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历经风雨歌词,历经风雨是什么歌

2023-10-28 09:53 作者:岑岑 围观:

大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新建和改造的梯田风雨桥。杨摄(人民视觉)小图:1984年拍摄底楼雨桥。刘红摄(人民视觉)

梯田风雨桥上画着各种图案。李碧香摄(影像中国)

初秋的早晨,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坪镇,群山环绕,小溪边的空 gas凉凉的。沿着小溪走到地坪村,不远处,一个老人在桥边等着,那是一座风雨飘摇的桥。“我今年70岁了,这座桥是‘看着’我长大的。”地坪村村民苏带着记者来到桥上,看着流水,思路渐渐开阔。

桥,见证美丽。

这座梯田风雨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花桥。因桥中有楼,楼中有廊,廊中有画,上盖青瓦,遮风挡雨,故名。于风大桥长57.61米,宽5.2米,高7米,已有140年的历史。仔细观察于风大桥,木条上绘有人物和草的图案,记录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英雄的传说。同时,柱、梁、栏杆等。都是杉木榫头做的,不用钉和铆。

于风大桥融入了当地村民的生活。

这里曾经是黎平县与广西三江沟通的必经之地,为村民穿越山沟铺平了道路,见证了村庄的热闹时光。走在廊桥上,木地板上满是无数行人鞋底磨出的痕迹;有的地方留下深浅不一的圆窝,那是来往的旅客在桥上休息时扁担留下的痕迹...

这是村民们下班后聚会的地方。晚上,干了一天农活的董家人陆续来到桥,唱歌解乏。身着民族服装的侗族青年,有的拿着芦笙,有的拿着侗族琵琶,坐在于风大桥的长椅上,用独特的口音动情地唱着民族歌曲。夕阳下的于风大桥温暖而热闹。

也是当地人的“客厅”。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会经常坐在风雨桥上,或聊天,或欣赏江景,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苏说,村里所有的活动都将在桥举行。

桥,由齐新守护

除了幸福之外,苏对这座风暴桥被洪水冲走的往事印象深刻。

2004年7月20日,地坪镇遭遇特大山洪,数百村民用铁丝和抓钩加固风雨桥。在风雨交加的天气里,老兵苏朝辉和许多村民坚守在桥的两边。然而,桥还是被冲走了。轰隆一声过后,风暴桥被巨浪卷走了。那一刻,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寂静很快被村民的抽泣声打破。“快,快把对接的柱子捡起来!”经过一个下午的打捞,村民们打捞出2根20米长的横梁、8根8米长的短木梁和38个构件,其他构件大部分被洪水卷进了都柳江下游。

知道了大部分风雨桥构件的下落,在黎平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组织下,数百名村民放下农活,跋涉数十公里来到广西参与搬运。苏回忆说,在浅水区,大家下河推拉,而在深水区,大家轮流游泳,推拉到岸边。10多天后,大家用绳子将28根大梁等111件构件逐一拉回村里,为后续修复打下基础。乔云的村民对沿途的路人说:“这是我们家乡的雨桥和母桥。我们得把它运回去,我们的家乡离不开风雨桥。”

2007年6月,梯田风雨桥重建。此后,每年正月十四在地坪镇举行“花桥文化节”。各族群众身着盛装,举行舞蹈比赛和侗戏表演,赞美保护文物的精神,感谢党和政府为群众重建花桥。

桥梁,传承记忆

如今,牛羊的鸣叫声、孩子们的笑声、姑娘们银饰的叮当声、男人们杂乱的脚步声,依然在风雨桥旁日复一日地响起。

“中心小学在村里的下寨。过了桥,就是小学了。于风大桥就像一位母亲,每天默默地载着学生过河。”地坪村党支部书记吴邦吉说。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座桥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和发展,陪伴着村民们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上了年纪的老人,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人。

“奶奶常说,风暴桥是最美最浪漫的桥。和奶奶在桥上唱歌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地坪村7岁的小学生吴婉婷说,家人告诉她,现在的于风大桥是被冲毁后,在大家的努力下修复重建的,大家要好好爱护。

随着交通更加便利,地坪村的游客逐渐增多。为了保护梯田风雨桥,地方政府应完善保护措施,理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一是防火;二是防雨。”吴邦基说,侗族大歌中有一句歌词是“梯田上的花桥将代代相传”,他们会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这座桥,让风暴桥和它的故事得以传承。《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2日08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