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50000少年17,少年year

2023-10-30 02:50 作者:岑岑 围观:

"无止境的泥泞啊,断粮三天两夜

风雨吹打着钢盔,萧萧马鸣也已绝

倒下马匹的鬃毛,如今成死别的遗物'

这么阴郁的歌怎么会是军歌。因为一唱这首歌,仿佛就能体会战场上的辛酸苦痛,让人产生厌战之心。沙沙的脚步声和歌声持续着。 "

——《少年H》

1941年12月8日,一个被铭刻在历史上的重要日子,那一天日军进攻香港,17天后,港督"投降",香港沦陷。

彼时,"异国梦"破碎的张爱玲,正被迫入读香港大学,战争似瞬间爆发,香港沦陷,她也曾热血着和同学一起小心地躲避着空袭,选择守城,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到医院做临时看护。

张爱玲

那一年,风骨铮铮以至而立之年的萧红,早已被生活折磨的遍体鳞伤,笔耕不辍的唯一动力,或许只有那颗闪烁着莹莹薪火的爱国心,但战争的阴霾并未放过她,一种或许可称之为宿命的东西——肺结核降临,一个月后,不出所料地只能在硝烟中黯然凋零。

而在"敌国"的彼岸,那个拥有着清凉之水濑户内海的神户市里,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妹尾河童,正等待着攻陷香港后"庆祝品"的配发,但他最后并没有拿到。

是的,这个世界在这个时间点上,正在经历着残酷而血腥的战争,但同在一片天空之下,正在共同经历一件大事的人们,却迥异地分别经历着几乎完全不同的命运。

于是,在他们的眼中,这个名叫"战争"的东西,或者叫时间段,即使此去过年,却依然会以或随风而逝,或扭曲不堪的形式,在他们的记忆里慢慢发酵着。

萧红

张爱玲把记忆化为"血液",倾注进各异呻吟着的"爱与情"的故事里;而萧红则以力透纸背的"遗稿"笔刀,刻进后世所有"共情者"的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同身受地来一次宿命般的残酷伤痛战争"轮回"。

而这个或可称之为"侵略方"的少年妹尾河童,则满怀一种理性到平铺直白的心,于近古稀之年时,写就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战时回忆录"《少年H》。

试图以此"公正而透明"地揭开一个被时代异化后的"战时日本"里,一个普通少年长大过程的真实感受,一种无以名状的复杂矛盾感。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想把那些被封尘在内心精神世界深处的"伤痛"继续掩埋了,这个"一直"酷爱旅游、美食和极度恋物癖的"老顽童",早已尝试过所有想做的——他从事舞台设计,也会时时喜欢跳出"圈子",与随笔作家妻子风间茂子"文斗"一番。

妹尾河童

在妻子的眼里他是"可爱的好奇宝宝",他的一生都如孩童般对"所有"喜爱的东西,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好奇心,即使这些在收藏品上签章还煞有介事地列上"第二,第三继承人"的小癖好,被称之为"恋物癖",也依然把此"正式"列入他的遗愿清单里,与每一个他爱的人分享着。

于是在这似预感的生命尾声前,他不想留下遗憾,尽情描绘这本不厚的册子,妹尾河童小心翼翼去挖掘着从前的回忆,那段属于自己"少年"时并不好的成长历程。

即使此时的他,似早已(被迫)学会与"战争"带来的永久伤痛和解,也似重新开始着"好好"的生活,但那道结成丑陋疤痕的"曾经",永远难以消除......

少年H突然看到了错误的"战争"它是"双刃剑",伤人亦害己

1937年,7岁的妹尾河童("H",即其原名肇的罗马拼音首字母。)心里,只有眼所见,心所往的山川与大海,"不用"上学,可以肆意玩耍的日子很美好,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吃不到以前的很多零食了,但有得玩,就心满意足了。

刚开始是这样的,但慢慢就开始改变,那是种介于潜移默化和突如其来之间的"突兀",就像年少的H对母亲有着天然的依赖,但又不喜到略感羞耻作为基督徒的母亲去热心传教一般,带着一种对一切事物旺盛而敏感的好奇心,早早地感觉到"要变天了"。

这让我想起同属年少时,趴在爷爷腿上迷迷糊糊地听到的"打战故事",还小的我,根本不懂什么叫"战争",更加不会明白在那个时代里,人们是如何艰难地挣扎着,才能"幸运"地活下来。

但我清楚地看过留在爷爷小腿肚上,硬硬的难看小圆疤,那种难以抹去裸露在外的肉色,给年幼的我,留下至今想起都会打冷战的莫名阴影。

是的,《少年H》的故事,他视角下的回忆,或许不再只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似被放大的属于一个时代感受各异,但殊途同归的共同记忆与难以磨灭的"证据"。

那种永远无法忘记的伤痛和屈辱,其实在那个不远的"敌国"彼岸,也在以一种感受趋于一致的"生活"在被那里的人们经历着。

就像故事里,突如其来的各种禁令:

不准登高远望;

不准看"非法"书籍;

不准庆祝圣诞节和其他"非法"的节日;

甚至不准从右到左写字。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红标片小哥"成为一个赤色分子被抓去充军,生死不明,以及"女娘小哥"收到征兵令却因"害怕"而上吊自杀,等等对于少年H来说是身边事的发生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战争"精神冲击。

并随着少年H的一天天长大而越演越烈,"战时经济"的影响已然从悄无声息蔓延成"全民皆战"式的疯狂,连"铁纽扣"都清缴的"战争金属支持",严厉到只有"一种声音"的精神管控,都让身处这个占着"上风"的国民生活变得魔幻而趋向缺衣少食的难熬。

