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开年华语最佳《想见你》伏笔整理,原来剧情不止一个莫比乌斯环

2023-10-28 10:56 作者:岑岑 围观:

昨天,你们要的大结局来了。

有够夸张的。

当晚上榜三个热搜,#爱奇艺崩了#貌似也有它的锅。

早在去年12月,Sir就郑重提醒过,切不可对它等闲视之——

一部2019年的剧,每周一集,经过近三个月的更(酷)新(刑)播到了2020年。

开局8.0。

9.2收官。

年度最佳华语剧?

年度最上头华语剧。

想见你

在等更新的日子里,粉丝们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Last dance》有循环播放500遍吧。

昨天的大结局是你最想要的ending吗?

相信见仁见智。

有惊喜。

先是上周遭遇盗版泄露风波,摄制组临时集结,在杀青九个月之后,连夜抢拍彩蛋。

也有遗憾。

比如,莫俊杰的助听器是怎么遗落在了现场?

编剧他竟然忘记填坑了!

忘记了!

忘了!

了!

无论这个结局是否完美。

都不能掩盖《想见你》刷新我们对于台偶认知的事实。

上次写女主角柯佳嬿,评论区就有毒饭要求:

希望想见你完结后,能写一篇从头到尾的解析

大结局后,事实上剧中所有的悬疑都已经揭开,无需多做解释。

Sir更想复盘的是。

这部跨年大戏,为什么值得。

01 莫比乌斯环到底指什么?

看完大结局,Sir第一感觉是,不对劲。

不对劲在哪?

在强行破环。

众所周知,这部剧让人上头,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在它那个看似无比完美的“莫比乌斯环”剧情。好像每一个剧情,都能完美合缝。

但被结局破坏了。

黄雨萱为了挽回陈韵如的性命,在最后一次魂穿回去的时候,紧紧抱住了莫俊杰。

过去被改变了,陈韵如没死。

那么之后就不会有莫俊杰入狱,也不会有李子维来探望他,最后出车祸,魂穿到未来附身在王诠胜身上的事实。

也就不会有2010年王诠胜(实际是李子维)向黄雨萱表白,和她相爱的过程。

更不会有王诠胜飞机失事,然后黄雨萱魂穿到1998年的事。

电视剧里怎么表现这一点?

所有相爱的证据,一一删除。

未来既然都不会发生,过去两人的种种回忆,也就不会发生了。

怎么说呢?

还是有点牵强。

就像打破了莫比乌斯环,不是靠巧妙的剪接,而是仅仅强行将环拆开,把两个面重新翻过来,变成一张普通的纸。

但在刷过一遍又一遍之后,Sir终于明白了关窍之处。

关键点,看这个图。

无数代表平行宇宙的意象:

窗口上那幅画,挂着无数钟表的时间之树;

黄雨萱背后出现的两个莫比乌斯环;

以及达利的扭曲钟面。

什么意思?

是不是代表,剧情根本就不是一个莫比乌斯环,而是两个,甚至是更多的莫比乌斯环?时间其实从来未曾停过向前流逝,只不过,每一次他们在穿越的时候,都是在穿越不同莫比乌斯环?

一个破题的情节在于——

黄雨萱在2020年12月30日,驾着车去到海边,将伍佰的磁带从已经被破坏的播放器里拿出来,放到自己的车上。

没有sony随身听,还可以用sony车上播放器。

然后就魂穿到了1999年,陈韵如死去的那天晚上,在她眼睛睁开来那一瞬间,顺利逃走。

这一招魂穿的方法,跟谁学的呢?

其实不是跟谁学的,而是从李子维魂穿到未来的方法被启示出来的。

关键根本不在于用什么听音乐,关键是要用sony产的播放器。

(sony打钱)

那么,李子维能够魂穿到未来,黄雨萱难道就不会一不小心魂穿到未来吗?

