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对话北京写字楼“清洁工画家”:拿拖把是为生计,拿画笔才是自己

2023-10-28 13:51 作者:岑岑 围观:

56岁、清洁工、画家,这些关键词交织在一起,让湖南新化人王最近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

在51岁之前,王一直被局限在“一个颠倒的女人”的眼里。她高中没毕业。她年轻的时候在家乡的村子里种树苗,然后出去学美发,进了一家工厂,做服务员。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她带着女儿从湖南来到广东,在浙江台州结婚。显然,她一直在为钱发愁,但她“活得不安心”。她不年轻了,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但她研究庄子、杜丽和余秀华。我得自己设计衣服穿。

51岁时,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履行了对一个家庭的责任”。于是王也抓住了一个机会,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福建学画。

她对自己“必须思考”的要求,她与人群“面对面的孤独”,她拥堵了这么多年的一切,都顺着画笔走了出来。王前半生得到了难得的夸奖,之后她为自己设计了一个仪式发型,表示要“从头开始”。

但她无意用绘画来证明自己。“道溺于屎”。她穿着保洁服在北京的写字楼里谋生,在写字楼的一个小角落里,用画笔安全地延伸着自己的灵魂。

成名:我51岁才学会画画,保洁阿姨发现了她的天赋。

王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6点开始打扫卫生工作:擦、扫、推灰尘,保持楼层会议室、老板办公室、公司员工吃喝的卫生间干净。晚上7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走出窗明几净的楼房,回到北京第三使馆区马良河附近的城中村,穿过拥挤嘈杂的窝棚,来到自己6平米的出租屋。像所有在这个城市工作的人一样,她忙于应付上下班的人群,偶尔会感到疲惫。

但是她仍然有一些自己的不同之处。她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她穿着红色长裙,在一个画架前描绘绿色风景的照片。每次一起打扫的工人看到都会发出“哦哟”的声音:“这是你吗?”

王在工作之余基本都是画画,在写字楼一个安静的角落画画,在拥挤的出租屋画画——渴望呼吸的灵魂不需要依赖太多空 room。

2017年,51岁的王在台州某县城做酒店服务员。打扫干净后,她可以呆在空房间里看电视。她看电视剧少,更喜欢纪录片。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福建屏南双溪镇有一个免费的教学工作室。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60岁老太太,经过短短一周的学习,居然画出了一个像样的灯笼。

王被吓了一跳,又有些感动。年轻的时候,雄心勃勃的想象力在几十年婚姻不顺,东奔西跑等琐事中渐渐淡去。现在女儿大学毕业了,也不怎么在意了。为什么不尝尝这个免费馅饼呢?

王出发的时候,她想的不是艺术,只有手艺——如果她没学过绘画,可能会做点小生意。直到她来到福建屏南双溪镇的这间画室,坐在画架前,旁边的助教夸她画得太好了,让她大胆地画。

“我知道她(助教)在骗我。”王笑道:我只是随便写写,助教却夸她开心。前半生没人这样夸过她。她很性感。

那个工作室里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城里来的年轻人,或者过着无忧无虑生活拿着退休工资的中老年人。他们靠绘画来慰藉心灵。后来,一些生活失意、受困的人慢慢走来,试图通过绘画寻找新的出路。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能一直卖画的人就更少了王力可·刘芸。

△王的画

"许多人称赞我在绘画中很好地运用了色彩."来自世界各地的不断赞扬使王相信她是有天赋的。更重要的是,她过去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带着压抑的灵魂,都用手中的这支画笔发出了声音。

后来,她把头发的下半部分剃成一寸,上半部分扎成马尾,意为“从头开始”。

异类:学过美发,去过工厂,也学过老子、庄子、杜丽、余秀华。

如果条件允许,王不需要51岁才能迎来这个“从零开始”的机会。

王出生在湖南娄底新化县的一个村子里,从小就帮父母干农活。她从小胆子大,经常一个人翻过几个山头去玩,但是她的父母并没有空管她。她记得自己玩累了,在草丛里睡着了,直到夜晚的凉意渗进了身体。她醒来,在月光下独自回家。自由的野性和亲近自然很早就刻进了她的性格。

后来,王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重点高中,但因为父亲天生残疾,她最终辍学回家照顾家务。但是,她会抓住任何机会阅读,比如村里用来贴墙的报纸。她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倒贴的时候就倒着看,经常脖子酸痛。

