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显微镜下的大明》官宣阵容,显微镜下的大明 爱奇艺

2023-10-28 19:16 作者:岑岑 围观:

“我这辈子都没梦到过惠州。”

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想到了徽州的小青砖瓦马头墙,徽州的油菜花,徽州的水墨诗。现在看完《显微镜下的大明》,才体会到“虽被拘留,却被视为壮士侠士”的豪迈景象。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中,马伯庸巧妙地用六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明朝不为人知的民间疾苦和人民的悲哀。

故事梗概:

这是一本只要一开始打开就会被吸引着看完的书,大概需要10个小时才能看完整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明朝六个基层政治事件的故事。

六篇短篇分别是:学霸必死——徽州丝案始末;笔与灰的选择——婺源龙脉之战:谁动了我的祠堂——甘阳书院的法律处境:世界是透明的——大明第一档案馆的前世;胥吏的盛宴——彭县胥吏诈骗案:正统年的情况。

其中很多段落甚至有“穿越时空空”的感觉。即使400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仍在重演。

(此处已添加书卡,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我听过一个知名历史教授说,历史是重复的。

马伯庸老师文笔真的很好!从这些小人物的视角,我们可以回到几百年前,走进夹在厚厚的历史褶皱中的小人物的人生经历,展现当时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与小人物的坚守。

故事跌宕起伏,作者试图以冷静内敛的方式不加评判地叙述,为那些生于尘埃,死于默默无闻的蚂蚁们传道,接力他们迷失在宏大历史中的声音。

也许是人性让我们容易被大人物、大事件所吸引,但要了解历史、了解大明,不仅要关注庙堂之高,更要关注远在江湖的人,听到底层的呐喊。

在普通人的经历中,有最真实的规律。

当我读到书中的这句话时,我震惊了——

“大明地方官员的政治思维向来以稳定为主,说什么都没错。至于不讲道理,那是其次。老百姓也明白这个逻辑,所以有什么争议,不用管,先闹一闹。做好了,政府往往会根据麻烦来分配;不能闹,也是法不责众。"

佩服马伯庸的想象力,光靠文献上的一句话就能写出家喻户晓的好故事,让人看了直呼过瘾!

关于很多基层单位和官场的运作规则,让人感觉麻木,比如下面这几段——

1.“大明官场有一个特点:被上级重视的,未必被下级重视,而且经常反复;但如果上级什么都不管,下一任首长马上心领神会,很快就被抛弃了,堕落的速度惊人。”

2.“(大明)朝廷为了保证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不在乎牺牲社会活力和个人自由。”

3.“官员的原则是:抓到首犯,从轻处罚,威慑打压为主,不求治本,只要我任期内不出事就行。”

4.“读史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轻易把古人当白痴。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历史和当时人们的视角不一样,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如果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就会明白,很多看似愚蠢的举动,都有其逻辑和动机。”

5.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政府说的空音调越高,越说明他们不打算干实事。

……

书中有很多像这样一针见血的话,读起来让人觉得后怕。感觉作者真的敢说!

书中展示的官员画像,其实是大多数人的画像。很多时候,我们骂这些官员,骂他们黑,骂他们贪,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坐到那个位置,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把事情做好太难了。

在《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要做一件事,需要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权衡,沟通讨论,有些根本不可能讨论。

这和马伯庸的另一本书《长安的荔枝》有异曲同工之妙,写的都是历史上中小人物的沉浮。长安的荔枝更短,更身临其境,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官场的风风雨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初心。

“即使失败了,我也想知道自己离终点还有多远”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显微镜下的大明》比较好读,分为六个小故事,但是关于历史背景的解释也厚一点。

(此处已添加书卡,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最后我们发现,无论是为官还是为人,保持初心和善良的本性都是不容易的。这可能就是伍尔夫如此看重“普通读者”的原因。

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感谢作者马伯庸先生擦去书封面上留下的层层灰尘,再次感受到几百年前鲜活的人和事,认识到他们和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困难。

让人放下焦虑,打开格局,这或许就是读史的意义。

#历史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