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为什么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

2022-02-15 11:50 作者:知足常乐龙 围观: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观念也被逐渐打破了,许多农村人在养老问题上,还希冀承袭以前的养老模式时,却没有想到,在历史车轮高速推动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方式都在持续弱化,而又无力消费商业保险的情况下,农民养老问题才被广泛地引起了社会的注意。

现在的农村人对养老问题也是非常重视的,都会根据家庭条件去缴纳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而那些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就根据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这两种情况分析一下,先谈没缴纳保险的人群的原因;

(1)“老农保”在试点运行时,由于问题较多,存在着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在一九九九年,被国家以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农村养老保险,被叫停了,所有参险资金根据自愿转入商业保险,国家不再参与,给农村百姓留下了严重的阴影。

(2)在取消农业税之前,农民负担特别重,收入又低,一年到头没有多少结余。许多人在谈到农民赋税时,都不以为然,但农民在九十年,承担的赋税是最重,当时正是国有企业改革之时,国家把全部力量都支持到工业上,而对各县乡镇的拔款都是有限的,各级政府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都把费用层层加码到农民身上,除了这些看的见的赋税,还有每年看不到的,没有定量的吃喝费和被贪占钱,也都需要农民买单。所以九十年代的农民想攒下钱,大多都是从嘴里和身上省下来的。

(3)教育投资占了农村家庭收入比重非常大。由于城乡差别,农村人都想“鲤鱼跃龙门”式的变成城市人,所以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希望他们通过学习途径来改变命运,所以会把有限的收入投入了孩子们教育上面。

(4)农村家庭建房,娶媳妇,买楼房都是农村家庭的巨大开支,每家经过此事,大多会一贫如洗,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

①养儿防老,指儿养老,有儿子的家庭都必须要翻盖新房,为儿子娶媳妇准备好,但有很多用不上,还需要到城里买楼,所以支出巨大,收入有限,还要欠债。

②由于农村娶媳妇难,很多家庭娶上媳妇却要面临分家单过,所欠债务大多要老人管,所以导致很多有儿家庭老人,儿子养不了老,却背负儿娶媳债务需要偿还。

③不管儿女进城或打工的,暂时都指不上他们养老的,所以个人老人问题还要自己来承担,养老模式变化了。

(5)在国家实行“新农保”时,到岁数可以直接领钱,虽然可以个人缴费,但领取钱额并不比基础金高出多少,加上政策宣传不到,农民对个人帐户理解不透,所以才导致许多人没有缴纳城乡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而且在实施个人缴费时,却不知什么原因,政府停办了几年,直至2017年才纳入正规,好在可以补缴以前所欠年头,所以有些事是当地政府没处理好。

(6)2014年国家合并了城乡养老保险,可以允许农民入社保,但地方政府并没有纳入政府管理,只是由政府代管,个人承办,让农民持怀疑态度,采取了观望等待。等国家政策稳定了,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此事,农民放心了,可费用上涨了,一人九万多,两人十八万多,我们那儿的农民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综合以上情况,再加上我们那儿经济不发达,造成了农民收入不高,把有限的收入都用到了建房,儿娶媳妇,买楼,子女教育上,医疗,还要背负外债,所以既使认识到养老的重要性,也无力购买,这就是我们地区没有个人缴纳社保的原因,这部分人群能占当地老人的90%还高。

在我们地区有个人入社保的,首先是家庭条件好的,经济非常宽松,没有经过大的家庭支出。再有在村里干过村干部,赤脚医生,兽医,村电工,当过兵的等其他工作,都有优惠政策照顾,个人可以少缴不少钱,会入社保的,但这部分人群是非常少的。

至于他们以后的生活状况,总体来说,入社保的退休金高,生活条件会相对宽松,不用为生活费用操心,晚年幸福指数会高些。领取城乡养老保险金的,养老金少,不够晚年生活费用,还要为生计奔波,如果子女条件好些,孝顺些,会赡养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会好过些,反之,就会是一个凄惨的晚年。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改革开放让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事情还没有让人民反应过来,去做好准备和应对,就己经成为事实和历史,所以什么都不怨,只因社会发展太快了。

