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通天塔打一数字,通天塔完整

2023-10-27 14:24 作者:岑岑 围观:

文|丁慧

《巴别塔》改编自蔡骏的小说《偷窥一百二十天》。有个网友评论这本书,一个女人和一个深爱的男人,一个活在白天,一个活在黑夜,一个是真人一个是影子。黑白天鹅的比喻类似于《夜行》中的一般设定。

蔡骏的粉丝曾经说过,看推理小说只看有多悬疑,看推理小说只看“有多奸诈”,看言情小说只看男主角有多帅。但是在蔡骏的小说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言下之意,原著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呈现方式深受部分书迷喜爱。

改编后的《巴别塔》将“女主女奴弃楼逃生”的故事改为“海港城及其背后的秘密的浮尸案”,走传统犯罪剧路线,以悬疑推理为主。

在犯罪剧里,情节必须拖住观众,或者给观众的注意力留有余地。精彩的招数,出人意料的凶手身份,都是让观众看下去的线索,各类犯罪片也在这里努力着。一部好的犯罪片,悬疑氛围要与剧情完美契合,案外的把握要恰到好处,有回味。

一部好的犯罪剧,能让人陷入创作者编织的圈套。直到谜底解开,观众才会认可创作者赋予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谜底。案外余味,或揭示深渊般的人性,或反映现实社会。如此酣畅淋漓的体验,让人欲罢不能。

《巴别塔》是两条线同时推进的。一个是警察的“谜案”,肩负推理功能;另一个是女主崔珊莫名其妙被囚禁,肩负悬疑功能。我们可以看出导演的意图:这两个视角最终会重叠,向观众呈现事件的完整脉络。

当两个线索重叠时,需要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将其编织并粘合在一起,但高潮时何时编织是有讲究的。

《巴别塔》高潮前,剧情满是树枝藤蔓。有心理学家陶冶的记忆,有余生借口展开的记忆;还有对哑女阿水前世的记述。这也是原著小说的特色。几个独立事件之间看似有联系,又看似没有联系,让人捉摸不透。“含蓄”对读者来说是一种享受,但对观众来说应该是一种享受。但是观众过分关注,对整个事件的认定,是很有耐心的。

创作者营造悬疑氛围,每集都“非常激烈”。无论是崔善被囚禁的环境,还是拍摄尸体时镜头不同寻常的干预视角,都不同于普通犯罪片的叙事。我们可以在悬疑氛围中看到创作者的独特意图,镜头独特的介入视角也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一部分。

巴别塔的电影元素有很多种。动作片、悬疑片、推理片、警匪片...各种类型电影的典型元素混杂在一起,让观众很难确切知道创作者的意图在哪里。前一秒观众还在体验和女主一起被囚禁的恐怖,下一秒就跳进了新人女警和经验丰富的刑警轻松对话的磁场;下一秒就是心理陶瓷看病的过程。

观众并没有沉浸在一种情绪中,而是被拉了出来,迅速塞进了下一个事件中,这就是巴别塔带来的印象。虽然创作者努力保持“谁是凶手”的神秘感,但由于剧情的不连贯造成的情感上的不连贯,始终难以沉浸在剧中。

如果把目光投向那些被观众认可的标杆犯罪推理片,不仅是严谨的推理,更是引人入胜的剧情。剧情之外的回味,作为锦上添花,更是过瘾。不仅是巴别塔,其他犯罪悬疑片也需要努力。

文:丁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