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公司没有按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五险一金,只购买了当地的标准工资的五险一金,这样犯法吗?

2022-02-13 21:13 作者:Java大数据高级架构 围观:

这种现象很普遍,属于企业违法!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社保法》上确实规定,企业为有劳动关系的员工按时足额参保缴费。具体的缴费标准主要是按本人当月工资。简单说,具体的规定就是如果你的工资超过了当地社平基数的标准,就应该按实际的数据标准缴费。而如果你的工资低于当地社平工资基数,那么就按当地最低基数的60%缴费。

换句话讲,虽然《社保法》对企业为有劳动关系的员工参保缴费有强制力,但是选择缴费比例的权利还是在企业,也就是说可以交300%,也可以交60%,这一点由企业根据经营形式决定。

还是用数字说话直观一点,比方说当地的社平工资基数是5000元,如果你每个月是6000元。那就按照你的6000元标准,足额缴纳保费。按60%的话,你要交3600元,其中企业拿2/3即2400元,自己承担1200元。但是如果你工资是4000元,就得按视频基数5000元的60%缴费,每个月是3000元,其中企业拿三分之二,即2000元进统筹账户,自己承担三分之一,即1000元进个人账户。

这是指的养老保险这块,所谓的医疗保险,以及失业和工伤生育保险等,大同小异分摊或者企业自行支付。不过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取协商的办法,跟职工说少扣职工工资,少交点保费等等,有的则利用信息不对等,不告知员工。反正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给员工足额缴费,那就是违法。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说,没按职工工资标准参保缴费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由于虽然企业的做法违法,但是为此被举报或者受到查处的企业不多。因为职工工资的构成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加上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打擦边球,何况员工本身为了职业生涯,又不愿意得罪企业…

因为这种事打官司除了很费事以外,还要丢饭碗,而主管部门查处起来也很费周折,因为有的企业运用各种方式规避风险,逃避打击,比如给员工的工资做两张报表,只以一张的标准缴费等等。不过也应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查处力度的加大,以及职工的维权意识的提高,这些违法现象早晚都会得到整改。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其他网友观点

这种情况是违法的行为。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费,必须以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进行缴纳。

企业只按当地的标准工资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显然是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

对此,职工可以向当地的社保公司进行投诉,要求企业进行纠正和补缴。

这种情况发生在私企的情况比较多,因为五险一金的缴费,企业是要缴纳大头的,个别企业为了少拿钱,便采取降低缴费基数的方式,减少企业的缴费资金。

对此,国家劳动监管部门是严令禁止的,同时,国家劳动监管部门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有此违法行为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是会给予严肃处理的。

另外,除了国家监管部门监管以外,职工个人也应该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此种情况,应立即向企业提出异议,要求企业立即纠正,避免时间过长,给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失。

其他网友观点

用人单位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并不是按照个人实际工资购买,也不是按照当地标准工资(最低缴费基数)购买。应当是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这个规定各地还有可能不统一,非常麻烦。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其实《社会保险法》还规定了,职工是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的,也是法律的强制性行为。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就是明确要按照真正的缴费基数申报社会保险。

关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依据是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

社保缴费基数的核定,一般是以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收入的月均值来核定个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基数,不超过60%~300%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缴费基数上下限。

(个人缴费基数不同于单位缴费基数。单位缴费基数有的地区是以当月的工资总额来确定,也有的是以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来确定)

工资总额的确定:工资总额是依据1990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情况。具体也可以依据2006年社保中心《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

可以说,工资总额一般是应发工资。

实际上,确实有一些民营、私营单位并不会计算有关缴费基数,而以节约用工成本为目的申报最低缴费基数,这种情况是违法行为。

惩罚的依据是按照《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职工可以投诉举报维权。如果不想暴露个人信息,可以向社会保险征收机构或者劳动监察机构举报。

相关文章