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什么叫圈层化,电影圈层

2023-10-31 08:23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张铭浩

分层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迷雾剧场”和“小资剧场”从剧场定位上有明显的“圈子”特征。近几年在圈子里流行的《开始》、《一闪一闪》、《亮星》、《青青报》等作品也有一定的“圈子”取向。比如前两部都是游戏叙事风格的作品,《时间空穿越》和《真玩》,就有一个迎合“游戏圈”的特点。这些作品大多具有圈子意识,但并不完全以圈子为导向,既能满足部落圈子的文化消费诉求,又能“走出圈子”,赢得大众的青睐,从而在“部落圈子”和“大众”之间达成“妥协平衡”。总的来说,这种“泛圈层化”的发展趋势是影视剧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然而,很多分层的作品也面临着“既不能满足目标圈子的审美,又不能让大众接受”的尴尬。比如前段时间的《我不能偷偷藏起来》,就被本该为该剧定位圈内观众的粉丝批评“没有还原近十年的暗恋”。比如早前的《约会时爱上你》和《我的邻居睡不着》也被目标观众批评太套路太俗套。这种尴尬也提醒我们,需要冷思考“圈子剧”或者知名度高、产业发展性强的影视剧的“圈子”创作。

影视剧分层发展趋势的成因及诉求对象

影视剧发展趋势的原因与网络“部落圈文化消费”的时代文化特征有直接关系。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圈子剧”的集中生产是由大量“部落圈子”年轻观众强烈的消费需求所促使的。正如鲍德里亚所说,“消费的一个基本机制是群体、阶级、种姓(和个人)的形式自治。”实际上,青少年借助“圈子消费”进行一种“身份划分”和“自我部落化”,目的是与同龄人对话交流,表明身份,确定属性,寻找同龄人。“圈子剧”可以满足不同部落群体的独特审美偏好,成为一种可以相互交流、产生共鸣、确定身份、增加个体对圈子信心的重要媒介。

影视剧分层发展趋势的形成也与分账剧的商业机制有直接关系。因为分账剧是平台根据一部剧的点击观看情况和付费用户数量分配给影片的一种剧风。所以这就要求剧集要有很大的点击量,二是鼓励观众消费。显然,在这种逻辑下,深耕一个群体,针对特定圈子,做定制化的圈子剧,是一种相对安全和重要的方式。

关注年轻观众的独特审美是影视剧分层的主要特点和目的。比如《全职高手》满足了电竞圈观众“平反电竞”的文化心理;《开始》的游戏循环,游戏少年救老人的剧情设定,满足了“游戏圈”独特的游戏审美体验。

影视剧分层发展的强化与变异

近年来,影视剧分层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精准分层”的制作逻辑,分层制作不断精细化、垂直化,甚至固定化、模式化。这几年,约会时爱上你,邻居睡不着,烟火厨房,遇见宫主,缠绵的话语难觅,少爷,慢一点,扑通扑通喜欢你,亲爱的柠檬精先生,还有戚凌都是“精准分层”的代表,大多着眼于一个圈子观众的审美喜好。比如《约定期间爱上你》《邻居睡不着》等作品都是“玛丽苏的爱情”情节,深受初高中女性的喜爱。再比如《遇见宫主》,将网络游戏与甜宠、古装等多维元素相结合,讲述主角穿越到自己的游戏中,并在游戏中交友、体验爱情的故事。在游戏部落和甜宠中很受欢迎。

但与之相伴随的是,这种“精确分层”和“垂直分层”也逐渐异化了。

第一,这种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流动的”工业产品,成为一种明显的“常规的”生产工作。以甜宠剧为例,大部分垂直类、细节类的甜宠剧在故事设定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人物动作和故事演变的逻辑相对固定。“在约定的时期爱上你”似乎符合网络霸道总裁IP文本的叙事套路,“契约情人”的设定早已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多次出现。《我的邻居睡不着》中“邻居误会-相互理解-甜蜜的宠爱”的设定也比较俗套。其实《我藏不住偷偷摸摸》中“暗恋兄弟朋友”的设定早已成为套路。这类剧情基本都是按照“男女不期而遇——误会与争斗——理解与帮助——甜宠与撒糖”的套路进行的,只需要在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上稍作改动,就会产生一部新作。

第二,这些作品大多以点击量等指标为依据,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制造“噱头”,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异化内容。比如最近《不能偷偷藏》中的“未成年暗恋”故事,就是一个带有“好奇心”特征的“噱头”故事,但这个“噱头”挑战了伦理界限,甚至让大众感到不适。再比如,《亲爱的柠檬精先生》在人物设定和故事逻辑上类似于《回家的诱惑》。该剧虽然有“报复前夫”的噱头,但故事逻辑比较常规,“报复归来”的噱头本身并没有太大创新。在这种异化的趋势下,这种过于“琐碎”的作品很容易陷入“单调重复”和“无序宣传”,消耗观众的审美期待。

影视剧诞生后的文化症候与制作危机。

如今的“圈子剧”多以初高中青少年为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他们已经处于“圈子闭环”,需要影视作品提供多重生活参照。但影视剧过于等级化后,不仅不会让这些青少年“了解这个世界”,反而可能加剧他们的主观感受,甚至加剧某种“敌意”——因为他们身边的人、部落、圈子与自己完全一致,他们看到的影视作品中的故事逻辑与他们的认知相同,可能会让还没有完全了解社会的青少年走进“圈子洞穴”,无法分辨。这会导致青少年的认知变窄,甚至过于理想化和浪漫化。比如《约定期爱上你》等甜宠剧,大部分还是“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一种故事设定。这种“靠男人来拯救自己”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误导很多青少年,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故事也容易让青少年浮躁,期待相遇,沉浸在幻想的泡沫中,甚至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

过于“单薄”不仅可能让观众陷入“圈子洞穴”,也可能让制作方陷入“自我满足模式”。虽然目前分账剧的制作人都在大力寻找“圈子爱好”,但圈子是无限的,圈子也是流动的,变化的。现在很多影视制作人找到圈子爱好逻辑后不断输出的创作思维,显然会让自己的制作陷入“圈子牢笼”,看不到整体的变化和圈子的波动。比如挑战伦理边界的暗恋,甜宠撒糖的圈子生产逻辑,最后都没有赢得圈子和大众的喜爱。这种尴尬的局面是一种提醒和佐证。

影视剧过分追求分层制作,也可能导致影视泡沫经济危机。一方面,过多的分层可能会导致作品的千篇一律、模式化、批量化,使影视行业流动性过大,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过度分层背后的商业逻辑是点击量而非价值内容,这就容易导致影视制作成为“点击导向”的制作,失去了它应该承担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引导。显然,从《不能偷偷藏》中未成年人暗恋的故事引发的争议来看,大众还是倾向于在理想范围内接受影视作品的。

尊重青少年审美,表达圈子文化,给青少年群体话语权,是影视剧创作的应有姿态,值得鼓励和呼吁。但凡事过犹不及,把握好“圈度”,坚守影视教育社会的初心,应该是未来影视圈分层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