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如懿传》大结局:乾隆朝历史上的最大疑案,如懿到底为何断发?

2023-10-28 03:01 作者:岑岑 围观:

从暑假开始,经过漫长的两个月,《如意宫中御爱》终于迎来了大结局。结局我不太清楚,看惯了龚都戏的朋友也能猜到。虽然不同于《宫中后妃》、《颜夕宫的故事》等以往的主流宫斗,但如意毕竟死在了冷宫,带着她对“兰花换果实”的开悟和哀叹,以及记忆中少男少女美好爱情的剪影。

整部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披着清朝的皮,其精神内核其实是现代人的夫妻观念和现代女性的性别意识。该剧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妇在漫长的空间里逐渐成为陌生人的故事。这种变化其实是潜移默化的,但重点无疑是后期南巡的“如意断发”情节。这个剧情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相对尊重也成为今年夏天两部清宫剧大受好评的原因之一。然而,历史上的“碎发”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如意的《宫中之恋》中的原因大相径庭。

如意碎发

一、女王疯了:历史上易如碎发的“官方解释”

影视剧中所表现的,历史上如意断发事件也发生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大致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乾隆皇帝带着皇太后、皇后等嫔妃开始南巡。刚开始的时候,皇帝和皇帝的关系表面上还是比较融洽的。二月初十,皇帝和皇太后也为皇后祝寿。一个多月后,闰二月十八日,龙舟抵达了杭州的尸佼秦明。从清宫的档案中可以看到,当天早餐传下来的时候,菜单上也有女王的名字。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皇后的名字被盖上了,换成了你贵妃的名字。可以看出,断发应该是2月18日白天发生的。

如意碎发

如意为什么要把头发弄断?乾隆在安排如意丧事的圣旨中说:“去年春天,我进贡太后到江浙一游,正当我自得其乐时,皇后性情骤变,不能恪守在太后面前的孝道。比起杭州,我演得很好,很疯狂……”意思很直白:女王疯了!至于不守孝道,应该是指断发的事。后来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谈到这件事:“(皇后)连她自己的头发,那么民族风俗是最忌讳的,她已经悍然不管了。”毕竟在满族习俗中,弄断头发意味着诅咒婆家。

他出去的时候还好好的。他怎么可能疯了?官方的解释无疑难以令人信服。特别是,这道圣旨是在易如死后立即颁布的,并没有“忌口死人”的意思。这相当于直接宣布了和皇太后的矛盾!于是就有了很多的传言,比如皇帝南巡上岸找姑娘,这在《关野史》里也有记载,如意的《宫中情缘》里也采用了这个情节。

甘龙河烟花女子水玲珑

但是稍微从常识上推测一下,就可以认为这种“小道消息”是不靠谱的。作为一个妃子(比如易早年是乾隆的侧福晋),一个在一夫多妻制下长大的女人,在知道被剪掉头发意味着什么的情况下,会因为皇帝找了几个野女人而“疯”吗?这样的头脑,在后宫生活了这么多年,应该已经疯了吧?

二、如意断发的真正原因

那么,如意为什么要把头发弄断呢?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皇宫秘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清代的一些档案中找到最接近历史真相的可能性。

应该说,易如的头发是因为当时的一系列压力而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甘龙说女王“疯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人在不断的压力下可能会失去理智。易如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使公主上位,女王失宠。

当时已经48岁的如意失去了皇帝的宠爱。现代人常常用今天的爱情观来理解古代后宫“失宠”的含义,其实是很不准确的。古代皇室的婚姻关系掺杂了太多的取舍和利益,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往往是其中最不重要的因素。所以,易如面临的“失宠”,其实远不是失去“爱情”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失去权力和地位。

皇后离心机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历史上皇后那么多,皇帝老了也会收小妾。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反应?在这里,我必须告诉你当时易如面临的具体环境。

感谢今年夏天的两部清宫剧,魏佳氏贵妃的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如易的碎发,与贵妃有直接关系。小乾隆,贵妃,16岁。从乾隆二十年到事发三十年,她生了三男两女五个孩子,应该说是这十年来最受宠的妃子了。

反派婉的原型是你的公主。

当然,如果只能生孩子,对女王来说可能不会太刺激。最重要的是皇帝和太后的态度。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贵妃剪发事件前后的大致经历:

闰二月十八,如易之碎发。4月20日,南巡结束,5月9日,贵妃升任贵妃。5月10日,皇帝下令收回皇后的所有封号,6月11日,将贵妃升为正妃。

这段经历中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贵妃”。在脱发前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中,这应该是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了。五月提拔贵妃,皇上和太后春天南巡时应该心中有数。那么,为什么一个“贵妃”让易如几乎立刻崩溃?