于是,少年H被迫开始正视自己的成长,那种随着一个叫"战争"的东西一起捆绑着长大的无奈,因为他的父亲那晚一夜未归,因为他是长子,要保护母亲,即使他也对天空中盘旋的轰炸机颤抖。

但他还是承担起突如其来的"责任",保护着母亲去避难,就像个勇敢的男子汉那样,似一瞬间就长大了。

说实话,以往的我,即使去直面如此多沉重而真实的"战争"描绘,却依然总有一种属于隔着时代的"距离感",会感到不舒服,会感到胸口闷闷的,但始终无法与"感同身受"地去真正产生相应的悲悯。

但在这个明明很"平常"的《少年H》的故事里,却似突然找到了一种接近"共情"的悲伤感。

即使"世间的悲喜并不相同",但或许是年龄相近,场景相似,总之在少年H的生活中,会感受到一种属于"成长"的同喜同悲的,被称之为"青春期"的观感。

少年H突然看到了错误的"战争",就在他用湿被子保护着母亲躲避轰炸的一瞬间,就在他惊险地躲过机关枪扫射的一刹那,他有了属于自己成长后的"主见"。

逐渐进入白热化的战争让懵懂的少年H迅速长大,开始有意识地去选择"反战",因为他清楚地从与死神擦边的幸运中,意识到"让大家陷入如此穷困与痛苦之中的战争必然会失败",也看到了被军国主义异化洗脑国民的悲凉。

可叹的正是如此,被冠以"战争"的行动,从来都是如双刃剑一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伤人亦害己的错误,不管是被侵略的,还是倾举国之力去伤害的,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这是一个尤为特别但真实的视角,原来满目疮痍的并非只有我们,作为可恶的侵略者的敌国本土,也是如此,贫瘠的岛国即使倾尽所有也难以为续,最后被搜刮,掏空殆尽的依然是身处最底层的普通人。

"难道一定要老百姓都死光吗?玉碎到底为了什么啊?"

如H一般的少年们在质疑,本土的所有人也有着同样的质疑,只为了少数执拗的军国主义者,就让家园被日夜轰炸,就让如此多人流离失所,不惜留下老弱病残"全男皆兵",甚至付出无辜的生命,到底为何?

血流成河,哀嚎残喘,永远都是底层之人,可悲,也可叹,却无可奈何之感,或许是少年H直到下笔描绘之时,都难以把"真正"原因阐述清楚的吧......

"太好了,终于结束了。"即使惨烈,也只是"成长"必要的代价

时间来到日本战败的1945年,那一年,"崇高"的天皇被揭开真实的老头面目,卡着腐朽的声音,在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之后,宣布着无条件投降。

彼时,高喊着"太好了,终于结束了。"却被学长"打倒"的15岁的少年H正在长大,在尝试触摸自己即将挤入的"成人"世界。

但血淋淋的是,在他踏入的第一步,就被眼前的一幕:

前一天鼓吹穿白衣躲在掩体里,就可以抵抗盟军"新型炸弹"的洗脑团结宣扬",第二天就被迫打碎了"神圣"天皇在他们心中的"至高无上",承认侵略的事实,表示无条件投降的诚恳。

但就是没人为此道歉!

是的,道歉!被轰炸地满目疮痍的城市,血流成河的死亡,以及忍饥挨饿和被洗脑的精神伤害,这一切的一切,居然没有人为此道歉?

最诡异扭曲的,居然是那些在战后依然活得如鱼得水,却在从前大义凛然,叫嚣要是美军敢登陆接收日本,自己一定要杀了他们陪葬的军国主义军官们的翻脸无情的行为。

以及那个发动战争的始作俑者——天皇,更是依旧做着他"至高无上"的天皇摆设,既没有作为战犯对这场血腥战争负责,更没有对因此死去的无数亡魂道歉。

感到无比荒谬的少年H ,此时才感到所谓成长的残酷,他付出了如此惨烈的代价去"成长",居然换回如此"结局",他无法接受,于是选择自杀。

这种感觉,就像我曾经接触过的几位日本人一样,或许样本少,但单就接触的数十人而言,基本无一不认为当年的战争是荒谬而残酷的,不管是对我们而言,还是对他们而言,其实都是永远难以痊愈的精神伤害。

其实说到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或者是把此归于时代的"必然",总之,我们胜利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们失败了,该有的代价还是一样巨大。

战争之下,"没有"幸存者。

这不是辩白,也不是妹尾河童最想表达的,这不是电视里"狗血"的情节,这是一种真实的直白"原样"呈现,是活生生的"少年H"们的曾经生活经历,是一种叫宿命的命运演绎。

只不过刚好让他们遇上"战争",于是只是需要付出"普通"代价的成长,变得加倍惨烈付出,但这就是命运,人活一世,先活着,再思考,先无知无觉地长大,再回忆疼痛,就像年近古稀挖掘苦痛的妹尾河童一样。

最后,还是归到个人的成长,那种永远会把我们变成"自己最讨厌的人"的长大:

"人,其实是菲尼克斯火凤凰,它能浴火重生,永远不死。"

写在最后:

说实话, 以前是真的没有想过作为邪恶侵略者的日本本土国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而这本《少年H》的直白呈现,让我有一种把对"战争"的认知拼图,才拼完整的感受。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独立思考"吧,身处历史的长河里,站在高处看,才略显"中立"......

推荐大家可以试试《少年H》,一定会收获一种特别的认知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