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重温《伪装者》才懂明台说于曼丽是他的半条命,却为何娶了程锦云

2023-10-27 17:02 作者:岑岑 围观:

王天风的死间计划,让郭骑云、于曼丽接连殉国,连他自己都未放过而被他最得意的的弟子明台以刀片划喉的方式悲惨死去,临死之前,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抓住明台的嘴阻止明台将刀片吞进去自尽,明台被抓后,虽受尽了被汪曼春活活拔掉十根手指和打致幻针的百般折磨,却因明楼和明诚 “明杀暗救”的方式捡回了一条命。

三死,一重伤,死间计划,如斯悲惨。

明台醒来后,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第三战区日本大败的新闻,他想起了王天风对他说过的“不要相信任何人”,顿时有些明白了王天风“背叛”的真实用意,一场苦肉计换一场战争的大捷。

明诚带明镜来看望死里逃生的明台,姐弟相见,泪眼婆娑,明镜边检查明台的伤边难过自责,明台不断地安慰明镜,而明台见到明诚,短暂的问候之后,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明台揪住明诚的衣领,他说整组的人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他要大哥明楼给他一个交代,否则他不放过明楼,明诚为明楼辩解,劝明台冷静,告诉他不是只有他一个人难过,明楼也痛苦,明台说“他把我的弟兄,我的半条命都葬送了”,说完,两人都憋着一股劲地打了起来,最后明诚拿出从于曼丽身上找到的婚纱照递给了明台,明台接过照片、转过身,目不转睛地盯着照片,眼眸里有不舍、有闪烁的泪水,他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拍得真好”,四个字,道不尽的悲伤与痛心。

而明台的这句“他把我的弟兄,我的半条命都葬送了”,郭骑云是明台的兄弟,而于曼丽,是明台的半条命,两人是生死搭档,即生死同命,互为彼此的半条命,而在感情上,明台却并未选择与深爱他的于曼丽在一起,而是对偶然遇见的程锦云一见钟情,再看《伪装者》,我才懂,明台“不喜欢”于曼丽的真实原因。

被拒绝的吻

为了死间计划,王天风从军统接管的死囚监狱一眼相中了充满狠辣与不屈的于曼丽,免去了她死囚的身份,将她安排在军事学校进行系统学习,虽换了一种人生,可于曼丽依旧未能逃出必死的结局。

在军校,于曼丽成绩优异却甚少与人来往,她浑身充满一种历经创伤与沧桑的自卑感与忧郁感,直到明台出现,才有了变化。

明台拿着洗漱盆走进浴室,刚一进门,就看到于曼丽正洗完澡穿着衣服,他“哇”了一声被于曼丽察觉到,还未穿好衣服的于曼丽对着明台就是一顿打直将明台打出浴室,穿好衣服走出浴室,湿漉漉的头发、漂亮而妩媚的脸蛋,顿时惊艳了明台,他看着她发呆,她望着他生气,对望之间,有好奇、有探究,更有不可言喻的缘分。

很快王天风将明台与于曼丽安排成一对“生死搭档”,并在一场舞会的决斗中,明台赢了于曼丽,也赢了“生死搭档”的指挥权,而这暗示了两人的关系,也由明台主导。

此后,两人形影不离、互相磨合而历经考验。

看到于曼丽忧郁,明台向王天风请假要带于曼丽去维也纳度假,被王天风一脚踹了出去;看到于曼丽的过去,从林参谋处知晓只要他离开了军校,于曼丽就会被处死,明台迫不及待地放弃离开转身赶回去救下了于曼丽;看到于曼丽因见到14岁将她卖给妓院的继父的冲动,他拦住她站出来为于曼丽报仇,回来后被王天风斥责,明台先抢到枪以死谢罪……

这些所有的看在眼里、付出实践的一点一滴的关心和在意,逐渐暖了于曼丽早已冰封的心。

她变了。

她会帮明台洗臭汗味的衣服,会给明台绣有她小名“锦瑟”的荷包,会跟着明台执行各项任务从不怀疑和忤逆,会在看到明台和程锦云的眉来眼去时暗暗吃醋,会在被汪曼春埋伏的生死之际割断绳子只为保明台。

可她知道,她配不上明台,从被明台拒绝的那个吻开始,她就已然明白。

那天,王天风故意放走明台,明台临走时,于曼丽送了他秀了锦瑟之名的荷包,还告诫明台走了后就不要再回头,说完起身离开却又不舍,于曼丽转过身抱住了明台,她想亲吻明台,却被明台躲了过去,最终明台在于曼丽的额头上落下轻轻一吻。