我是飘泊光君,感谢友友们阅读,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评论,有喜欢者,请加个关注,点个赞!图片来源于网络,违者必删!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农村交养老金的问题,确实是农民朋友积极讨论最多,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毕竟咱们农民还没有“洗脚下田”,这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年老之后的生活大事。尽管这样,为什么有的农民交了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

不交养老金的农民也许有他们的理由

已经到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其实,2009年我们国家就开始普及养老保险。这项惠民制度的实施也是有“原则”性的,其中就有一点,凡农村养老保险试行之时,已年满60周岁的,不用缴费参加,每月可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但其符合缴费规定的子女必须交费参保。如此一来,农村中“一些”农民是可以每年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只要享受“政策红利”便是。

“一些”农民的个人观点和观念。

交了不划算。有一些人自己交的“本金”还没有领回来,人却去世了。耳濡目染,“一些人”便对农村养老保险有了排斥情绪,加之养老保险交费也由当初的每人年交100元涨到了现在的300元,而要领取的养老金也就120元左右,怎么也觉得“不划算”,还不如有钱现在花,老了边走边看。

手头不宽裕。一个农村的家庭,一年全家的收入并不是很多,加上孩子上学读书,上有老小有小及家里的日常开销,更别说为儿子结婚的“天价彩礼”,很多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年逢季节还有土地的投入,而农村的养老保险缴费时间集中在6月前,又是农民需要备耕和管理庄稼用钱的“节骨眼”上。再者,虽说交费是“自愿”的,但不光是自己的,还有一大家子人都要交,这可是千元以上的“投资”。对于缴纳农村养老保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意识有所不同。“一些人”并非是没钱的农民,城里有楼房,农村有新房,还有车开着,一年收入也不少。或许是人家并不在乎“老无所养”,更看不上每月一百来元的养老金,对农村养老保险不屑一顾,爱理不理。

另一种情形是“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总认为自己有的是儿子,还怕老了儿子不管父母的老年生活。殊不知,时代不同了,儿子也面临着各种经济负担,“没法养”也不无可能。万一又生下了“白眼狼”的儿子,父母没钱交,儿子也不理不睬。

养老金太少,不够用。不到60岁的人,每年每人至少要交300元,这些钱是一些家庭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日积月累,也算是一笔“大”投资了。可是到了60周岁,即使以甘肃省今年涨了的农村养老保险金,也是每月才领到手的88元+25元。这点钱,又怎么会支撑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如不交才省心!

缴纳了农村养老保险,也有它向善的一面有些人是算了经济账的,交了养老保险投进了一些钱财,但这些钱是有经济价值的,也算是升值了。比如说60岁之前是自己交了钱,60周岁之后都是国家在出钱。如果活过了80多岁,岂不是净赚了20年的养老保险金。交养老保险金还是“挣钱的买卖”,也是对自己负担,“一些人”想交要交也是在情理之中。对于一些农民来说,老年了,没有一点经济收入,假如儿女不管不顾,一百来元的养老金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还指望着这钱“保障生活”哩。每到缴纳养老保险时,还是会想方设法,绝不“脱保”。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出现了“一些人”交与不交的两极分化的状况。这就触动交了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些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攒点交费给自己晚年“创造”点幸福,这也是他们的先见之明;有“一些人”,他们始终执迷不悟,不管怎么解说,他们就是不理解,不配合,叫他们交养老保险,是让他们拿钱打水漂。

其实,也许某一天我们国家富强了,农民就会有足够的养老金。虽然这是漫长的等待,也是有希望的等待。大家觉得呢?

其他网友观点

不愿交的总体不多,这有多方面原因。一些农民末认清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性、稳定性,对好处大于眼前利益认识不到。一些农民只看眼前个人利益,甚至害怕自己命短交钱吃亏。一些农民存在顾虑和幻想,一怕再"共产"吃大锅饭",二是幻想随着国家强大富裕,今天不交养老金的也拿点养老金,再有几十年,或许"养老"全归国家包了。还有少数"两极"人员,即穷和富,穷得交钱困难交不起,富的家有财产积存不在乎。随着宣传的深入,经办的便利,交不交实际利弊的比较,以上不愿交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自然愿交,现在普及也有,比如我的老家的村里农民,去年以来,己没有没参保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