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巡回检察组》一点最全梳理,《巡回检察组》百科

2023-10-27 16:36 作者:岑岑 围观:

2017年,《人民的名义》播出时,就打破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纪录。当时还有第二个“人民正义”。没想到,第一堂课就是三年,而在这三年里,这个“人民正义”也经历了波折。

1.宣传三年,改了三次名字!

《人民的名义》大火之后,编剧已经完成了《人民的财产》和《人民的正义》的剧本,但后两部的运气还不如《人民的名义》。

尤其是人民司法,从一开始就经历了波折。名字一提交,马上就有人觉得不合适。一方面,这部剧和《以人的名义》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另一方面,有些人觉得这个名字不能真实地反映这部剧的特点。

于是中间有人建议该剧改名为《正义颂》!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正义颂这个名字有点假空。更重要的是,导演和编剧都认为,如果用这个名字,估计观众不会看。

所以直到这部《正义颂》在青岛拍摄,这部剧才得以拍摄,但剧名一直没有定下来,而且为了防止后来的剧组用“人民正义”这个名字。

编剧还是没有删掉台词里多次强调的那句话:“人民的正义。”

也就是在第一集中,韩童生饰演的张有成反复提到了一句话。可以说单从这个细节来看,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都是好的,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剧名是什么!

最后电视剧拍完了,演员都被杀了。这出戏的名字还没定下来。最后为了满足审判的需要,最终决定用全剧的关键点——巡回检察组来命名。

不过说真的,这个名字确实比霸气的人民正义弱很多!

2、大规模的“官场现形”!

到目前为止,这部《巡回检察组》已经播出了8集,在豆瓣上的评分一般,观众也觉得比它之前的作品《人民的名义》可怕。

不过,至少在一个细节上,这个“巡回检查组”比《人民的名义》更胜一筹,就是在刻画“官场人物群像”的时候相当精彩。

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开场。张有成看到有人发横幅,一开始是举手欢迎,甚至在镜头前吹了好多牛。

但当宋春丽老师扮演的老奶奶突然换了一个横幅,甚至大吵大闹的时候,在场的张有成等官员基本都变了脸。

但最有意思的一点是,面对如此屈辱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没有出来担起这个担子。

法院把球踢给公安,公安把球踢给检察院。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推卸责任!”

最关键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用让人无法拒绝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推卸责任。

而这一幕,真的像《官场现形》,也正是看到这个细节,我真的觉得这个“巡回检察组”挺难通过庭审的。

当然,除了这个细节,剧中还有很多大尺度的细节让人记忆深刻。

一个是张有成的儿子张一伟被抓后,警察一开始对他的态度其实是非常严肃和严厉的。

但是后来知道了张艺伟的身份,特别是边队亲自来救人的时候,警察的态度几乎瞬间就变了。

这种鲜明的对比其实有点讽刺。

正是这些大尺度的细节,这些真实的生活画面,才真正吸引我瞬间入坑。

而这一点在《人民的名义》中是找不到的,那就是与《人民的名义》相比,巡回检察组足够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3,看似是“官剧”,实则是“推理剧”!

其实巡回检查组和《人民的名义》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民的名义》其实更像是一部飘在半空的“官剧”,巡回检查组的开场引人入胜。

用了好几个刑事案件才让观众瞬间进入场景,比如开头的“树林杀人案”和现在引导剧情的“张艺伟强奸案”。

还有隐藏的“失足少女案”和“郑睿殴打罪犯案”。

目前看来,这些案件互不相干,毫无头绪,但在主人公于和伟的推动下,其实整个剧情的走向都在不断地推动着这些案件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而这也是这部剧能让我瞬间进入场景的原因,因为虽然这部剧看起来还是迷雾重重,但只要我们耐心等待。

只要我们一直跟着男主角于和伟,其中一个案件的谜团迟早会被解开。

而解开一个谜团,背后的玄机就会依次被揭开,这就是玄机剧的魅力所在,而在这个“官场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系列的晋升情节。

确实是一件让我很开心的事情。

到了第八集,其实于和伟已经发现了整个案件的关键,那就是他的父母似乎并不那么关心小女孩的失踪。

甚至于和伟也大胆猜测,这个小女孩实际上已经死了。

如果于和伟的推断成立,“小树林杀人案”的动机也将被彻底推翻。说实话,这种破案模式确实是我在看这个“巡回检察组”之前没想到的。

当然,关于这部剧也有一些批评。有人说这部剧节奏太慢,剧情太奠定。

其实在我看来,过多的伏笔和人物根本不是这部剧的缺点,而是这部剧的优点。

只要编剧最后能把所有的故事线都圆了,把所有的坑都填了,其实再多隐藏的线索都不是问题!

再一个就是这部剧老戏真多,吴刚,于和伟,宋春礼,韩童生。我觉得他们出场的每一分钟都是一场戏。

只要这部剧未来的剧情走向不坏结局,我觉得光是看荧幕上这群老戏骨就值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