这个“躲”是明台对于曼丽表白最赤裸的拒绝;这个“额头之吻”,是明台对于曼丽发自内心而不忍的怜惜。

两个吻,暗示了明台对于曼丽的情感:我可以同情你、怜惜你、在意你,甚至将你刻在骨子里,但却只能是最亲密的战友,所谓战友,“战”是生死,“友”是友谊,是一起经历生死的友情,却绝不是男女之情。

这个被拒绝的吻,早于明台知晓于曼丽的身世之前,或许,不爱,有时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便再也不会有。

一见倾心的初吻

明台执行炸樱花号列车的任务时,与同样有任务的程锦云偶然相遇。

程锦云冒充随列的医生城田惠子欲登上火车,却被日本的宪兵盘问毕业于日本的哪所高中时答不上来,幸亏有冒充日本列车员小野三郎的明台出手相助,两人顺利登上樱花号,在两人聊彼此任务时被日本宪兵队推开门,明台急中生智吻了程锦云。

后两人奉命在厨房为汉奸和日本军官烹饪食物,程锦云心情不好地打了明台一巴掌,明台猜刚才的吻是程锦云的初吻,又被挨了一耳光,得知确实是初吻,明台不经意地多看了看程锦云,而这个意外的初吻,刻在了彼此的心间。

此后,两人因缘分和任务多次相遇。

除夕之夜,明台偶遇买板栗的程锦云,明台为她出钱、陪她一起散步、偷别人家的梅花被发现两人拉着手一起狂奔,之后程锦云执行任务被抓,黎叔上门找明台让他去月色酒吧将她救了下来,再后来明台在街上偶遇发传单的程锦云,他向程锦云表明真心却被拒绝,明台不舍地主动抱住她亲吻。

两人,其实彼此都心照不宣,可当黎叔知晓了,他告诉程锦云如何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我需要你做到不主动、不回避,保持常态,自然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捕获任何可能利用的情报信息,同时严格掌握他的思想倾向。

黎叔让程锦云执行任务地接近明台,并试图策反一个本身就极为优秀的军统特工,程锦云回答了一个“是”,而这个“是”,让我看到了程锦云对于明台,有情,但却并未凌驾于她的纪律与任务之上,她的爱,是有条件的。

所以,在两人在日本领事馆偷取日本第三战区兵力计划文件被堵在房顶上时,她说明台的斗争经验死板,是按教科书来的;所以,两人在宾馆分享绝密文件资料后,明台一夜未归说大哥大姐会揍他,程锦云说“那你还不如跟我走,弃暗投明,彻底跟封建家庭划清界限”;所以,她为了执行任务请求明台在司各特路为她租房……有意无意间,程锦云都在执行策反任务,或许她爱,但爱的并不纯粹。

当同样,在宾馆共度一夜后,明台再次对程锦云表明心意,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程锦云:你就不怕军统的纪律处分吗?

明 台:为了你,我死都不怕。

程锦云:那总要死得值得。

明 台:为了你,我做什么都值。

鲜明地对比,明台对程锦云的爱,毫无条件,他喜欢就是喜欢,不掺杂任何,而程锦云,情感之外,有她更在乎的东西,或许,这种东西才是明台爱她的根源。

明台不喜欢于曼丽而娶程锦云的真相

明台和于曼丽,有经历军校时期的形影不离和执行各项任务时的生死相随,明台和程锦云,有偶遇的浪漫和时不时并肩作战的缘分与考验,但明台没有选择他的“半条命”于曼丽,而是最终选了偶然出现在他生命里的程锦云。

为什么?我想离不开这三个原因。

一是出身。

于曼丽的身世很是凄惨,14岁被继父卖给青楼、15岁被老鸨强行安排接客、16岁染上花柳病被赶出妓院丢弃在马路边,幸得过路的一商人于老板相救,不仅治好了于曼丽的病,还送她去上了学,可好景不长,于老板做生意途中被三个土匪杀害,于曼丽为了给于老板报仇,将三个土匪家闹得家破人亡,又想方设法让土匪依次爱上她,在新婚之夜,手拿屠刀,将三个土匪大卸八块,随后主动投案自首。

做妓女时,她被叫“锦瑟”,杀人之后,她被叫“黑寡妇”,两个名字的背后,是于曼丽最惨痛和最灰暗的经历,而这,为她的人生注入了最自卑和最悲凉的底色。

在不认识的人面前,于曼丽可以拿出属于锦瑟的万般妩媚和属于黑寡妇的狠厉与毒辣;在喜欢的人面前,她只有自卑和明知结局还义无反顾的无奈。

而程锦云不一样,她是大家闺秀,她的表姐是地下党且与明镜关系极好的苏医生,她的哥哥经营一家诊所,而她自己也出国留过学,在认识明台之前,还一直保留着初吻,她,底子干净、传统而家世清白。