不会。

因为魂穿虽然有外在条件,比如伍佰的录音带,闭着眼睛听歌等等,但它的核心条件,是“想见你”。

因为我想见你,我就能够去你那里找你。

而黄雨萱最后一次魂穿过去的1999年,是陈韵如已经自杀掉的1999年吗?不是。

在相同的时间节点,陈韵如已经死了。

而黄雨萱魂穿的时候,她还站在水泥栏杆上,拼命往上拽。

前后的动作完全不一样,只能说明——

在上一个莫比乌斯环中,陈韵如确实已死;而在这一个莫比乌斯环,黄雨萱作为陈韵如,并没有死。

这也解释了之前,李子维曾说过的那一句话:

这个爱的循环中,似乎轮回了好多次。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这无数交错循环的时空中,早已发生过千万次,而每一次我都会像现在一样,无可救药的,爱上那个来自未来,想要改变这一切的你。

也就是说这样的穿越,已经循环了很多次,一次次迭代。

每一次都会和上次稍微不同,如果输出结果没有改变,循环就继续重复。

但每一次也会对系统造成轻微扰动,如果扰动大到打破系统稳态,循环就终止。

这也是最后一次,我们看到的结局。

这是千百次轮回修来的“正果”。

虽然黄雨萱和李子维爱情的痕迹被抹去了。

但他们也已经在一起了无数次。(虽然很虐)

编剧留给我们的安慰是,黄雨萱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获得了爱情。

比李子维小十岁左右的黄雨萱本体。

当我们一直以为黄雨萱,李子维,莫俊杰,陈韵如都在爱的循环中兜兜转转时。

他们,却已经实现了蜕变,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

02 王诠胜到底去哪里了?

很多人都问另一个坑:

本体的王诠胜,到底去哪里了?

表面上看,结局这个坑没有填上。

但。

透露了一点信息。

最后一集,黄雨萱在2020年的街上漫步,请看她身后的公交车站牌:

而她选择的最后一次魂穿的地点,大海前面。

这是闲笔吗?

Sir认为,不是。

制片人麻怡婷说:《想见你》有太多线索跟蛛丝马迹只要一个闪神就会错过。

这些蛛丝马迹对应的谁?

在此前剧组释出的一支番外MV《蓝色初恋》中,王诠胜的真实身份得到了揭露——

他的本体,是一个性少数群体,但被人欺负,最终跳水自杀。

而他的角色特征,就是“蓝”——

他的耳机,蓝色;他递给心上人的毛巾,也是蓝色;

他被人欺负的厕所里,一片天蓝色的瓷砖;

他自杀躺着的泳池,也是一片水蓝。

蓝色,英文blue,也有忧郁的意思。

联想黄雨萱最后一次魂穿后,依然安然无恙回到自己家里。

真实的王诠胜,会不会还存在在自己那个世界的莫比乌斯环里,不受飞机失事的影响,而继续生存下去呢?

03 宝藏片头片尾曲

一切细节都不可放过。

片头片尾曲里也有机关。

片头曲的最后一个画面,和片尾曲的最早一个画面衔接上了;而片尾曲的最后一个画面,也能和片头的第一个画面对接。

同样是一个环。

黄雨萱的穿越,以及表示穿越到过去的“倒带”字符。

而王诠胜的穿越,则是表示穿越到未来的“快进”字符。

穿越成功的李子维,手里的红色金鱼,表示还未遇见的黄雨萱。

而地上的黑色金鱼,奄奄一息,表示逃不脱阴暗死亡的陈韵如。

片头里出现的所有箴言,都是演员柯佳嬿所写的。

反映的,都是与该集相同的主题。

比如,最后一集写的是:

“也不是所有碎片都能拼凑,就像那些昨天无法重新拥有。”

这些碎片指什么?

既可以指陈韵如的死无可挽回,也可以指黄雨萱在改变过去以后,从此永远失去了李子维。

一个片头片尾,把全部精华概括起来了。

04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有些细节,初一看也没甚用意。

过后一想,都有意义。

比如第13集开头,黄雨萱和王诠胜(实际上是李子维)在聊天的时候,陈韵如躲在心灵的小屋里。

很多观众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说话的明明是黄雨萱,可为什么陈韵如嘴唇也动了。

她怎么做?

