摄阶段省钱,多省一点净利润。

这样的情况出现几次后,电视台就不敢这么做了。质量差的电视剧会影响收视率,会影响广告收入,会动电视台的命脉。

拍完就签约,是前车之鉴。后期电视台只会在立项的时候和影视公司签订意向合同,拍完再决定是否购买。

于是影视公司改变主意,小心翼翼地伺候电视台的买片人。有不可避免的利益输送,也发生了一些荒唐的事情。

因为电视台的导演大多是中年女性,所以在拜访剧组的时候,制片方为了讨好他们,会找主演小鲜肉陪他们喝酒,让他们开心,顺利把片子卖出去。

不要以为拍完电影,影视公司就万事大吉了。过去几年,收视率造假屡见不鲜,影视公司也深受困扰。

为了把剧卖给电视台,影视公司必须签一份保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对赌协议。影视公司必须保证收视率达到多少个百分点,否则拿不到尾款或者卖不出好价钱。

站在电视台的角度,互联网的兴起导致电视开工率连年下降,广告主也逐渐离开了电视台。只有收视率上去了,广告主才愿意继续在电视台投入营销费用。

所以电视台会主动把做收视率造假的公司推荐给影视公司,影视公司只能额外支付他们一笔钱,而往往电视台愿意承担一部分这笔钱,相当于共同造假,欺骗广告主。

影视公司能不做吗?好吧,你不卖电视台。

这原本是圈内不成文的规定。影视公司虽然抱怨了很久,但为了卖片,还是不得不吞下苦水。如果只是一起骗广告商,估计大家都能承受。但后来,虚假评级的公司变成了职业敲诈。既然能让收视率高,就可以逆向操作,逼着制作良心剧的影视公司交“保护费”。

2018年《天盛长歌》因为不想造假被电视台砍了14集,赔了几个亿。当年《娘道》的制作人不想花足够的钱买收视率。在与电视台的谈话失败后,编剧兼总导演郭靖宇愤怒了,并将这一潜规则公之于众,彻底揭露了这一暗箱操作。

知道了电视剧卖给电视台的方法,就很容易理解国产电视剧延迟的原因了。

如上所述,版权收入是影视公司的命脉,广告收入是电视台的命脉。

电视剧越多,影视公司的版权收入越多;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时间越长,观众留存率越高,广告收入也越高。

影视公司对赌协议的理由

影视公司之间的对赌协议,迫使影视公司寻求收视率造假,买收视率的成本会增加很多。以《娘道》为例。一部80集的剧集,光是买数据就要7200万人民币,这也算在制作成本里。

电视台按集数和时长收剧,45集的价格肯定比30集高。所以影视公司为了卖出更高的价格,更愿意制作长剧。影视拍摄是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才集中起来的。然后,一个准备多拍几集,就能多卖几集。对于影视公司来说,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种习惯会被扭转到前期。影视公司要求编剧每集写一集半。也就是一部45分钟的电视剧,每集要写18000字。付给所有制作人的费用是按照30集计算的,但是后期制作的话,可以多剪辑15集,按照45集出售。

影视公司两头吃,既节省了制作成本,又多卖了钱,所以编剧后来在合同中要求以播出集数为准。

IP热和明星热

限薪令之前,也是IP热的时候,电视剧制作成本高。剧往往比国产电影高很多。

影视公司并不总是愿意,但是电视台认可这些IP和明星,甚至跟影视公司说,只要你找人主演,我就以XX的价格买,影视公司还得用IP和明星。

离婚律师的照片

但是电视台的承诺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并不高,所以影视公司用增加集数的方式来增加收入。比如吴秀波和陈瑶主演的《离婚律师》,耗资1.3亿,两个主演的费用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中央电视台已经证实,周迅和霍建华这两个主演如意宫中爱情的角色总共耗资1.5亿元。

因为电视台,美女帅哥路过街头,路人总想多看几眼。观众也是如此。他们遇到喜欢的演员主演的电视剧,总会看一会儿,于是电视机前的你我就成了电视台的收视率。

电视台和广告主之间的逻辑是什么?收视率越高,观看的观众越多,意味着广告的到达率越高,宣传效果越好,所以广告主愿意向收视率高的电视台支付巨额广告费。

所以电视台都希望收视率高的电视剧越长越好,所以一些大电视台,比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都会亲自剪辑。

《我是特种兵火凤凰》剧照

电视台会根据收视率灵活调整集数。最极端的是2013年热播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火凤凰》。这部剧原本只有46集。收视率一路上涨后,江苏卫视将其截为62集,出现了奇观。在每集40分钟的片长中,开头有10分钟的回顾,结尾有10分钟的预告,导致实际播出只有20分钟。

电视台没遇到电视剧火了怎么办?

从前文提到的对赌协议可以看出,他们宁愿伪造收视率,也要保住广告收入。

结论资本是逐利的。无论各行各业,自由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往往会导致自我毁灭。当狂热的逐利行为被游戏中的人冲昏了头脑,那些深陷其中的清醒人也是骑虎难下。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限薪令”、“收限令”、“古限令”等法规。虽然争议较大,但也是对影视产业链各环节收视率造假的有力措施。

现在视频网站异军突起,受众向电脑和手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视频网站给了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剧的类型开始丰富。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5G的到来将加速改变,被动接受电视台播放单一类型电视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