年轻的时候,王憧憬着自己未来的生活:“活着,活得更好。最好是有新的衣服和鞋子。最好能让养育我的父母开怀大笑。”她也有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成为作家不需要任何成本。“可悲的是,这并没有实现。”

二十出头的王在报纸上看到国家扶持绿化和果苗,就去学技术,希望带动乡亲们一起种果苗致富。一开始没人相信她。她说胡话的时候,感觉“像堂吉诃德”。第一批树苗赚了钱,村民们被吸引了。有了钱,各种是非就出现了。王说,中间有人怀疑她在贪污钱,有个男的过来示好,眼睛却盯在她的账户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婚姻。一切总是和钱有关,其次是言语和肢体暴力。我女儿7岁的时候,她丈夫死于车祸。王带着女儿走出了这段婚姻的苦海。

后来,我学会了理发,在工厂工作,做清洁等。我母亲和女儿去了广东和浙江台州谋生。在这里,王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老林。“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老婆,他们家对我也很好。”王笑道:但同时,老林也不思进取。只要她能活着,就支持她但不理解她。老林老家100人左右的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不要跑外地嫁过来的女人...

王并没有在意这个。她努力赚钱,拉着老林给女儿盖房子。闲暇时,她读《庄子》《老子》,李白、杜甫、黄庭坚、余秀华。她还为裁缝设计了自己的衣服,让几百块钱就能穿出别人几千块买不到的质感。

“他们觉得我不一样,但我真的觉得自己很正常。”王只要求自己修身养性,思考人生。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倒挂婆”,整天折腾。“我们无法摆脱对方。那是一种面对面的孤独。”

王很郁闷,但她并不讨厌。她有自己的调侃方式。古人云:“铁打的人可以被天气打磨,不吃醋就是庸人。”如果你这么想,被批评几句也不会吃亏吧?

Label:“清洁工艺术家”?“农民画家”?她说:“没有人比别人优越。”

在福建画室待了一年后,王去了深圳大芬油画村继续学习,后通过画友的介绍去了河南的一所学校教小朋友美术。工资不高,但他很开心。2020年才爆发疫情,学校没有开学,生计成了问题。今年,她决定去北京旅行。

王并不想靠画画发财。她甚至放弃了画画,只是为了挣点钱还丈夫的债。餐馆服务员的工作对她来说太重了,所以她换了一个写字楼当清洁工。

一位曾多次鼓励她的大学教授得知她来了北京,主动联系她,问她最近在画什么。“知道我不画之后,他每隔三天就来催我,几乎是守着我开始画。我后来也知道,很多来买我画的人都是他介绍的。”你能让别人如此怀念的才华被自己埋没吗?王又拿起了画笔。

有人从媒体上找到王,称她为“清洁艺术家”。之前在福建的画室,她还被冠以“农妇画家”的名号进行宣传。王讨厌农妇这个词。“现在还有工作女性和学习女性吗?”

在央视做了“清洁工画家”后,很多初中同学加了她的微信,把她拉进了同学中。“他们说我当时成绩不好。为什么我现在的生活这么惨,在北京扫厕所?他还说会让我回去,他们会给我找份工作,一份体面的工作。”

王感到愤怒。“我哪里惨了?这么多年去这么多城市旅游,我从来没有自卑过。”她说她经常和人说话,她说的都是废话。比如之前在福建画室,很多人不解她是农村的。有一次她带别人去山上玩,因为她小时候跟爸爸学的,知道很多草药。她说她是农村的,但是别人不相信她。她说自己是湖南某农业大学的教授,别人喊“王老师”。

“陶是溺在屎里的”,王说他很久以前就读过《庄子》里的这句话,只是到后来才明白。“我一直在研究一种生活。我发现大多数事情都不是用钱能解决的。”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路上有一坨屎,人们会绕道走;但在春天,这堆屎所在的地方会生长出很多茂盛的花草,而在秋冬季节,可能会有很多鸟类栖息或捕食这种花草来延续生命。

王说,他相信“没有人比别人优越”。

至于她手里拿起的画笔,她说:“你能有什么志向?就一直画到好,一直画到良心能过。”

潇湘晨报记者陈武幸子

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