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于震主演的鼓楼外,鼓楼外于钟声喜欢陈颖吗

2023-10-28 12:50 作者:岑岑 围观:

由王志立编剧,于震执导并演出,讲述北京木匠学徒传承、兄弟恩怨和解的现实主义话剧《鼓楼外》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该剧被认为是继《爱情满院》、《正阳门下》之后的又一部正宗京味剧。剧中原汁原味的京味和“艺术大于天”的匠人精神尤其受到观众的喜爱。不少观众称赞《鼓楼外》别出心裁,京味十足,在接地气的师徒故事中,洒下了温暖励志的人生轨迹。

你为什么在鼓楼外导演和演出?从世人痛恨的“罗世彬”到北京木匠余忠,于震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于震几天前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坦言,与罗世斌和余忠生相比,当利益与底线发生冲突时,坚持利益必须让位于底线,是后者最大的人格魅力。对他自己来说,他为这部作品付出了努力,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但导演和表演一次就够了,不断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切换,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以后专心做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够了。

在鼓楼外结缘,这是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北青报:是什么样的机遇和原因让你这次以导演的身份在鼓楼外拍摄?

于震:我之前演过一个剧叫《我的二哥和二嫂》,然后认识了编剧王志立老师。拍这部剧的时候,我们经常聊天。王至立老师的京剧写得非常好,创作了《满园情》、《正阳门下的小妇人》等多部佳作。我约了他帮我写一部京剧。聊天中,我说我是北京演员,在鼓楼一带长大。王志立老师决定写鼓楼外的故事。写剧本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当导演,导演了一部叫《碟中谍》的戏。王老师的剧本《鼓楼外》写出来后,我也有了一些当导演的经验。本来我只演这部剧,想请其他导演来执导,但是因为档期的问题没能成行。后来我和制片人刘国华、编剧王志立谈过,他们也认可我。让我试试我自己的指导。正好《鼓楼外》写的是鼓楼,而我从小在鼓楼长大,所以就自导自演,拍了这部戏。

北青报:鼓楼外有着鲜明的北京文化底蕴。你导演的这部剧和你之前的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于震:我认为鼓楼外的戏剧反映了像我一样在胡同中长大的北京人的真实生活。

我太熟悉鼓楼里的生活了。我在一个小区里长大,那里住着32户人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巷子里有东西,口口相传,人情味特别浓。此外,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目睹了我们国家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所以在鼓楼外,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祖国和北京的发展变化,也可以看到人的成长变化。王志立老师的剧本里写的是,不管你的事业、生意做得多好,不管做得好不好,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鼓楼外》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讲述了四个徒弟在中国做传统家具,然后又从事其他行业,最后踏踏实实回归真实的故事。

迷人的性格,坚守底线,是铃铛的根。

北青报:除了当导演,你还在《鼓楼外》中出演了大师兄于忠。在你看来,余忠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震:余忠生是个木匠。他住在鼓楼外,从小喜欢古家具。他在工作中相当乏味和专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他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他做了很多行业,比如路边摊煎饼,然后卖鸡蛋养鸵鸟,做了绿色家庭产业链,然后和别人合作做了上市公司,事业越做越大。但是,当他的事业做得很大的时候,他发现一切都没有了,爱情和兄弟情谊,包括亲情,都没有了。他突然发现,人生最重要的是情感,而不是事业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余忠生,当利益与他坚守的底线发生冲突时,利益必须让位于底线。这是钟灵性格的根源,无论他做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他都坚持下去。这种精神在目前是相当难得的。

北青报:鼓楼外涉及很多传统木工技艺。你为这部戏做了很多准备吗?

于震:玩玩具是我最大的爱好。中戏毕业后,我进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来有幸认识了大编剧邹静之。邹静之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老家具。他也写了很多剧本。然后,通过他,我认识了王刚先生。所以我和他们玩了很久,用北京话来说叫“玩”。都是手把手教我的,让我对家乡有了一些了解。除此之外,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和邹敬之先生一起在家具城或者木工房度过的。从看木头开始,是什么木头,什么时候,什么材质,然后怎么做。明清家具有什么特点,民国有什么特点?很好玩。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这个爱好,所以是我平常生活中的一点点积累。

北青报:你觉得这次既是导演又是主演,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于震:演员是有感情的,演员生活在角色中。导演是理性的,导演活在戏里。对我来说,一会儿活在剧里,一会儿活在演员角色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你是导演,你要指挥剧组的服装、化妆、道具、摄影、美术、录音等部门。你一定是在理性地谈论你应该如何准备。而演员也不用担心这些,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拍完这部戏后,我就不再导演和演戏了,因为我觉得什么都缺,我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么我踏实地导演了一部戏,要么我老老实实地演了一部戏。这是两种职业。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创作经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虽然辛苦,但看到这部作品成功播出,还是很甜蜜的。

鼓楼外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中轴线申遗

北青报:《鼓楼外》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比如易大师大川说,“为小事而战,必失大道。”如何看待剧中蕴含的这种生命魅力?

于震:“为小事而战,必失大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就会失去更大的东西,失去大道,甚至会让自己陷进去。现在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东西迷惑,不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例如,余忠生是一个木匠,他的不忘初心就是做好每一件木工活。如果你专心做好这件事,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而不是做这个做那个。还有一句老话——“仇人宜和好,不宜结婚”,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做到太难了。剧中,我和海一天饰演的二弟尹东一因为仇恨一直在互相争斗,最后我们都输了。兄弟间的争斗在当下经常发生,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仍然有启发意义。

北青报: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一年,钟鼓楼是这部剧的重要场景。此时播出《鼓楼外》是否也是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一种帮助?

于震:说到钟鼓楼,每个北京人都知道,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北京的中轴线是什么,它涵盖了哪里。然后鼓楼外的戏很好的体现了什么是中轴线,什么是钟鼓楼,北京的中轴线有多美。这部剧在北京中轴线上会起到宣传作用。全国观众通过鼓楼外就知道,北京的中轴线是这样的。(记者杨文杰)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