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交易者都知道应该顺势而为,到底怎样才能做到顺势而为?

2021-12-27 22:22 作者:天启量投 围观:

交易者都知道应该顺势而为,到底怎样才能做到顺势而为?

顺势中的“势”,有无数种势。有10个点的趋势,有20个点的趋势,有100个点的趋势,有回调趋势,有上涨趋势,有转折趋势,有主趋势,有次趋势,有波折的趋势。

这个字是没有办法准确的定义的。

所以,我们只能自己,以自己的观察行情角度,去定义趋势。

比如,某人的交易方式如下:突破20日高点开仓,亏损10个点止损,盈利20个点后,保留80%的利润。(就是盈利超过了20个点,价格回落了这20个多个点的20%就出场。比如,恰好是20个点的利润后就回落的话,那就是盈利回吐到剩下16个点出场。)

那么,在这个交易员眼中,开仓后,盈利了就是顺势。亏损了10个点就算他逆势。盈利超过20个点后,继续盈利就是顺势,如果价格回落了他利润的20%,他就认为他是逆势的,他就出场。

然后寻机再次交易。

在各种可能性,各种“势”无处不在的期货走势中,你需要自己定义,什么叫趋势,什么叫趋势结束,并以此构造交易规则。

说的粗糙一些:你的持仓有浮盈,你就是在顺势,你的持仓浮盈在减少,你就是在逆势。具体定义到什么程度?

那得看你自己的选择。

盈利的单子拿的住,亏损的单子不拿,就是在顺势而为。

各位觉得如何?

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其他股民观点

所谓势,趋势也。如何做到顺势而为,自然是在发现上涨趋势的初期买入,发现下跌趋势的初期卖出,这样才能做到买低卖高。如何判断趋势处于什么阶段呢?每个投资者有每个投资者的分析方法,本人日常使用的一个趋势分析模型(ASI Model),用来量化监测A股趋势变化。这里只看两点:

1.A股两融余额的增速变化

两融余额增速越快,A股市场情绪越高。投资者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进入,蜂拥入场,市场情绪高涨。从下图可以看出,A股今年7月份以来,两融余额增长变动不大,一直呈区间震荡,并无明显趋势。

2.新增投资者开户数量

根据中证登每月公布的沪深两地投资者开户数据,分析投资者入场的热情。市场的上涨需要投资者接力入场的配合,这个图的近期趋势过于陡峭是因为今年开始数据公布的区间问题,并不是趋势的变化引起。

投资中最重要的不仅是顺势而为,而且逆势而动。在牛市或熊市的时候,要顺势而为;在震荡市或底部磨底的时候,需要逆势敢于买入,忍受短期波动。

其他股民观点

在股市中,确实经常有顺势而为的说法,其实这就是“右侧交易”的思维,但并不代表顺势而为才是正确的投资方式,很多时候逆向投资也能获利,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顺势而为的策略。

一、基本面角度的顺势而为

从基本面来理解顺势而为,就是投资那些持续增长的公司。这些公司每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在不断增加。那么净利润的增加自然就会不断推升公司的净资产,公司的实际价值是不断上升的,按照股价围绕价值波动的逻辑来说,股价也应该是不断上涨的。

投资这样的公司,就是顺势而为,为上市公司锦上添花,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强大而实现增值,与公司一起成长。这其实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因为一个行业的前景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只要花点心还是比较容易判断出来的。

比如说,今年以来,猪肉、鸡肉价格上涨,很多养猪养鸡的公司,业绩也受益于价格上涨而出现大幅的增长,通过判断行业,从多方面因素分析,猪肉价格依然会持续上涨,景气度会持续,那么在年初时投资猪肉板块个股,就是顺势而为。

但是这也有个缺点,就是一家公司发展很好,突然业绩变脸了。而在业绩变脸之前,其持续的高成长让市场给予较高的估值,一旦业绩变脸就容易带来杀估值。即估值处于高位,业绩处于高位,出现拐点,形成“戴维斯双杀”的风险。

比如说,做碳纤维、汽车膜的上市公司康得新,前几年业绩持续增长,被称为大白马股,董事长提出3000亿市值目标,构建了宏大的发展计划,投资康得新也算得上是顺势而来,但突然公司爆雷,业绩造假,董事长被立案调查,股价崩盘,连续一字板跌停,想买也很难卖出。至目前,康得新市值仅有124亿。

与之对应的,就是进行逆向投资。一家公司业绩不断下行,当业绩下滑到一定程度后,行业转暧,出现业绩低点,这个时候布局后,业绩出现大幅增长,股价也迎来大涨。这类机会比较容易出现在周期性板块,比如钢铁、水泥等行业,需要敏锐的宏观感知力。

二、技术面角度的顺势而为

技术面角度的顺势而为,主要是从交易的角度来把握。股票一方面反应上市公司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会反应市场整体强弱、板块轮动以及投资者心理的变化。这会使得很多股票其实大部分时候是脱离基本面运行的。