模仿练习。

而这,就埋伏着后期她在夺回自己身体的时候,假装黄雨萱的口吻,继续和李子维交往的情节。

这个埋伏还有二连伏,紧跟着这一段情节之后,陈韵如醒过来。

翻看着自己的笔记,寻找着日记里那一句关键的话:“他就是王诠胜。”

很多观众(包括一刷时候的Sir),都以为这就是黄雨萱魂穿的陈韵如。

但注意看她起床时的衣服:

上面写着:me,me。

谁?陈韵如。

这就预示着,在黄雨萱魂穿失败,被囚禁在心灵小黑屋时,陈韵如已经夺回了自己的身体,计划着假装黄雨萱。

这才有了她后来翻看日记的行为,自己写上“他就是王诠胜”,以诱使黄雨萱魂穿的情节。

05 宝藏配角

《想见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是推理烧脑?

主线发糖?

还是你的老公许光汉?

其实看久了以后,感觉和剧里每个角色都熟悉了起来,感觉剧情不用发展,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在那个时光里打转就足够令人满足。

没看过剧的人,看到黄雨萱、王诠胜、陈韵如、李子维、莫俊杰,一串主要人物的名字涌上来,估计眼前一黑。

但这部剧居然把主线拍得引人入胜的同时,还藏有丰富的支线。

即使寥寥几笔,也轻松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从夜店陪酒但关怀子女的陈韵如母亲,到外表文亲和但办案果断的女警。

最小的一个角色,莫过于剧集开头出现的一个技术宅男同事,可以说是配角中的配角。

他从黄雨萱的社交网络分析,她绝不可能是一个走不出情伤的人。

但这分析完全跑偏。

正如女同事接下来指出的,一个真正陷于情伤的人,不敢在社交网络赤裸裸地剖白自己。

一段对话,合情合理地利用理工男的误解,渲染起黄雨萱不外露的抑郁。

再比如,陈韵如的舅舅。

在剧中,比起全程消失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的母亲,他好像是最关心陈韵如的亲属。

但他的关心,也没有阻止陈韵如最后选择自杀。

回看前情,也不是没有伏笔。

当黄雨萱附身陈韵如,向舅舅剖白一切时,舅舅表示了信任。

然而出门碰见陈韵如的弟弟,他才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他没有真正相信过黄雨萱的穿越故事,他所说的话都只是安抚的说辞。

尽管穿越是一个虚构的设定,舅舅的反应却象征了许多家长的心态——

顺意、安抚、欺骗,而对孩子真实的处境置若罔闻。

正是缺乏对于陈韵如内心真正的关怀,舅舅失去了真正拯救她的机会。

这个场景顺带牵出的又是陈韵如弟弟这个小角色。

看似对姐姐不理不睬的他,是除了李子维莫俊杰以外唯一相信过黄雨萱的人。

换句话说,也是唯一了解陈韵如的人。

06 被杀死过太多次的陈韵如

大结局的最后两集加彩蛋,其实最让Sir感慨的,不是海边亲吻中消失的两个人。

也不是最后黄雨萱的那句“子维哥”。

而是陈韵如坠楼之前,和莫俊杰的那段对白。

莫俊杰拼命示爱,想要拯救深陷自杀情绪的陈韵如。

但陈韵如说:

莫俊杰

你打从一开始 就只是想要拯救我而已

就像当初李子维拯救你一样

你做了这么多只是要证明

你可以跟他一样去改变另一个人

但我想要的不是被拯救

我想要的是结束这一切

这段台词几乎是瞬间让Sir想到了另一部杰作。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片中,小明被小四捅死前的最后一段台词,就是:

