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许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还是没富,该怎么办?

2022-02-16 16:20 作者:方家宝 围观:

土地革命,革了地主富农的命,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当然沒有富的,但也没有穷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走出农田,去打工,搞经商,行动快的,抓住商机的,都富起来了。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多年,土地规模化了才有个别种地大户。种地的和上班的工人是决大多数的人群,农民不富,工人也不富。但这个富字分怎么去讲,总体来讲,我国的吃饭问题全部解决,而且生活水平比起改革开放前也提高了多少倍。

怎么叫富呢?开发商,企业家,明星?那不叫富,那叫大款。都成了大款可能吗?

农民辛辛苦苦不错,我也是农民。体贴关心农民是对的。那么叫农民全富,是都成爆发户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形式都不可能都一个样子的富。都一样富就没了富人穷人可分。就像赛跑,总是有快慢一样。冠军就一个,跑到最后的也是一个,中间的是大多数。怎么可能都成第一呢。

民以食为天,能吃饱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就表志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种地不交税,也不交粮,国家还给农民种地补贴。五千年的历史,那朝那代这么做了?现在做到了。

农民这个群体,人很多,不可能都成为种田大户,也不可能都去当开发商,更不可能都成朱之文式的农民。生活在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本身就是一种骄傲和自豪,赶上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我们的幸运,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只有只争朝夕,努力拼搏,为家庭生活的提高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的家人过的更好些。

其他网友观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农民,农民属于最底层人群,今年才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有些农民还在贫困中挣扎,何谈致富?!

改革开放前,农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肚子吃饱都不容易,经常忍饥受饿,苦不堪言。

主要当时科学不发达,产量低,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太差,天气环境,自然灾害等问题,靠天吃饭,看天收。“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谚语是当时现状。

吃不饱,穿不暖,劳力投入大,戏不好看,没什么收成,都穷,哪来富?!

记得当时小学报名费才0.5元,有的家庭都拿不出夹,有多少适龄儿童没能读书,有多少学童为这区区伍角钱报名费被逼辍学。

穿的破衣,老大穿了老二穿,破了还得留给老三穿,吃的是萝卜和细米煮的粥。早上不是放牛,就是捡一撮箕猪粪后,再去上学,放晚学后割猪菜,晚上在柴油灯下做作业。星期天湖里捣青蛙,摸鱼。

大人下雪天打赤脚挖藕,好造孽哟。一年到头小孩看不到一分钱。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责任制,分单干到户,农民才逐渐吃饱了饭,穿暖了,住上了瓦房。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这一二十年,国力不强,工业还不发达,农民还得要交公粮水费,三提五统,以农补工,支援国家,支援工人叔叔,加之粮食价格,经济作物价格低,农民一年到头,没落头。哪来钱,穷,都穷。

八六年前娶个媳妇才需要几百元。

九十年代后期,工业开始复兴,外面打工的地方开始多了起来,一些胆子大的,被逼出外打工谋生。

到这个时候,几代人种田的,没一个富的,好的人家,赡养老人,供儿女读书不欠债是不得了了。

二000年前后至今,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种田只能作副业了。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村确实变了,有的农民住上了洋楼,开上了汽车,甚至城里还买了房。

但,这不是靠种田富的,是出外打工,创业赚来的钱。

由此可见,靠种这每人一亩三分地是富不了的,怎么办?:

一,年青人外出打工,年老人在家务农,带娃。

只有几代人同时发力,打工打的好,种田的吃的亏,多方收入,才有钱落。

二,精品种植,特种养殖。

投资大,风险大,做好利益可观。

三,农场主,合作社,大包户,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

这只能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收点田租,给他们打打工了。

四,想方设法搞创业,只有做生意,无论大小,这是致富的唯一出路。

不要怕丑,敢想,敢借,敢闯,苦干加巧干,勇于担责,负重前行。

五,寄希望于后人,大力投资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好多农民子女书读的好,高,工作找的好,一月的工资顶你干一年。

六,说再多是费话,无门路,无资金,无人脉,无机遇,一事无成,那只有老实种田,诚信做人。保证有吃,有喝,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富了。

其他网友观点

讲到农民种地之事,我就有亲心体会因为我是农村人,已有65年了。还是只能解决吃饭和经济稍有活动一点靠种地想要富起来,这是个难事,就是农民在种地富起来了的,那不知他们是怎么搞富的。反正我在农村快一辈子了,只有下雨天不干活,家里总是没有余额,连要买个社保都没钱。这还是怎么办?一个还是靠国家支配二个靠自己努力的干,干到最后的那一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