魏帝婉做了贵妃。

很多人都知道清朝的后宫制度:有皇后一人,妃子一人,妃子二人,妃子四人,妃子六人,还有其他达官贵人,枢密大臣,往往什么都等不到。贵妃在皇后之下,但这个位置在清朝的后宫里是极其敏感的!

从清朝开国到乾隆朝,后宫共有13位妃嫔,但这13人中,有7位被皇帝或后人追封,3位在病重不久去世时被提拔。这个提升的意义很明显。另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康熙帝妃佟佳氏,另一个是易如本人。那时候后宫没有皇后,贵妃拍六院,都是升为皇后。

真正的皇后与贵妃长期共存、共事,在乾隆之前只有一次。谁啊。那可是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妃啊!就是这个时候,当时的顺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如履薄冰,四年如一日。毕竟当年八月董妃入宫,十二月升为贵妃。这个速度太吓人了!而且这四年来顺治也多次打算废除,只是没有实现。

电视剧《晓庄秘史》中的董鄂妃

所以在清朝的后宫里,如果不是为了庆祝幸福,贵妃的位置基本上是皇后的保留。比如易自己就从皇妃变成了皇后。所以,如意这个老女人一听说皇上和太后要让贵妃做贵妃,压力可想而知。

2、继承人迟迟不到。

如果说贵妃升为贵妃是如意脱发的直接原因,那么还有一件事给如意带来了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可以说是这件事的重要诱因,那就是确立继承人。毕竟后宫母后贵。如果她的儿子能被立为储君,基本上不管其他嫔妃如何得宠,她的皇后地位都是相对稳定的。

众所周知,从雍正开始,清朝的仓储制度改为密仓制度,乾隆本身就是密仓制度的受益者。而且在储物方面,乾隆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把夫差的第一个儿子储君做出来,这在夫差在世的时候就很明显了。

如意作为从宝太子时代就一直跟在乾隆身边的侧福晋,当然明白乾隆的这个想法。后来当了皇后,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被立为楚君,但这次,我只能说如意的运气真的很差。

乾隆十七、二十年,她生了十二哥大勇和十三哥雍景两个皇帝,其中雍景在十九个月就去世了。但这段时间,乾隆好像突然对反对的声音犹豫了。直到乾隆31年易如去世,乾隆17个儿子都出生了,在立继承人这件事上依然没有动静。这应该说给易如带来了持续的心理压力。

如意宫中的十二阿哥雍云

乾隆三十年南巡时,乾隆准备将贵妃提升为贵妃。此时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所生的十五阿哥,已经6岁了。所谓子贵随母。例如,熠熠可能有一种预感,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储君。

另外,乾隆已经48岁30年了。用今天的话说,这个年龄的女性处于更年期,情绪往往很不稳定。合在一起,失宠和开店带来的压力应该是她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

文对说

如意的《宫中御爱》可以说是一部包裹着清宫之皮的电视剧,讲述了现代情侣爱情围城的故事。剧中主要表达的情感观念,其实体现了现代女性对婚姻和爱情的一种独立和排斥的态度。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想法当然可以理解。

然而,在现实历史中,这种超越历史的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无疑是很难发生的。在皇室婚姻关系中,有大量的权谋和利益关系,真正的情感所占的比例往往很小。事实上,从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史来看,以情感为核心的“爱情婚姻”取代了以利益为核心的“经济婚姻”,只是近代的事情。在如意的《宫廷爱情》中,易如为她心目中的纯洁爱情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但最终未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样的情节设计,反而体现了作家对历史规律的尊重。

热爱...

但如果以今天人们的视角来看待易如的故事,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现实历史,当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在经济、身份或权力上处于严重不对等的地位时,都很难建构起平等的关系。这一点对于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尤为明显。

所以,现代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和感情关系中,与其简单地抱怨“男人都是大猪蹄子”,不如更主动地强化自己。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无论是男人看你,还是你看男人,都会是不一样的风景。

参考资料:

1.李因:甘龙·乌拉那拉王后发型成因新证,中国历史学会清史研究会会议录,2010年。

2.古籍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妃传》。

(作者:浩然文史博士李一鸣)

本文为文史科学自媒体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