比如说一家公司年净利润5000万,如果按照15倍的市盈率来估值,市值应该是7.5亿,但是很多这个业绩水平的公司,市值都是在50亿左右,而这些公司的净利润也并不能保持每年100%的增长,只是起起伏伏原地踏步。这说明,大部分股票是依赖于资金和投资者情绪来驱动涨跌。

那么从交易层面来说,顺势而为就是不过多的去预测基本面的变化(可能很多人也预测不来),只是从股价波动的规律去把握。当股价处于上涨趋势之中时,投资者天然的追涨杀跌习惯会使得股票继续保持原有趋势,从而在股价上涨的惯性中获利。

这就是技术面上的顺势而为,即在股票处于上升势中的时候参与,如何才能判断股价是否处于上升趋势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一个月内)的不同高点连续,再把不同低点连续,当每一次的低点都高于上一次时,说明股价的重心在不断上移,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这两条线就是股价震荡上涨的波动范围。

比如下面这只股票,在2018年11月到12月之间,形成了上升趋势,投资这样上升趋势的股票,就是顺势而为,直到股价重心不能再上移,进入震荡箱体格局时,可以止盈,在新的上升趋势时参与。

还有一种顺势而为,就是在突破点参与。股价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三个月),处于箱体运行中,这个阶段就是一个换手的动作,很多不坚定的投资者不了股价反反复复的折磨会选择清仓出局,一旦股价突破平台,并进行回踩箱体上沿确认,一般会进入新的上升趋势,就可以顺势而为跟进。

比如下面这只股票,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间,股价涨涨跌跌,一直在一个箱体内波动,之后放量突破,进入上升趋势中,此时就可以称得上是顺势而为。

同样的,这种“右侧交易”也有缺点,就是无法买在最低点,当股价形成上升趋势时已经涨了不少,可能买入后继续上涨账面浮盈,但由于贪心没有卖掉,股价开始掉头向上快速下跌,就容易被套住。

顺势而为不但体现在买,还体现在卖。如果股票向上突破,或形成上升趋势,顺势而为就是做多参与。而当股票向下突破,或形成下降势势,在不能做空的情况下,顺势而为就是选择空仓观望。

在技术面上,也有很多人崇尚“左侧交易”,认为股价波动存在“物极必否”的规律,上涨之后会下跌,下跌之事会上涨,反复循环。所以选择连续下跌很久,跌幅较大的个股,在不断低迷下跌中分批买入,一直买到底部到来出现反转,一波大涨行情就可以获利出局。

总结:

顺势而为主要是通过参与“上升”周期获利,躲开“下降”周期回避风险,可以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角度来把握顺势而为的机会,但这并非绝对,市场中亦有很多人崇尚逆向投资,主要还是需要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没有对错之分。

其他股民观点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所有的投资者不管是你投资了几十年,十几年还是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顺势而为的道理,但是就如何找到趋势,顺势而为,这个是投资的关键。有些投资者终其一生也无法准确的找到市场的趋势,最终导致亏损累累。

市场今天就将15年投资经验总结的精华,两种判断趋势的方法,公之于众;第1种是通过k线来判断市场走势;第2个通过辅助类指标ma来判断市场走势,通过这两种方法,首先找到趋势才能顺势而为。

纯k线顺势而为投资法

真正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在投资中也是一样,能够用纯k线分析市场走势的投资者,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达到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很多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望尘莫及的。

分析判断市场走势,其实很简单,也许有时候投资者自我复杂化了,所以才很难找到趋势,社长多年的投资经验总结出了找到趋势的三个关键点:

上涨趋势至少有三个上涨结构和两个回调结构组成;下跌趋势至少有三个下跌结构和两个反弹结构组成。

上涨趋势中连续的两个低点依次抬高,连续的两个高点依次抬高。

下跌趋势中连续的两个高点一次降低,连续的两个低点一次降低。

如上图我们找到趋势之后,我们再顺着趋势的方向操作,这样盈利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当然了,趋势的划分要注意操作周期的级别。

移动平均线顺势而为操作法

市场通过多年操作经验总结出不一样的移动平均顺势而为线操作方法,短期均线取18日均线,也称之为月线;长期均线取75日均线也称季度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期均线为黄色75日均线,短期均线为白色18日均线,根据移动平均线指标来操作,要注意以下几个特性。

当股价长期处于黄色长期均线下方运行时,我们认定为是下降趋势,顺势而为应该做空为主。

当股价长期在黄色长期均线上方运行时,我们认为是上涨的,顺势而为,做多为主。

当短期白色均线上穿长期黄色均线的时候为金叉,金叉是股票投资顺势而为买入点位。

当股票回踩短期均线,白色均线时视为加仓点位,顺势做多。

当白色均线下穿黄色均线,股价开始跌破黄色均线的时候,视为出货,顺势卖出。

综上所述,社长分享了两种顺势而为的操作方法,可以看出,想要在市场中赚钱首先要找到趋势,找到趋势之后顺势而为,才是你真正投资的最佳选择,当然了,作为投资者顺势而为,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关键是在市场行情当中如何准确找到趋势并把握,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关键所在,如果投资者看完此文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私下里跟社长沟通交流,也可以留言,社长会及时互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