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充满血泪的闯关东:千万人无奈迁居,熬过苦日子却迎来土匪和日寇

2023-10-29 00:33 作者:岑岑 围观: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部电视剧:《闯关东》,讲的是国难期间(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山东的一个家庭,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离开家乡到关东一带谋生。

那么,历史上真正存在的“穿越关东”的迁徙热潮是怎样的过程呢?

第一,强行闯关东其实有两层意思。从广义上讲,山海关内的各个地区的人都是“去关东”谋生;第二,有具体的东西,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也就是清朝同治到民国时期,关内民众前往东北寻求出路的历史。

清朝同治到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多灾多难的状态。旧社会的破败,狼子野心的外敌的不断施压和迫害,自然灾害的不断干扰,让底层民众苦不堪言,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山海关的人为了谋生,趁着沙俄占领远东和“禁关令”松动的机会,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关东地区谋生。他们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使中国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移民潮之一——去东方,另外两次是去西方出口,去东南亚。

“去东方”热潮的参与者可以说是遍布全球。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和山东是最重要的迁出地区,其中山东占迁出地区最多。据统计,到1929年,从山东迁到关东地区的人数达到了几千万!即使在今天,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山东人后裔仍然占据大连人口的最大比例,占到了惊人的60%。由此可知,山东人无疑是当年迁徙热潮中的佼佼者!

那么,《东去》是如何突围的呢?你是从哪里闯入的?

二、去关东的目的地首先,“去关东”主要是通过水路和陆路来实现的。

水路上以天津、烟台、青岛为主要渡口,乘船漂洋过海,前往关东境内。因为大连、营口、丹东离海最近,自然成为“去东方”的首选。其中一个从青岛出发,直奔海参崴,但是路途遥远,步行的人很少。

在陆地上,需要绕过山海关才能到达今天的开元地区。但当时边境仍有管制,道路确实偏僻,出行困难,所以迁移的人很少选择陆路,大多从水路出发。特别是山东人,因为山东是离海最近的地方,所以山东人基本走水路。

“东游”的人进入关东地区,大都市选择先定居辽宁,再进一步北上。为什么会这样?没有其他原因。清政府时期,统治者称关东之地为“龙兴之地”,一直认为是“封闭的,很少耕种的”。

事实上,关东地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东地区土地肥沃,在当时很少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于家乡遭受自然灾害,根本无法耕种的山海关人来说,这里是风水宝地,是世外桃源,所以当时迁入的人直接定居在最近的辽宁地区,在那里耕种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迁入,辽宁发展迅速,即使不是人满为患。基本肥沃的耕地早已被先来的人占据。为了有更多更好的耕地,新移民自然会北上寻找更肥沃的土地,并决定在哪里定居。

在辽宁逐渐失去空之后,吉林和黑龙江省市也迎来了移民大军。移民人口多,而且逐年增加。据统计,新中国之前,关东人口从清末的300多万猛增至4000多万。更何况在1927年和1929年,还出现了一年内人口迁移到一百万的盛况。

这直接导致了关内民众对关东地区的快速开发。根据目前可以确认的资料,在“闯关东”的高峰期,山海关内的人甚至迁到了漠河,这是中国最东北的地区,已经是中国的边疆了。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也有痕迹可以证明,那就是堪察加半岛。

第三,关东之旅充满了血泪。关内民众进入关东地区谋生。其实他们也得到了机会,甚至在关东扎下了根。有些人仍然玩得很开心。但这一切都不容易,关内的人也是用无数的眼泪甚至鲜血换来的。

关东地大物博,土地肥沃,但并非都是无主之地。这些土地有名义上的所有者。如果你想耕种,你必须先购买或租用它们。虽然物美价廉,但对于当时逃离国家的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这些人只能去臭名昭著的“老金沟”淘金,或者干脆去给当地的地主当雇农维持生计,逐渐积累一笔钱,来代替接下来的一两亩农田。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不知道“老金沟”里留下了多少比金子还多的血汗。

很难熬过天翻地覆,颠沛流离的苦日子。我已经买了田地,可以耕种的土地和可以居住的房子,但是仍然很难平静地生活。当时东北土匪横行,俗称“大胡子”,遍地都是,坏事做尽。最坏的时候,每家都要给自己造一个小电池,以防土匪。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家原生了根,有房有田,但因为胡子,房子被人放了火,被迫搬到城里避祸。虽然迎来了美好的未来,但却是后话。

之后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在东北没少干坏事。冒险到关东的人所受的苦,比初来关东时好不了一点,血泪俱尽。

“去关东”无疑是一个壮举。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山海关的人民开始了移民热潮,为自己找到了机会。大无畏的困境,勇于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都是我们现在非常敬佩的。

此外,关内民众在关东地区的发展,不仅有效地阻止了当时俄国侵华的步伐,而且“利在一时,功在千秋”。他们在东北的开荒为日后东北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基础,尤其是东北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这一壮举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它的开拓精神镌刻在我们民族的骨髓里。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这群勇敢无畏的人仍然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佩。

作者:罗博阳

参考资料:

1.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集。

2.北京条约

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东方之旅:势不可挡的潮流”(新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