在外人面前,她得体而不失礼貌,执行任务时,果决而充满自信,是一个很有主见和理想的女人,在明台面前,她始终只做她自己而已,从未半分低人一等,她与明台是平等的,是能与明家站在一起,和明台精神达成默契的最佳之选。

如明家的家世与家教,和明台“从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的执着,他只能选择程锦云,是家族的匹配,更是他内心对纯洁之爱最现实的抉择。

二是态度

于曼丽从不掩饰她对明台的爱,她表白过四次。

一次是在军校,王天风故意放走明台,于曼丽不舍地抱着他,主动吻上去却被明台拒绝;一次是明台执行任务一夜未归,于曼丽很是担心,郭骑云问她是否爱上了明台,于曼丽斩钉截铁地说“是”;一次是于曼丽接到袭击明楼座驾、清除明楼的任务,她劝明台带她去私奔,更是赤裸裸地向明台说“我爱你”;一次是两人在执行死间计划的城楼上,尽管明台已经订婚,但于曼丽还是向明台再次表白“我真的很爱你”。

一句句最直接的语言告白、一次次践于行动的爱,于曼丽,她爱得太满,满怀自卑又毫无保留地给了明台最真诚而沉重的爱,为了明台,在接到清除明楼的任务时,她让明台带她私奔被拒绝却又毫不犹豫地让明台跟着程锦云走,甚至最后的死间计划,为了保护明台,她连命都可以不要。

可程锦云,不一样,她总是对明台又拒绝又靠近,若即若离。

得知初吻被夺,她打了明台两个耳光;在明台街头向她表白,她以不同阵营拒绝了明台;在黎叔告诉她以不主动不回避的态度策反明台时,她与明台的相处总是带着别有用心地试探。

她明明知道明台喜欢她,可她却从未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爱意,甚至在明台被汪曼春百般折磨,从死里捡回一条命而身受重伤时,她的情绪也并未如深爱的那般撕心裂肺,甚至明台从昏迷中醒来时,她也并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惊喜,而是平静而淡漠。

于曼丽和明台,于曼丽太主动而爱得没了自己;明台和程锦云,明台主动而尊重程锦云的一切,程锦云,她只是她自己。

爱的没了自己,对对方来说,有时候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与压迫,爱得不失自己,对对方来说,是相处的平等与舒适,如明台这般的家族子弟,他要的是平等而不是依附,要的是舒适而不是压抑,爱得太满而不能承受其重,爱的若即若离而心驰神往,多么现实。

三是信仰

在明台和于曼丽执行死间计划的城楼上,于曼丽眼中带泪地对已经订婚的明台表示祝贺,她向明台要了一个拥抱,并似有感应地再次向明台告白“我不怕死,我怕死了之后,再也见不到你了”,而明台告诉他任务结束后,他就会和军统撇清关系,并劝于曼丽也不要久留,于曼丽破涕笑了起来,她说:

我懂,但是你走到哪,都摆脱不了我,你去哪我就去哪,你要是去了,我就必须去。

这一刻,我终于深切地感受到:对于于曼丽而言,明台是她生命里的光,更是她最至高无上的信仰。

而程锦云,她是明台的信仰。

明台被王天风强行带到军统的军事学校学习各项特工技能,刚开始明诚私下安排人解救明台却被明台拒绝,之后,明台按照上级的命令坚决执行一项项任务,最后,当明台暗中发现军统走私军火、紧俏商品大发国难财时,明台对军统彻底失望。

其实,明台有一颗最炽热的报国之心,表面看似被王天风“强行”带进军统,实则在飞机上主动帮助王天风,就已经昭示了他的心甘情愿和赤胆之心,而一路走来,明台始终在迷雾里行走而并未找到一条真正契合他思想和抱负的路,直到他遇到程锦云。

通过程锦云,他看到了地下党作战的方式和一心抵御外侮的决心,更见到了救他而在樱花号壮烈牺牲的地下党同志董岩,他深深地被震撼。

程锦云,是带他走向最正确的抗日之路的光,她给了明台最崇尚的信仰,至少,她功不可没。

明台是于曼丽的信仰,程锦云给了明台信仰,一个积极而有追求的人,大抵都会不由自主地靠近给他方向,给他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明台选程锦云,也是他给自己选了一条未来为之奋斗一生而该走的路。

明台和于曼丽成为了一对生死搭档,明台坐在窗台上,阳光透过他洒了进来,于曼丽坐在床上做着湘绣,一脸的忧郁,于曼丽看透命运地说: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是陶渊明的自祭文,也是于曼丽的自祭文。

于曼丽的一生,实在艰难,生与死从来都由不得她。

而我相信,割断绳子的那一刻,她是幸福的,既为国捐躯,更让明台永永远远地记住了她。

或许,这已经足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