对我好,就是想要跟我交换我对你的感情。这样你就安心了,是不是?你太自私了。

要改变我?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虽然人物关系、所处情境不同。

这两段台词表示的,都是一种强烈的幻灭感。

彻底失去了对他人的爱和信任,小明的幻灭导向麻木,而陈韵如的幻灭导向绝望。

“陈韵如们”的心声,大概就像是编剧在创作这个角色时,时常听的一首歌:

要是如此夺取他人的容身之所去生存的话

那我即使变作一块小石头也没关系的吧

那就不会感到误会或是困惑

然后就连你亦不会知道我的存在

明明想要将我对你的爱慕向你尽数倾诉

但内心却抱有对谁亦无法言道的秘密而撒下谎言

明明我是比你所想的更没有志气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要是你因失去容身之所而彷徨的话

我就会想要是能找某人来当替身就好了

在前几集陈韵如“黑化”时,很多弹幕正如莫俊杰般向她喊话:

回头看看!还有莫俊杰爱你!

但当一只骆驼只差一根稻草就能被压垮时,单纯地拿走这根稻草,或者两根稻草,并无法改变骆驼的命运。

而《想见你》最可贵的地方,不仅在于看见了“陈韵如们”。

更在于看见了压在她们脊背上的稻草。

所以,我们看见很动人的一幕——

所有人都喜欢的偶像剧女主角,对遭人唾弃的“反派”道歉:

一切都是我不好

是我的错

都是因为我太自私了

我不应该想要见王诠胜一面

就突然闯进你的生活

对不起

更直指内核的台词,则来自于舅舅。

黄雨萱说,都是我害的。而舅舅指出:

是我们的错

如果说黄雨萱是为了自己穿越到陈韵如身上,占据了她的人格而道歉。

舅舅的歉意,则更具有普适性。

“我们”,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

每一个曾在不经意间陷于偏见的人。

每一个在共情之前,作出道德判断的人。

《想见你》进行的正是这样的反思。

纵观全剧,除了陈韵如之外,《想见你》里的边缘人还有很多——

戴着助听器,少时被人欺凌的莫俊杰。

番外中亲吻男同学,最终抑郁自杀的王诠胜。

甚至,在夜店陪酒养活家庭,却不被儿女理解的陈韵如的母亲。

也许这个工作

在别人看起来是一点都不骄傲啦

但她也不会因为这样子

就觉得丢脸啊

实际上,“我们错了”的“我们”,所指的是我们。

这些生活在边缘的人们,又何尝不会是我们?

和这个世界有过龃龉的我们。

感受过社会规则与本心悖谬的我们。

随着剧情进展到最后一集,这两种“我们”的身影,从浮现,到逐渐交融、和解。

编剧原本可以写一个无脑爽剧,让黄雨萱和李子维成为无忧无虑的神仙眷侣。

但他抓住了“陈韵如们”的手,告诉他们——

不要死。

越是看这部剧,Sir越想问一个问题——

我们的国产电视剧,杀死过多少个陈韵如?

有多少个可能有血有肉,有故事有灵魂的配角,被简化成万人唾骂的“***”、“心机婊”、“白莲花”。

或是大女主一往无前的封神路上,微不足道的尘埃?

不用我说,你脑海中已经浮现了一些剧名。

《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孤芳不自赏》《楚乔传》……

无论片长有多注水,永远是这样程式化的剧情和角色塑造——

站在艳冠群芳、才思敏捷的女主的对立面。

一群面目模糊的“战五渣”,使出种种手段陷害女主角,再被主角男女混合手撕强怼。

分明的善恶观像加多了味精的速食快餐,爽得观众昏天黑地。

但爽劲过去后,除了干渴和晕眩,这些快餐又留下了什么?

陈韵如在这些故事里过于轻易地死去。

甚至至死,你也没记住她叫陈韵如。

《想见你》结局了。

庆幸,我们终于认识了陈韵如。

更庆幸,那个世界上,黄雨萱和陈韵如都活了下去。

因为那正是我们。

我们,和我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